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教学改革深入推进背景下,加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以及综合素养提高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研究主要课题。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一些突出困境。为此本文展开实践探索研究,进行了具体深入相关阐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培养
一、 引言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师课堂上需要积极营造生活化的探究体验情境,才能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并在观察、猜想、推理、验证、归结中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化理解和灵活运用,促进自身知识能力发展提高。然而当前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一些教师依然习惯运用枯燥单一的问题讲解和强化训练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严重忽视了小学生主动思维激发和个性化学习习惯培养,进而阻碍了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提高。因此加强小学数学教学困境研究分析,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具有重要促进意义。为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研究提出了以下方面阐述。
二、 教材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缺少学生生活化实践体验设计
虽然新课教学改革已经开展多年,但当前很多教师依然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学设计缺乏实践创新性研究,课堂教学习惯以问题讲解训练为主。
由于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往往注重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训练,而对于教材体系内容却不能展开深入研读,特别忽视单元教材整体训练点的深入解读,因而导致学生与课本内容题产生距离感,课堂上不能积极参与到问题探究体验。对于思维能力发展和学习主动意识提高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需要教师有意识培养训练。然而由于教师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创设挖掘,导致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空间不能有效拓展,数学思维能力受到很大程度制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证明,小学阶段数学知识问题形成解决,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能深入解读小学各年级学段课程目标,对本部分教材知识结构特点认识了解不深入,而且缺乏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设计,就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能力训练培养空间,从而对小学生必备学习能力发展形成带来不良后果。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设计一些实践体验性强的教学环节,并设法为学生创设出更多充满生活化情境的知识探究内容。促使学生在具体场景实例中,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演变过程。从而有效促进思维能力发展,逐步提升数学知识技能和完善提高数学素养,为下一阶段数学知识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然而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对未来更好学习发展有很大意义,但总是不能花费一定精力进行教材资源的创设开发,从而出现了学生问题分析理解能力差,动手实践操作意识不强等突出教学困境。
三、 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主体性不够 思维能力发展被动
小学生具备良好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小学时期是思维能力发展形成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广泛进行知识探究体验时机,有效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发展提高。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不重视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不给学生自主思考,实践探究进行数学问题现象实践解决的机会,总是让学生把更多数时间集中到了习题巩固写练上,没有更多精力去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因此从而对小学生必备数学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以及综合素养的提高形成了不利影响。
此外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知识问题讲解效率,更加注重于习题的写练强化,而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激发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发展过程培养方式不当。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处于重要成长阶段,是独立进行问题思考的培养重要时期,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研究了解他们知识能力特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调动数学知识学习主动性,并有意识激发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然而很多教师数学教学中不能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主人意识,没有很好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数学知识信心,不能采取激励性方式,促使他们融入现实生活经历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以此来实现促进数学知识学习效果。
四、 注重问题结果 忽视探究实践过程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高,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知识能力特点,并为他们积极创造操作体验机会来推理验证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逐步摸索出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形成必备知识学习技能,为宝贵数学素养形成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相对其他课程内容来说比较复杂抽象,很容易使小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不利于数学知识学习效果提高。但是当前很多数学教师仍然习惯以教学内容讲授为中心,重视数学课堂中运算过程指导。总认为小数学教学重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运算及概念、定理等陈述性知识的记忆模仿,和各种具体的数学技能的掌握。在这种教学理念左右下,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脱离丰富生活体验,很多小学生过分倾向于通过直接逻辑计算,按部就班求得答案,不能够对具体数学情境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影响了知识技能的发展提高。在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逐步推进以及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背景下,一些教师仍然固守着注重知识讲授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成为真理的来源和课堂唯一的权威,成为数学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感受体验。长此以往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提高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五、 教学时数不足 导致课堂探究实践空间缺乏
小学数学知识学习内容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基础地位。因此需要教師有更多时间来进行基本数学知识现象的夯实训练,然而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时数通常是每周5课时,因此教师要想高质量完成好教学任务,就要在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在有限时间内把所教授的数学知识最关键部分挖掘出来,这就无形中为小学数学教师增加了很大难度。使老师们在课堂不敢把更多时间放在学生开放性知识问题探索体验中。为了在规定教学时数内完成教学任务,一些教师只好把自己的解题思路灌输给学生,长此以往对于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培养提高就产生了极其不利影响。
此外,小学生在学习一些感性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停留于表象,不能展开深入思考,主动将间接知识与自己的直接经验整合。这些都是由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适合通过触摸、模仿的方式来实现完成的,如果不假思索地按部就班,就会形成思维僵化,从而严重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提高。因此当前普遍存在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时数设置不足问题是教学困境存在的需要因素之一。
六、 重问题写练轻实践体验 不到数学能力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和其他学科来比具有很强复杂抽象性,因此在学习掌握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思维能力和体验感受空间。然而当前很多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更加注重通过算理强化认识来促进知识内容的深化。因此教师习惯以问题讲授为主要方式。并把大量时间运到学生算式演练。由于学生总是处于算式定理的重复性机械模仿和照搬状态中,因而完全失去了知识学习理解的主动性。在这种教学理念影响下,导致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脱离了现实生活。在课堂知识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过分倾向于通过直接逻辑计算,不能够对具体数学情境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影响了知识技能的發展提高。
此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提高阶段,尤其对于一些空间图形和方位的知识内容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可是目前教师仍保持着单向传递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成为数学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感受体验。长此以往对小学生的数学思想发展提高带来不利影响。
七、 缺乏学习体验氛围营造 导致知识探究兴趣缺乏
良好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抓住小学生喜欢观察、乐于想象特点,善于营造充满生活气息情景,把学生牢牢吸引到知识问题探索中。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互动性教学环节,激发他们大胆联想,在生活现象中发现数学规律,提炼出可贵数学信息,并做到巧妙设疑,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合作体验中。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小学生普遍感到数学知识内容复杂抽象,加之一些教师不注重学生课堂学习中主体性激发培养,因此导致学习过程枯燥乏味,没有生机。时间久了学生学习探究兴趣就逐渐降低,导致学生课堂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甚至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效果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主动探究体验氛围营造,需要教师深入掌握小学生思维活跃、爱说爱动,喜欢动手操作、互动交流的学习特点,善于调动他们在积极主动思维状态下进行知识学习。然而当前很多教师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广泛主动参与学习体验空间,导致他们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很难发挥课堂学习主体作用,不能更广泛参与实践操作,从而不能获得知识能力发展提高,影响到数学课堂学习质量提高。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依然存在,轻松自如课堂数学知识学习氛围还不能有效形成。一些教师不能潜下心来深入分析知识内容特征,并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方式,来巧妙设问、激情引趣,促使学生由始至终保持旺盛的知识探究状态,进而促进学习质量提升。数学教学课堂上,由于教师激发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意识,以及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缺乏,不能通过数学教材资源的开发创设,把教材知识内容创编成生活中的场景案例,来增强学生学习探究兴趣,导致学生对书本知识内容变得更加陌生,学习主动探究意识也得不到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主体作用也逐渐降低,从而使数学知识学习效果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
八、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及时反思改进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教材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缺少生活化实践体验设计,学生学习主体性不够,思维能力培养被动。以及注重问题结果而忽视探究实践过程设计,教学时数不足,以及课堂探究实践空间缺乏,重问题写练轻实践体验不利数学能力发展,缺乏学习体验氛围营造导致知识探究兴趣缺乏的突出教学困境,才能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广柏.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2]姜继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华少年,2017.
作者简介:赵双利,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绍兴新昌礼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