【摘 要】 本文分析了长寿区融入重庆主城的优势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推进长寿区融入重庆主城的对策: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打破融入主城的交通瓶颈;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从产业上融入主城。
【关键词】 长寿区;融入主城;赋能
近年来,重庆市长寿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潜力不断得以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日趋强劲。而通过融入主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为重庆市长寿区经济发展赋能,不啻是推进长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一、长寿区融入重庆主城的既有优势
1、长寿区具备融入重庆主城的区位优势
在重庆直辖特别是撤县设区以来,长寿区全区上下砥砺奋进,紧紧围绕“三地一中心”(新型工业高地、现代农业基地、休闲旅游胜地与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长寿区已成为了全市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重庆主城辐射渝东南、渝东北的桥头堡,建成了国家级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汇集了巴斯夫、BP等22家世界500强,集聚MDI一体化、亚太纸业等一批百亿级项目,初步形成化工、钢铁、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集群,奠定了区域经济大发展的坚实基础。
2、经济发展增速快,综合实力较强
直辖以来,长寿区是重庆市的经济强区之一,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列全市38个区县前列。近年来,长寿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开放创新,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加快建设千亿工业走廊核心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长寿区较为强劲的经济实力,将为其加快融入重庆主城打下坚实的基础。
3、工业基础较好,发展后劲足
长寿区是重庆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较为雄厚,长寿工业园区也已升级为重庆市市级高新区。进入新时代,长寿区坚持工业优先、工业立区,并按下了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快进键。工业是立区之本,必须牢牢扭住不动摇,通过壮大智能产业,抓好芯片封测、液晶面板、智能终端、物联网等“芯、屏、器、核、网”产业发展,为融入重庆主城打下坚实的工业基础。
二、长寿区融入重庆主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内畅外联存在着瓶颈
虽然长寿区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重庆火车北站只有60公里,万吨级船队常年可通江达海,渝怀、渝利、渝万铁路和渝宜、长涪、三环高速交织交汇,总体来看交通较为便利,但真正与重庆主城区域无缝对接还远远不够,铁、公、水联运的立体交通网络还未建立,明月山尚未打通是我们融入主城的山体屏障,在沿江现代物流园还未建好之前,这些都将是重庆市长寿区融入主城实现内畅的硬伤。
2、产业发展错位,互补力度不够大
近年来,重庆市长寿区一方面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化工钢材等重工业,另一方面承接主城产业的溢出效应,大力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但产业结构仍然偏低单一,规模较小,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成效尤其不明显,与主城区差异化互补性严重不足,倒是主城的虹吸效应导致三产发展缓慢。
3、宜居环境有待提高
工业是长寿经济发展的命脉,一直以来工业经济是长寿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但化工、污染也成为重庆市长寿區挥之不去的标签。这些年来,顶着重化工的帽子,长寿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了限制,不仅区外人不认可长寿的宜居环境,本地人同样不认可,据初步统计,每天在重庆居住到长寿上班的人数达5000人左右,长寿也成为了一个人口流出区域。融入主城,宜居长寿建设还任重道远。
三、推进长寿区融入重庆主城的对策
1、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打破融入主城的交通瓶颈
按照海绵型城市的要求、根据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超前谋划、大力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水运和城市综合交通,打通融入主城的梗阻,构建内畅外联、互联互通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一是加快两江新区与明月山隧道规划建设,尽快形成重庆主城区东向大通道,实现与主城的无缝对接,搭乘主城发展的快车。目前重庆主城区东向的通道有5个,主要集中在箭沱湾穿越明月山区域,不利于主城东向快速分流疏解,影响交通运行效率,隧道建成后,可充分利用其双向八车道的巨大空间,延伸两江新区轨道交通至长寿达垫江、梁平、涪陵。为长垫梁三地区域协同发展,长寿涪陵错位发展奠定基础,更为大重庆东向扩容提供广阔的空间,为长寿区融入主城奠定基础。二是完善以胡家坪为核心的铁公水联运枢纽建设和加快广涪铁路建设,把长寿铁路干线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网,在国家战略中借船出海、寻求突破,与国家战略发展互联互通。三是加快筹建沿江高速长寿支线二期工程,联通巴南区与长寿区,与沿江高速长寿支线一期工程相接,沿重庆市长寿区江南镇重钢规划区南侧,经大沙坝跨长江,向东在升高村附近与长涪高速相交后向北至太平村,形成长寿区高速公路环线网。
2、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从产业上融入主城
(1)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打造临港产业。重庆市长寿区沿长江岸线长21公里,可利用岸线11公里,常年水深6米,5000吨级船舶全年可通江达海,岸线资源、码头资源非常丰富,但长期以来,重庆市长寿区长江沿线码头小散乱弱,同质化竞争严重。长寿港区现有生产性码头14个,靠泊等级以3000吨级为主,性质有民营、国有、中外合资等不一而足,这些企业各自为阵,产能落后,约90%都经营煤炭及散货,整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经营惨淡,2017年长寿港区实际吞吐量仅为1885万吨,不足设计通过能力的40%。因此,对长江长寿段岸线码头进行资源整合,功能提升,生态修复,打造临港产业刻不容缓。这充分契合习总书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精神,也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今年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体现。具体来说,以长江大桥为界分三段整合打造,长江大桥以下的为关停取缔段,詹家沱、黑背石等货运码头全部取缔,保留资质。长寿二桥到长江大桥之间的南北两岸是临港产业的主战场,江南片区依托重庆千诚实业公司,打造以钢材、木材、石材等大宗散货物流为主,占地两千余亩;江北片区以化危品分拨、航空燃油及滚装船、保税仓储特色物流为主。同时,深度融合码头、物流、信息、金融等资源要素,让物流链相通、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形成多功能产业集群,打造集装卸、仓储、加工、贸易、交易平台“五位一体”的临港大产业。通过主动承接唐家沱、寸滩港部分功能溢出,深化和果园港1+1战略合作(重庆果园港枢纽+长寿港铁公水联运副枢纽,作为果园港的有力补充,与果园港错位发展,实现功能互补),和果园港错位发展,同时深度融入果园港重庆市综合交通网络,从而借道渝新欧和中新南向大通道,形成对外开放的大市场,改变重庆市长寿区经济格局。
(2)全面整治工业用地,发展沿江经济。乘着国家对长江沿线一公里化工企业清理整顿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东风,积极争取国家及市级资金,对长化、川染沿线化工企业取缔,并对工业用地进行整治,充分利用长江优质资源,进行公园建设、城市开发、商业发展,形成长寿的江上门户,建设长寿新地标,发展滨江经济,再辅之以滨江长寿谷、定慧寺、三道拐、缆车站网红景点的打造,形成长寿协信商圈、桃花商圈、黄桷湾商圈、古镇商圈以外的第五大商圈,做大做强长寿商业经济。加快经开区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目前,钢铁冶金、医药化工是经开区产业发展的主体,这两块占工业比重达60%。要通过结构调整逐步降低钢铁冶金、医药化工的比重,对一些体量小、污染大、能耗高的企业实行退出机制,腾笼换鸟,大力引进大数据、智能化、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的戰略性新兴产业,增大长寿的环境容量,让长寿人人向往实至名归。
(3)加大专业市场群建设力度,提升融入主城服务能力。一直以来,长寿没有专业市场,沿街为市、占道经营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城市形象,降低了城市品质和宜居度。2017年,区政府引入三科农商城、北锐公司、渝运集团投资几十亿元建设农产品交易、汽车销售、智慧物流专业市场群,目前,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之中,但还需要加快步伐,加大力度,尽快形成辐射渝东,承接主城城市功能的大市场。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四大商圈品质,提升城市功能,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
(4)整合旅游资源,打造重庆主城后花园。长寿作为主城近郊半小时旅游圈重要目的地和长江三峡游第一站,区位优势明显。长寿湖优质资源得天独厚,要迅速启动城区到长寿湖的快速干道和环湖公路建设,全面提升长寿湖旅游品质,整合菩提古镇、菩提山、滨江长寿谷等城区旅游资源,携手涪陵合作开发黄草山旅游资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充分用好用活现代农业园区、渡舟紫耘花海等资源,把重庆市长寿区现代旅游业作为耦合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把长寿建设成为主城人民休闲、度假、游赏的后花园,成为想得到、记得住、留得下、愿意居住和可以消费的地方,为重庆市长寿区经济发展赋新动能。
【参考文献】
[1] 徐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推动涪陵工业发展[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
【作者简介】
李长春(1963—)男,汉族,重庆人,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