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素质”训练,应该是每个教学者重视的任务,应该居于当前高中课堂的基础地位。但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仍然存在很多教学缺陷,需要教师从全新的角度出发,制定符合新时代的教学策略,才能逐步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内涵与价值,从生物课堂中感受到生物学科的意义。本文就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出发,对生物教学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应用做几点分析,以便推动当前的素质教育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策略;核心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规划》,其中的条例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了规定。何谓“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核心素养”是指在相关学段和课程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核心素质和核心能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应该具备这种关键的能力,才能为今后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打好基础。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也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通过有价值的教学元素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帮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与批判性思维品质。
一、 扩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模块,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分为五大板块,即“责任担当、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习能力、生活情感”。每一模块都是教师需要重视的教学内容,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新动力。下面就从五个模块出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做几点探究。
(一) 责任担当
“责任担当”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中必备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是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学习精神。只有较强的责任担当意识,学生才能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物知识,感受生命学科之间的奥秘。
(二) 人文底蕴
生物是一门以生命为基础的学科,“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是生物研究的内涵,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森林资源匮乏、生物多样性”等,这些都是生物研究的学科领域。教师可以多给学生介绍这些人文底蕴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然后引导学生从思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去感受生物的奥秘和价值。
(三) 科学精神
生物是一门动态的学科,需要在特定情景和需要中生成与发展。特别是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是在遵循人类认识基因的基础上展开的,是生物科学家们“广泛涉猎”、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生物这门学科的科学精神,教师要从日常生活中加入各种科学元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发展规律与现象,让每个学生的生物情感和价值观得到逐步升华。
(四) 学习能力
著名学者刘恩山教授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是一种跨学科的素养,强调学科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发展性,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较高的要求,这也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特征。教师要站在新时代教学角度出发,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定出各种有价值的学科模式,全面丰富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实例。当学生有了明确的生物学习方向,便能自主地面对各种学习元素,从日常的训练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五) 生活情感
“生活情感”也称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助力剂,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引导他们不断进行探究和思考分析,形成生命科学的核心素养。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有什么疑惑,一定要向老师提出来,师生共同商议解决,锻炼学生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
二、 强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
“核心素养”是高中生物和科学时代的发展要求,能体现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概念上来分析,核心素养是知识和能力的总和,即“核心素养=知识+能力”,既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学习应用技巧。高中阶段的学生,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学习基础,对生命的价值感悟性也不同。教师要站在学生的情感角度,逐渐培养学生的生命观,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生命是什么,生命活动如何进行,生命为什么这样发生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学生对课堂的感悟不够高,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学科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之上不断探索,考查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要强调的是,生物这门学科中的核心素养,不是单纯的学科的概念,而是一种更深层次上的情感和交流能力,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生物涉及很多科学性的文化知識,能使学生在未来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受益。所以在课堂中给学生单纯的讲解生物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从日常生活元素中入手,带动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核心价值观,以便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高中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不仅是生物这门学科,其他文化类的学科也需要学生动用脑力思维来学习。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生物知识的同时,可以引领学生将生物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思考,以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讨生物学的学科规律。
三、 引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例,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
在教学《进化论的起源和发展》这一章节知识点时,学生刚接触到遗传学和进化论,可能觉得这类知识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比如“创立者达尔文的生平实例、学说背景”等。当学生有了较高的学习兴趣,便能跟随课堂的导学方案,始终对自然界充满浓厚的兴趣。教师也能从这个情感实例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及时调整课堂方案和计划,为学生构造一个多元化和有效性的生物教学平台。
被尊称为“遗传学之父”的孟德尔,一生从事生物学科研究,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带来了诸多理论性的价值。他对生物遗传现象的浓厚兴趣,以有什么疑惑便会动手去做,从实验中找寻生命的价值和本函。光从这点,就能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孟德尔坚持了历时8年的枯燥的豌豆杂交实验,遇到困难时不抛弃、不放弃,始终坚定自己的初衷,最终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从这两个定律中我们发现,植物的遗传学遵循“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遗传规则。如果是“XX”和“YY”,我们则称之为纯合子,当出现“X”染色体和“Y”染色体时,才会显现出隐性基因“XY”,从而可能展现出与亲本不一样的基因现状。
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习孟德尔的这种钻研精神和为科学奉献的高尚品质。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催化剂”。更何况生物是一门以生命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只有对生物现象充满好奇,想要自主地去钻研生命知识,才会对生物学知识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探究活动中。相反,如果学生缺乏生物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成为“无本之木”,课堂的教学方案也难以落到实处。所以教师一定要合理设定教学导入方案,善于找寻生活中的各个生命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学习生物保驾护航。
总而言之,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具备“尊重事实、理性思维”等各种精神品质,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每日的学习和生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我们要通过学科的教学和引导,让学生时刻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找到生物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扩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模块,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引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和作用,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
作者简介:任俊香,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