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国
晓彤的爷爷奶奶是再婚夫妻。当时爷爷这边有一个男孩,奶奶这边是一个女孩。两个孩子长大了,有了爱情,也结为夫妻。小两口有了一个孩子,就是晓彤。晓彤简直成了全家的心肝宝贝。可以想象,祖辈老两口既是爷爷奶奶,又是姥姥姥爷,对这个孙辈该是怎样的疼爱,该是怎样的呵护?
在这样的祖辈影响下,父母对晓彤自然也是疼爱有加。晓彤爸爸是海员,一出海就是很长时间。为了照顾好孩子,晓彤妈妈年纪轻轻就买断工龄,不去上班了。这样一来,三个大人在家里照顾一个孩子,可以想象是怎样的全方位的服务?至今,晓彤这样大了,还是每天妈妈给铺床,妈妈给叠被,妈妈给洗头,妈妈给剪指甲,妈妈给洗水果,妈妈照顾一切。
他们母子来访之初,我心里就闪过两个问号。其一,母子进门,我为他们接水,让晓彤来端水杯,妈妈却赶紧跑过来端。其二,母子落座,看到了我在一个国际会议上发言的照片,本来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妈妈却赶紧拿起来递到儿子眼前。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不言自明。
晓彤的问题根源就在于这样的亲子关系。也许,说到工作,我们首先想到是挣钱。但是工作还有更深层的心理意义,可以让人的心灵有所寄托。晓彤妈妈三四十岁的人,正是生命力旺盛的时候,却放弃工作、闲居在家,偏偏丈夫又经常出海不在家,自己过着一种类似单身女人的生活。于是,妈妈抓住了身边的孩子,把孤寂的心灵全部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对孩子过度关注,过度呵护,过度疼爱,以爱的名义不知不觉问安抚着自己孤寂的心。交流到这里的时候,晓彤妈妈已经泪流满面了。
这样过度的爱,会让孩子怎样呢?我说到了自己养花的教训。过去,经常好好的花却让我给养死了。后来听一个养花行家说,许多花都是浇坏的。因为浇水太多,植物吸收不了多余的水分,导致“烂根”。同样,许多孩子都是“爱”坏的,爱得太过,爱得太多,爱得让孩子的心灵出了毛病。晓彤的懒病,就是这样被妈妈“爱”出来的,用专业的话说,属于亲源性心理问题。
许多家长以为,孩子在生活上有点懒不算什么,只要勤奋学习就行了。殊不知,懒病有很大的扩散性,一旦懒病形成,作为一种人格特征,会在方方面面表现出来。一个孩子养成懒病,不可避免要在学习上也犯懒。而且随着的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感到成人过度的爱是一种控制,还会拿犯懒来反控制,于是学习会更糟糕。
晓彤要治好自己的懒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曉彤的主动来访,表明他很想自救,这是一个好现象。于是,做了详尽的沟通后,晓彤很快找到了自救的出路:从小事做起,从容易做起,坚持作业,坚持学习,慢慢治好懒病,并且明确了原则和目标。
妈妈该怎么办?非常庆幸的是,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母子想到一块去了。和晓彤交流的时候,我让晓彤送给妈妈一个建议,晓彤几乎脱口而出:让妈妈找个班上。通过上面的交流,晓彤妈妈触动很大,领悟很深。我请她谈谈今后的打算,也几乎是脱口而出:我先找个班上。
妈妈去上班,客观上减少了对孩子的过分关注,可以真正给孩子一个自我成长的空间。最后我建议,晓彤妈妈在后续的合作过程中要学会关注孩子的亮点,学会为孩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