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潇洋
摘要:西周时期金文材料对“师”类职官的记载较多,“师”类职官也是西周王朝庞大的政治集团,其功能体现在行政、军事、警卫、民政、教育等各方面,纷繁复杂,众说纷纭。本文主要引用金文材料分析探讨了不同称谓的“师”类职官可能承担的不同职能,以及对西周晚期统治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西周;“师”类官职;职能
西周金文中所记“师”的材料众多,大约可以分为“大师”、“师氏”、“师某”和“师某父”(“大师”、“师氏”、“师某”和“师某父”以下如需要共同讨论均统称“师”类职官),其执掌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其一是参与朝政,并且拥有巨大权力;
其二是负责周王室以及诸侯贵族子弟的教育工作;
其三是出则为战,入则为守的统兵之将。
“大师”、“师氏”、“师某”和“师某父”等“师”类职官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战国时代一直发展延续着,从古至今对他们的认识就有交叉,重叠与混淆,学者们对他们的讨论也各抒己见,难以统一。本文旨在以金文材料为主体,辅以传世文献资料,就“师”类职官在西周王朝晚期的影响略作探讨。
一、“师”类职官提升了西周晚期军事实力
西周初期,经过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国家实力强大,政权较为稳定,西周中期的军事行动开始频繁,如《殷周金文集成》04322(以下简称《集成》)中《簋》记载:
“师氏奔追袭戎于林,搏戎胡,朕文母竞敏行,休宕厥心,永袭厥身,卑克厥敌,获首百,执讯二夫,俘戎兵:盾、矛、戈、弓、箙、矢、裨、冑,凡百又卅又五款,捋戎俘人百又十又四人。”
《彔卣》(《集成》05419)等材料也表明此階段西周对外呈扩张的态势。
而至于西周晚期,军事行动也愈加频繁起来,从这时期的金文材料中也可以发现,“师”在其中的作用也越发明显,《史密簋》(《集成》02489)铭文中可以看到,周王命令师俗、史密抵抗南夷、南淮夷等周边部族势力入侵,师俗统领齐国的军队、族徒、驭人以及史密统领的族人、莱伯等军队进军长必,经过战斗最终取胜,生擒了图、宽、亚三位敌军长官,生俘百人,减轻了周王朝南方边境的军事压力。夷王时期《禹鼎》(《集成》02833)记载“鄂侯驭方率南淮夷、东夷,廣伐南国、东国,至于歷內。”禹接受命令领兵抵抗“戎公车百乘,斯、御二百,徒千”一直打到了鄂侯的地盘,并且俘虏了驭方的头领,平定了叛乱,从《师晨鼎(《集成》02817)》知禹之祖父曾任“师”之职,那么禹也应当继承了“师”职,以“师”的身份来指挥军队。金文中“师”参与战争的类似记载还很多。在《师袁簋》(《集成》04313)中,师袁领周王的命令,军事讨伐淮夷,大获全胜,活捉了淮夷的四个酋长,而且掳掠了大批的士女牛羊、吉金,大获全胜。《元年师史簋》(《集成》04279)和《五年师史簋》(《集成》04218)中,周王大量的赏赐了往齐国作战的师史,西周晚期金文材料说明了“师”在当时的内外征战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通过以上材料可知,“师”类职官于西周晚期的各类军事行动中表现突出,由于作战得力,战果丰硕,累建军功,获得了相当的政治影响力和政治地位,并且由于周王的倚重,获得了数量可观的赏赐。毋庸置疑,在西周中晚期内忧外患、烽烟四起的情况下,周王室也积极对作为军队统帅的“师”类职官进行笼络和安抚,“师”类职官在对外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西周中晚期,周王室加强了对“师”类职官的赏赐和册命,激发了以“师”为代表的军事统帅贵族参与战争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了军队战斗力量和政权内部团结。宣王时期,周王室积贫积弱的局面发生了一定的扭转,西周军队在对外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战绩。据《不其簋盖》(《集成》04329)记载“不,驭方玁狁廣伐西俞”,获得了胜利,周王赏赐他“弓一、矢束、臣五家、田十田”,后世的《秦公簋》(《集成》04315)也记载了其祖的丰业“秦公曰:丕显朕皇祖受天命,宓宅禹蹟,十又二公,在帝之坏,嚴恭夤天命,保业厥秦,虩事蛮夏,余虽小子,穆穆帅秉明德,剌剌,万民是敕。”《不其簋》铭文与《秦公簋》金文材料记载的是周秦联军反击犬戎的几场战争,铭文可以相互佐证,西周末年的军事职官在重赏之下确实为周王赢取了一定的军事优势,陈鹏宇 认为通过这几场战争,周秦联军取得了大规模的胜利,改变了西周中晚期长期以来面对西戎处于被动的战略状态。同时代的《虢季子白盘》(《集成》10173)记载虢季子白“搏伐玁狁,于洛之阳”,当他以“折首五百,执讯五十”的战果向周王报告后,得到了王室赐“乘马、用弓、彤矢、用鉞”的奖赏。《诗经·小雅·出车》描述了周宣王时期对西戎战争出师时旗旐飘飘,阵容壮观的描写,以及最终取得了胜利,保卫了周王朝的安全,国人们也是欢欣鼓舞的情景:
“王我出我车,于彼牧矣……出车彭彭,旗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诗经·小雅·六月》也表达出了同样的感情: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可以看出,大力册命、赏赐等鼓励后的军事统帅集团战斗力明显加强,宣王中兴之世也随之到来,此时代的西周王朝对周边势力军事上的宏观优势与夷王时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师”类职官对于周王室政权的挤压
1、周王权威不断被削弱
懿孝时期的《师鼎》(《集成》02830)、和《师询簋》(《集成》04342)铭文都只记载了册命的内容,却没有像前代那样对整个过程进行描述,后期的《询簋》(《集成》04321)中具体提到了诸侯进宫接受册命“王在射日宫,旦,王格,益公入佑询。”过程却没有只言片语。这或许代表了一定的趋势,宗法制的具象体现之一的册命活动开始遭到忽视。另外,从令鼎(《集成》02803)、《同簋》(《集成》04270)、《善鼎》(《集成》02820)、《元年师簋》(《集成》04279)等金文材料中直接用“命”这个词能够看出,册命过程中宣读册命的人改为周王本人。由此可见,周王至高无上的光环这时已经开始消退,“师”类职官势力的急剧膨胀。
2、中兴之世隐藏的危机
王治国认为厉王之后的几代周王为了增强国家实力,巩固周王室的地位,通过加强对军职臣属的册命赏赐等手段,军队和军队统帅的作战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因而,厉王之后的一段时期,周王室还能够在对外战争中取得宏观的优势地位。但是到宣王末期由于频繁的用兵以及一些不成功的经济政策如取消籍田之礼的失败,仍然阻挡不了周王朝没落的脚步,《国语·周语》记载“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而后“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王师的兵力不足而调遣南国军,最终以战败而告终,这也是宣王晚期对外过度用兵的佐证之一,即使通过册命与赏赐提高部队战斗力,但是周王朝军事实力明显下滑,而且已经不可逆转,为西周王朝没落埋下了伏笔。
3、周王朝的渐渐衰微
依据《豆闭簋》(《集成》04276)、《师询簋》(《集成》04342),《师晨鼎》(《集成》02817)、《师俞簋盖》(《集成》04277)、《大师肤簋》(《集成》04654)等可知,周王曾经于师戏大室、师司马宫、周师录宫、师量宫等地进行过赏赐臣工的活动,也是西周时期“师”类职官地位提升的标志之一。终西周一代,“师”类职官声威显赫,其声望日高,《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尹氏大师,维周之氏,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对于尹氏大师的讨论在此略提一笔,先看“尹其氏、师其官”说,此说文献上最早见于《毛诗》:“师,大师,周之三公也。尹,尹氏,为大师。”如宋范处义《诗补传》中“师,周三公也,师尹,尹氏为师者也”,清阮元《揅经室集》中“幽王时不用皇父,用尹氏为太师卿士,尹氏无大恶,而尸位不谏则有之。”另有孔颖达作《毛诗注疏》也持此见,可备一说;另有看“师、尹二官说”,此说由王国维在《释史》和《书作册尹氏说》中提出,认为“师”和“尹”是两种不同的官职,“尹氏大师”分别指称两位执政者。无论是一官说还是两官说,由于军政大权越来越集中在以“师”类职官为核心的军人集团的手中,王都认为他们开始利用其为自己攫取更多的政治权力,引起其他同样供职于周王室的大臣以及诸侯的抵触,《诗经·小雅·节南山》是家父刺幽王之诗,诗人质问:“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丧乱弘多。”由于“师”类职官势力的强大,西周晚期对“师”类职官不仅越发倚重,册命赏赐也越来越丰富,而对西周中晚期的政治既带来了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师”类职官对于王权的长时间侵蚀,破坏了周初以来通过宗法制确立起来的严格的等级制度,从而动摇了周王室至高无上的地位;
其二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事件是由于周厉王专川林山泽之利,以及周王室不断削弱诸侯权力,致使周王室与诸侯和国人之间矛盾激化,引发了大规模政变;陈鹏宇认为作为武装政变的参与者,“师”类职官掌握的大量武装力量,执掌拱衛王室的师,没有他们的参与,此次政变过程很难如历史记载这般运行,其结果能否驱逐周厉王更是需要打上问号。《师询簋》(《集成》04342)中周王称师询“乡女及屯恤周邦,妥立余小子”,《询簋》(《集成》04321)“则乃祖奠周邦”,对师询的辅佐非常倚重,其可谓是西周末期的中流砥柱。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师”类职官当时确实控制了大量的军事实力,同时攫取着国家的行政权力,周王室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得不更多的依靠以“师”类职官为首的军职官员,反过来由于“师“类官职权力挤压,周王室地位越发岌岌可危,西周王朝灭亡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