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正在向营养过剩快速转变等

2019-02-05 06:13
家庭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含糖饮料心脏病

中国孩子正在向营养过剩快速转变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团队近期在《柳叶刀·糖尿病》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经连续5次全国性调查,对1995年一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与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评估的结果表明,20年来,中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已由营养不良向营养过剩快速转变。

马军介绍,1995年~2014年,中国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和消瘦得到了明显改善,生长迟缓检出率从8.1%下降到2.4%,消瘦检出率从7.5%下降到4.1%。但同时。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从5.3%上升到20.5%,增长了近5倍。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城乡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包括生长迟缓、消瘦和超重肥胖3个指标)的差距正在逐渐减小。北京、天津、上海等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地方,率先出现了由营养不良向营养过剩的快速转变;该转变对乡村儿童的影响更加明显,表现在社会经济指标与超重/肥胖的正相关性在农村要明显强于城市。

马军说,该研究提示在目前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急需采取主动的策略,进一步改善儿童青少年饮食质量和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进一步强化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等重要生活方式的改善。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林赛·杰克斯博士对此项研究发表评论指出:“这些结果并不是要求放缓经济增长,而是要求更公平和可持续地经济增长。促进更健康的行为模式,加强对食品行业监管。实施这些政策应该是中国和其他努力终结营养不良国家的优先事项。”

(卫文/供稿)

“游戏成瘾”被世卫组织列为疾病

最近,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上,“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正式成为新版《国际疾病分类》的一种疾病。新版《国际疾病分类》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根据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游戏成瘾的特征在于持久性或经常性的游戏行为,包括“数字游戏”或“视频游戏”。游戏成瘾主要表现为:一是面对游戏丧失自控力;二是在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中,优先考虑游戏;三是尽管发生了负面后果,但仍在继续或升级游戏。这种行为模式足以造成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职能领域的严重损害。另外,游戏行为的模式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反复的。通常12个月内,如果游戏行为及其他特征明显,就可以作出诊断。

据悉,早在2018年,世卫组织就首次将“游戏障碍”列入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11版草案。

(卫文/供稿)

每天走路30分钟的降血压效果堪比降压药

西澳大利亚大学研究人员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每天早上只需进行30分钟的运动,就能够在一天的剩余时间里达到与药物相同的降血压效果。每天早晨坚持在跑步机上进行短时间、高强度的行走会产生持久的影响,如果当天晚些时候再补充几次短距离步行,还会带来进一步的益处。

研究人员对年龄介于55岁至80岁之间的35名女性和32名男性进行了试验。按随机顺序,这些参与者完成了三项日常运动计划,其中每两个计划之间的间隔至少有6天。第一个计划是8小时坐着不动;第二个计划是先坐1小时,接着在跑步机上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行走,然后再坐6.5小时;最后一个计划是先坐1小时,接着在跑步机上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行走,在随后坐着的6.5小时中,每30分钟进行3分钟低强度行走。这项研究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以此来规范实验结果,而参与者在受试前一天晚上和受试当天进食同样的饭菜。

研究结果显示,与没有参加运动计划的受试者相比,参加运动计划的受试者血压较低,其降压效果在收缩压方面的表现比舒张压更为明显,前者测量的是心脏跳动时的血管压力,对于心脏病等心脏问题来说是一个更有用的指征,而后者测量的是两次心跳之间的血管压力。

研究还发现,如果全天增加多次3分钟的散步,就可以给女性带来额外的好处,但对男性的影响较小。

研究人员不知道为何会出现性别方面的差异,但他们推测,这可能是由于个体运动后的肾上腺素反应不同,以及所有参与受试的女性都因处于绝经期而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等原因造成的。

研究人員指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其收缩压在运动以及散步后的平均降幅都接近于所在年龄组通过抗高血压药物应达到的效果。

英国心脏基金会的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为“经常进行有规律的身体活动有助于降低血压、降低患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这一理论增加了强有力的证据,而且经常运动还能使人振作精神。

(曹淑芬/编译)

女性糖尿病患者比男性更易患心脏病

科罗拉多大学奥罗拉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国心脏病协会》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称,糖尿病是心脏病的危险因子,但女性如果患有糖尿病,患心脏病的风险可能比男性糖尿病患者更高。统计显示,与男性糖尿病患者相比,女性患者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了一倍,并且她们更易死于心脏病。

研究人员称,男/女糖尿病患者获得的治疗有差距可能是原因之一。女性糖尿病患者获得的治疗不如男性患者,她们也较少被推荐接受心脏相关手术。研究显示,在糖尿病诊断后一年中,与男性相比,女性使用降胆固醇药物可能性低了10%,并且女性使用其他心脏保护药物的可能性也降低了7%。

美国心脏学会声明指出,荷尔蒙和心血管危险因子也可能是女性糖尿病患者风险较高的原因。例如,许多女性在被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时已经有许多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包括高胆固醇、高血压、腹部肥胖和血管功能异常。研究指出,高胆固醇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见。并且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也有更多的发炎的指标。

此外,发表在今年一月出版的糖尿病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称,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如血糖、血压、胆固醇和吸烟状况,女性的控制率总体上低于男性。

研究人员指出,女性糖尿病患者要降低风险,必须做到自我健康管理,定期看医生并保持活跃。此外,女性患者需要比男性患者更频繁、更有力地运动,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应该遵循美国心脏学会的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剧烈有氧运动,以及每周两天的中等至高强度肌肉强化活动。如果持续做有氧运动,快步走就已经足够。随着锻炼时间的增加,女性和男性都会受益更多。

(曹淑芬/编译)

耐力訓练抗衰效果最好

德国莱比锡大学和萨尔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与力量锻练相比,耐力训练能够更好地抵抗衰老的到来。

研究人员选取了266名平时很少参加运动的健康年轻人,参试者被随机分入耐力训练(连续跑步)、高强度间歇式训练(热身后快慢交替跑4次,最后通过慢跑冷却肢体)和力量训练(在器械上做循环运动,包括体后展、蜷腹、坐姿下拉、坐姿划船、坐姿小腿曲伸、前腿肌伸展、推胸和仰卧举腿等)三组。每周锻炼3次,每次45分钟。总共有124人坚持下来。

在研究之初和最后一轮运动后,研究人员分别分析了参试者血液样本中白细胞的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参试者端粒酶和端粒长度都增加了,这对防止细胞衰老、提高细胞再生能力以及健康抗衰都很重要。不过,与力量训练组相比,其他两组的端粒活性提高了2~3倍,端粒长度也明显增加。

研究人员表示,耐力训练是促进健康衰老的重要机制,其中一种可能性是由于这种类型的运动影响血管中的一氧化氮水平,促使细胞发生积极的变化。此外,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耐力训练能更好地操仿人类祖先的旅行、搏斗等行为,涵盖的范围很广,跑步、游泳、滑雪和骑车等都属于耐力训练。 (李福章/供稿)

过多饮用含糖饮料增加早死风险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一项针对美国人的大型长期研究显示,人们消耗的含糖饮料越多,其过早死亡的风险就越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循环》杂志上。

此前已有研究发现,含糖饮料摄入量与体重增加存在关联,饮用过多的含糖饮料会增加2型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但很少有人研究含糖饮料摄入量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对80000多名美国女性和37000多名美国男性长期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一个人喝的含糖饮料越多,其早死风险就越大。与每月喝含糖饮料少于1次的人相比,每月饮用1~4次舍糖饮料者,早死风险增加1%;每周饮用2~6次者,早死风益增加6%;而每天喝1~2次含糖饮料者,早死风险则会增加14%;若每天饮用2次以上,其早死风险比不喝含糖饮料者高出两成(21%)。数据还显示,与含糖饮料消费相关的早死风险增加在女性中比在男性中更明显。

研究表明,饮用含糖饮料与心血管疾病早死风险增加有密切关联。与不经常喝舍糖饮料的人相比,那些每天饮用两份或更多份含糖饮料的人,心血管疾病早死的风险要高出31%。此外,含糖饮料消费与癌症早期死亡风险之间也存在适度联系。

在美国,碳酸和非碳酸软饮、果汁、能量饮料等含糖饮料,是人们食谱中糖分的最大来源。美国成年人的含糖饮料摄入水平几乎都超过了健康饮食建议。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应限制含糖饮料的摄入,最好是用白开水来代替。 (王梓薇/供稿)

猜你喜欢
含糖饮料心脏病
含糖饮料和果汁或都增加患癌率
“0卡0糖”饮料真的健康吗?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饮料换装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酸奶含糖太多怎么办?
分发饮料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