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2019-02-03 09:31姚艳
名家名作 2019年11期
关键词:繁漪周萍公馆

姚艳

[摘要]《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作者曹禺在其中塑造的主人公繁漪是一位典型的具有雷雨精神的形象,这一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对白、言行举止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都在整部话剧中得到细致呈现。作者通过描述繁漪在不幸婚姻中与命运做抗争,即便是要自毁也要与看上去圆满且实际上虚伪的周家同归于尽,进而表达出对中国旧社会黑暗的不满,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践踏人性、蔑视人尊严的真实面孔,也激起了人们对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以及对人的地位、权利的思考。

[关  键  词]繁漪;人物形象;分析;矛盾

《雷雨》作为我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曹禺曾说过在创作《雷雨》剧本的过程中最想表达的就是主人公繁漪为爱与一切做抗争的勇敢精神,并且在描写她这一精神及其叛逆、挣扎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封建专制统治的不满,呈现出社会的黑暗面,揭露资产阶级家庭抗争的丑恶嘴脸。基于此,文章将主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对《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展开具体分析。

一、新时代女性

《雷雨》中的繁漪出生于清朝末期,彼时的中国社会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年代,大众均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与剥削,毫无人身自由可言[1]。在此大环境下,随着新时代新思想的潮流涌来,追求妇女解放以及个性自由的社会氛围变得异常强烈,也让繁漪对生活重燃希望。此外,在《雷雨》当中也有交代繁漪上过私塾,接受过一些新时代的教育,基于本身具备的一定文化水平,对于新思想与新事物的接受也更加容易,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地位逐渐动摇,繁漪便从内心接受了新思想且积极投身个性解放,同时与长期受到压迫的百姓一样坚决地踏上了抗争的道路,即便是不会有结果,也要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个性,实现人身自由的解放。用于在至暗时刻不畏强权去抗争,敢于挣脱封建制度的牢笼,也使得她们身上带有了理想光环,成为新时代新思想的代表。她们经历了被压迫、做抗争,到再被压迫、再次义无反顾地抗争,无不彰显出新时代女性的精神觉醒。

然而,新时代潮流虽然深得人心且激烈,但来势汹涌却也退去无声,在面对迅猛的新思想浪潮时,新时代女性并没有做太多的辨别便将其全盘吸收,加之深入骨子里的封建思想,导致他们依旧是一个“半新半旧”的形态,虽然敢于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思维与行为方式都还有着浓重的旧时代色彩。当然,在新时代女性身上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种对封建压迫的极力挣脱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勇气,就像是一道闪电、一场雷雨一般,侵袭着周朴园这个资产阶级家庭,照亮了所有黑暗当中的罪行,她的灵魂也發出来强烈的呐喊:“我是人,一个要真正活着的女人!”这便是繁漪新时代与新思想的觉醒。

二、斗争的矛盾性

《雷雨》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周公馆中,周公馆的主人公想尽一切办法去欺骗繁漪与其结了婚。虽然周朴园曾留学德国,接收了新社会思潮的洗礼,但是我们从他身上似乎看不到资产阶级所谓的“高级文明”素养,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中国封建社会的旧习性,看上去仁厚且有教养,实际上却极度冷酷与虚伪[2]。作为家庭中的一家之主,不能容忍任何人出现撼动其家庭主人地位的行为,“他的意见就是法律”,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他做决定[3]。

繁漪身处于看上去富丽堂皇的周公馆中,实际上却每天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她的个性自由也被一点点消磨殆尽,而她做出的反抗行为也与西方国家女性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西方资产阶级女性虽然同样没有政治地位,但至少自由生活权利得到保障,能够追求个人自由与释放个性。但反观繁漪,更像是周公馆的附属品,她什么都不是,更谈不上自由,只需要活着。这种物质上的无限满足与精神上的极度匮乏形成强烈反差,也就导致繁漪内心的纠结与矛盾,很想去摆脱却又十分害怕,始终无法真正地挣脱周家的牢笼。繁漪思想不足且能力不够,即便是有追求自由的欲望,做出的反抗也毫无冲击力,显得无能为力,结局只能是筋疲力尽而死亡。当然,女主仍繁漪自始至终并未放弃,所以在剧中有着大量对周朴园权威挑战的行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繁漪的言行举止变得更加明显与深刻。在话剧当中周朴园与繁漪出现的第一次矛盾在于让繁漪喝药,“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吗?”种种话语均为徒劳,始终逃不过要喝药的结局。第二次矛盾是周朴园派两名仆人去催促繁漪看病而繁漪并没去,周朴园只好亲身前往,要用家庭主人的威严去逼迫繁漪听自己的话,但此时繁漪并未理会而自顾自上楼去了,这一行为让周朴园大为吃惊,因为他从未预想过会发生这种情况。在这一次矛盾冲突中我们能够看到繁漪明显的态度转变,但最终还是迫于周朴园的威严接受了周萍与柯医生上楼看病[4]。在第三次矛盾当中繁漪表现出的抗争性更为激烈,雨夜从鲁家回来的繁漪,言语充满了反抗,也让周朴园从惊骇转变为无可奈何,最后只能摆出权威者的态势让她上楼,从他们的对话中最让周朴园诧异的就是繁漪说出“(轻蔑)我不愿意,告诉你,我不愿意”的话语。全剧的最后一次矛盾冲突展开时,繁漪犹如化身为罪恶终结者,将一切伪装暴露在所有人眼前,狠狠地揭下了周朴园“高尚”面具下罪恶的人性,让周朴园毫无遮掩地曝光在大庭广众之下。对于繁漪而言,周公馆就是“死囚牢”,对于这一环境也只有怨恨与厌恶,但她并未有离开的打算,她倾尽全力的抗争最终却并未得到想要的结局,正是因为距离悬殊所以也让她毫无可能去摆脱周朴园的控制,也无力打破旧时代封建社会思想的牢笼,只由自身深陷。

三、为爱情而活

身为女人,对美好的爱情都有着极度的向往,追求爱情也是女人的天性。周朴园将繁漪骗到周公馆,尽管为其提供了应有尽有的物质条件,但是在感情方面却未有一丝满足,仅仅将繁漪视作为自己统治的对象之一,两人毫无夫妻感情。而繁漪处在周公馆这一“死囚牢”中,感受到了极度的孤独与空虚,整日过着痛苦的生活,在这里仿佛无法呼吸新鲜空气,此时的繁漪迫切需要有一个人来宣泄其心中的情感,否则她将如同行尸走肉般活着。

所以,当繁漪见到周萍的那一刹那,也让她的春心再次泛起层层涟漪,两个人相互倾诉,也逐渐让周萍对她产生了同情与怜悯之情[5]。因此,当周萍对繁漪表达爱慕之情时,繁漪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他,此时的繁漪心中的这份爱意早就无视了名誉、伦理,甚至不在乎自身性命。因为,只有和周萍在一起,繁漪才能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女人,也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自此以后她终于有心爱之人去毫无顾忌地倾诉自己的苦闷与分享自己的快乐。而且周萍身上独有的乡野气息与活力深深地吸引着她,繁漪完全不顾其他地将所有情感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即便是这个孩子并不能为其今后带来任何幸福,但对于一直以来未被爱情滋润的繁漪来讲,她已经心满意足。

每一个女人都盼望着有一个男人能够真真正正地爱护她一个人,繁漪同样如此,甚至于她的愿望更加卑微,只是想做一个真实活着的女人。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四凤的出现将这一切美梦都打碎,也让周萍认识到他和繁漪完全是一时冲动犯下的错而已,所以周萍开始要极力摆脱繁漪。而这对于仿佛抓住“救命稻草”的繁漪而言是不可能接受的,意味着她将再次坠入“深渊”之中,所以她不能接受失去周萍的结局,要将他从四凤手中夺回,即便希望渺茫也要极力去争取,而得知周萍要狠心抛弃她时,便展开了疯狂的报复,最终当着众人的面直接揭穿了自己与周萍的乱伦之情,引来一场雷雨。

综上所述,《雷雨》中的女主人公繁漪通过对黑暗家庭的抗争去争夺自由与个性,尽管最终失去所有,但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彻底摧毁了周朴园原本想营造的和谐家庭表象,最终将这丑陋不堪的牢笼曝光在烈日之下。整部剧通过对繁漪不幸命运的描写,将封建家庭的压迫刻画得入木三分,虽然繁漪做出巨大挣扎与斗争也无济于事,但其行为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力冲击,也体现出旧时代女性在只考虑自身前提下所做出的抗争显得无能为力,她在追求着并不美丽的爱情的同时,实际上也破坏了他人的幸福,从一开始便注定是个悲剧。《雷雨》通过对一个家庭的描写,反映出的是社会封建思想的黑暗,整部剧弥漫着扭曲的人性,让人对生的希望一点点丧失,可见这是一个多么悲惨的世界,而繁漪生活在这一时代,也只能是悲剧收场。

参考文献:

[1]郝丽洁.《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J].智库时代,2018(50):179-180.

[2]吴贵红.探究歌剧《雷雨》中繁漪舞台形象的表达[J].艺术评鉴,2018(7):160-161.

[3]徐静.试论《雷雨》中繁漪形象的积极意义[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99-100.

[4]吕华赢.趣果有间,孤独无解:《雷雨》繁漪人物形象分析[J].戏剧之家,2016(8):47.

[5]侯代双.《雷雨》中的繁漪人物形象分析[J].民营科技,2010(12):137.

作者单位: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繁漪周萍公馆
“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型研究
《雷雨》剧本内容梗概
繁漪“病”寓新探
我看《雷雨》
浅析《雷雨》中周萍对繁漪称谓语的使用变化
Vanke’s Empire
山洞抗战遗址群掠影
尚·公馆 耀世登场
旧时公馆风月 无尽牡丹佳期
亲情与谎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