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解读

2019-02-06 11:55罗雁翎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时代

罗雁翎

摘要: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研究视角,从唯物论、认识论两个角度解析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

前言:

十九大指出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发展阶段,是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提出的科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路线的践行。

一、唯物论视角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哲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倡导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观颠覆了唯心主义的哲学理念,《德意志意识形態》中曾经指出:在德国的传统哲学中讲的天国,而事实并非如此。所以把握住现实是物质观的基础所在,这不仅将人们的思想从臆想中解放了出来,同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出了卓著力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关注的现实、实际,也只有把握住现实,才能真正认清革命以及发展的形势,人民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1]。将视角转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只有认清了社会现实,才能有意识的规避各类错误的出现。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政治局会议上曾经指出,现如今我国最现实的情况就是正处于并且要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基础所在,任何规划、部署、精神指示不能违背这一客观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是改革开放四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后,社会发生了沧海桑田的转变,呈现出了阶段性特征。习近平同志坚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客观真切的解读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做出新时代思想的论断,更加深刻的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优越性。在这一基础之上,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做出了全新释义,指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我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做出了路线指引与战略部署。

习近平同志从国情出发,立足社会主义建设,归属于民族兴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制定了科学的战略发展目标,集中诠释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一切的标准。在新时代理论体系中,本着执政为民、民族兴旺的宗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制定出了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战略步骤。习近平同志指出:结合国内国际发展实际,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可以将2020到21世纪末划分为两个战略发展阶段。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角度看来,这一规划不是臆想猜测、不是主观决断满,而是美好愿望、民族诉求,具备实现的可能性与现实性[2]。第一阶段:2020年-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目标要比之前所制定的目标提前了15年。而这个15年,并不是左倾机会主义的冒进想法,也不是主观主义中的臆想推断,而是将80万亿的国民经济总量作为经济基础的,是将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综合国力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与发展作为现实依据的,是将我国对于世界经济增长那30%甚至更高的贡献率作为客观凭证的,所以这一目标将物质观作为哲学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髓;第二阶段:2035年到21世纪末期的发展历程中,要逐步将中国打造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同时将“美丽”融入其中,也就是要实现“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而“强国”的目标则是对于我国发展的效率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水平提出殷切希望与现实要求,中国梦伟大构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得益彰、相生相伴、同气连枝。

二、认识论视野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认识论是马克思哲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强调了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坚持唯物主义方法论,这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基本路径。新时代思想的产生以及发展应用是对认识论基本要求与路线的实践与发展。

实事求是是认识论的核心与灵魂,也是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胜利的认识路线,实事求是贯穿我党从诞生以来的始末。新时代思想将中国梦作为根本立足点,是执政为民的全新认识,具有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伟大构想,中国梦从历史出发,立足现实、展望未来,集中诠释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理念,得到了全党全人民的共同认同。正是对历史的回望与借鉴,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到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儿女所经历的百年屈辱与苦难,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才会对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出如此殷切的希望;正是立足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所走过的艰辛路程和获得的成就,才对社会主义理想以及民族兴旺如此信心满满;正是展望未来中国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认识到了实现中国梦是时代赋予当代人的使命,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光荣的责任,更是不可推卸的重任,才会使得各民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激情满怀。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就不会存在中国梦伟大构想,就无法奠定中国梦的群众基础,也就无从谈起实现中国梦的殷实希望与希冀向往。

结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国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全面而深刻的释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及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践行与遵循。希望文章的阐述可以使得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党员领导干部更加深刻的认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万众一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实现中国梦伟大构想,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奋起复兴。

参考文献:

[1]刘西山,劳侠,吴星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J].理论界,2018 (Z1):1-10.

[2]汪信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述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1 (02):5-15.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时代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