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涛
在中国高血压指南中,为了明确高血压的轻重程度,根据收缩压(高压)及舒张压(低压)的实际测量的数值将高血压分为1、2、3级,相对应的是轻、中、重三度。
1级高血压(轻度) 收缩压140~15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99毫米汞柱。
2级高血压(中度) 收缩压160~17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100~109毫米汞柱。
3级高血压(重度) 收缩压≥18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110毫米汞柱。(见表1)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若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也就是“取高不就低”。
还有一类情况,就是只有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正常,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见表中最后一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而舒张压<90毫米汞柱。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的高低分为1、2、3级,相对应的也是轻、中、重三度。
表1
表2
防治高血压的终极目标是保护靶器官(心、脑、肾和动脉)、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梗死、脑出血、蛋白尿、肾功能衰竭、外周动脉狭窄闭塞)发生。也就是说,高血压防治的目标是在“治未病”。所以,高血压不仅要从血压监测数据上进行分级,还要从危险程度上进行“风险指数”评估,也就是评价高血压的危险性。
根据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造成的器官功能损害(心、脑、肾、血管)、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素,对高血压进行危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很高危)。
低危 指预计10年内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的危险低于15%。
中危 指预计10年内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的危险为15%~20%。
高危 指预计10年内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的危险为20%~30%。
极高危 也称很高危,是指预计10年内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的危险性最高,达30%以上。应迅速开始最积极的治疗。(见表2)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这个危险分层分的是患者这个整体人的风险,而不仅仅只是高血压的风险。换句话说,是高血压对整个身体不良影响的风险指数。危险分层级别越高,代表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越高。
高血压级别低并不一定代表危险性小。有些高血压级别比较低,但合并有重要危险因素或器官损害或合并有糖尿病等,也属于很高危范畴,也需要积极治疗。
图/木易
高血压是现代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不但要把握24字原则(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自我管理、按时就医)来积极应对,更重要的是要根据高血压的危险程度不同,采取相应的处置方案,尽可能防范风险,将危险降到最低。
低危患者 改善生活方式,监测血压和危险因素3个月,如血压降到正常后可以继续观察,否则开始药物治疗。
中危患者 非药物治疗的观察期1個月,如血压降到正常可以继续观察,否则要开始药物治疗。
高危和极高危患者 改善生活方式,立即启动药物降压治疗。①要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②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③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视病情变化予以调整,防止血压反跳;④若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⑤除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⑥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毫米汞柱,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及服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的患者应防止体位性低血压;不需要严格禁止性生活。但以下几种情况不宜进行性生活:①清晨醒后不要立即进行房事;②酒后应禁止性生活;③若有头晕、胸闷等不适,应停止性生活,并及时就医。
当出现血压升高或过低,血压波动大;眼花、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肢体乏力等,应立即到医院就医。如病情危重,应求救于120急救中心。
只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把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等控制好,避免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高血压病人照样可以很好的生活并且长寿的。(武汉市第四医院成忠主任医师/审稿)
很多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治疗,如果想要将高血压控制好,患者一定要学会分级管理。
年龄小于65周岁的单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这类高血压患者没有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肾脏功能不全,建议应该将血压控制在低于140/90毫米汞柱,最好达到120/80毫米汞柱以下。
有合并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如果同时还有糖尿病或。肾脏功能不全,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而对老年人或同时合并严重冠心病、卒中患者,则血压应该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 其控制目标是舒张压<90毫米汞柱。主要治疗措施是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减轻体重,辅以药物治疗。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 与大动脉弹性降低、动脉硬化有关,一般见于老年患者。主张将血压控制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
年龄超过65周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血压应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下,如能耐受的话则可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而对于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血压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下即可。
特殊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妊娠高血压患者 血压控制目标为收缩压在13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80~90毫米汞柱。治疗时要多方考虑,保证母子安全和妊娠的顺利进行。
现在随着生活改善,孩子越来越胖,儿童高血压也明显增加。一般认为,学龄前儿童的血压应低于110/70毫米汞柱,学龄儿童的血压应低于120/80毫米汞柱,18岁以下青少年的血压应低于130/90毫米汞柱。
丽娟的第一个宝宝已经4岁,当时是破水后住院的,从住院到宝宝出生用了兩天一夜。这次是第二胎,妊娠38周。上午她还到医院做了产前检查,一切正常,没有任何临产征兆,便放心回家了,晚饭时腹部有点紧缩感,自以为是吃得太饱,没太在意。半夜感到内裤湿了,肚子开始一阵阵疼痛,且越来越频繁,便打算上医院。此时少量鲜血顺着大腿流下来,还一阵阵想解大便这时她预感到可能是快要生了,赶紧拨打120。放下电话,慢慢地挪到床边,还没等坐稳,伴随着一阵剧烈的腹痛及便意,宝宝生下来了。好在因为脐带牵拉,身体轻轻落在地板上,头部没有直接着地。随着新生儿的娩出,血流得越来越多。产科医生随120急救车及时赶到。医生先为其进行了紧急处置,随后拉回医院进行了后续诊疗处理,这才使得母婴有惊无险,安然无恙。
小薛身材比较胖,平时大大咧咧。据她自己说,啥时怀孕的也不知道。因为她平时月经不规则,也没有感到过明显胎动。近期肚子有点大,还以为是发胖了,自然也没做过系统的产前检查。这天上班时出现剧烈腹痛,赶紧打的来医院看病,结果在出租车里大出血。到医院时没能来得及进产房,新生儿就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生在了急诊室的楼道里,之后又被紧急转运到产房进行后续救治。当她丈夫得知妻子为其生了个小宝宝,真是喜出望外:却不知道妻子要是再晚到医院一步,就可能因产时大出血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