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国家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的背景下,基于学校德育特色的实践条件,实施基于明礼诚信分层德育的体系内容及实施策略,丰富学校的德育内容,创新学校的德育形式,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学生言行品行优化,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明礼诚信;分层德育;体系建构及实施;立德树人
一、 基于明礼诚信分层德育体系建构的背景
(一)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德育建设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小学德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
学校德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方法,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地实施必须结合不同学段的学生实际进行分层德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指出:“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从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出发循序渐进,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按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
(二) 学校德育特色建设的实践基础
城东中学地处市区和农村接合部,学生来源大部分是郊区农村,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外来工家庭,学生的礼仪意识淡薄、诚信意识缺失、价值观混沌。作为福建省44所示范性高中建设学校之一的示范性学校,培育学生明礼诚信的品行,落实“立德树人”学校教育的目标,更是学校德育建设的根本任务。2002年,学校申请承担了以行为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福建省青少年道德教育课题《明礼诚信》子课题,2010年该课题荣获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成果一等奖。近年来,我校继续深化明礼诚信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构建完善的分层德育体系,在该专项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探索出中学生明礼诚信的品德培养机制和校园德育工作创新机制。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完善学校德育特色建设的体系,以明礼诚信为着力点的“立德树人”分层德育的体系建构及实施应运而生。
二、 明礼诚信分层德育体系的育人目标
(一) 我校明礼诚信分层德育体系的现实条件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生源素质不高,在入学初期,经常可以听到初一、高一刚入校的新生不雅的言语。也经常看到他们不雅的行为,还经常发现学生存在着不诚信的行为,如,学生向家长、向老师撒谎,承诺的事情不能及时完成等。诸如以上言行失礼,诚信缺位的现象,引起我校的高度关注。学校通过调查研究,实施基于明礼诚信的分层德育,构建分层德育的育人体系,追寻更高的德育目标就此落地。
(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分层德育具体目标的设立
2018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次得到了全面而清晰的表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从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面进行表述。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和习近平总书记阐明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三个维度,学校立足于多年的德育教育的实践和经验,采用分层德育的方法提炼出基于明礼诚信的“立德树人”具体目标。
(三) 分層德育的目标
总目标是:通过系列道德教育,促使学生个体德行不断优化。具体分层目标是:初一、高一起始年段,以“明礼诚信”教育为主线,经过系列教育,达到学生个体懂礼知信友善的私德;初二、高二中间年段,以“明礼诚信”教育为主线,经过系列教育,达到学生群体明礼守信行事公正的公德;初三、高三毕业年段,以“明礼诚信”为主线,经过系列教育,达到学生个体群体具有敬礼敬信,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大德。
三、 基于明礼诚信的分层德育体系建构
(一) 礼信道德的涵义
礼:《说文解字》“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礼是一种恭敬心,礼敬是礼的内核。子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礼就是做事的准则。《礼记》“行修言道,礼之质也。”品行修整而言行一致,就是礼的实质。信:《说文解字》“信,诚也。”《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信,言论诚实,言行真实不虚伪。道:金文中的“道”字由表示头颅的“首”字形和与运动相关的“行”字形组成。许慎《说文解字》“行,人之步趋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首者,行所达也。”由此可见,“道”的原义是一条人们行走的通达大道。德:《说文解字》“德,行有所得也。”《释名·释言》“德,得也,得事宜也。”“德”字无论是从象形还是从会意上看,都与“心”密不可分,它强调的是个体对“道”的内在体悟和主观期待。“道德”即是对“道”的体悟和理解而有所得。由以上解释可以看出,礼信道德的理想是言行品行走向通达大道。而基于明礼诚信分层德育构建实施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言行品行走向通达大道,从而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 分层德育体系建构实施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
1. 初一、高一个人层面的明礼诚信的德育内容构建及实施
(1)中学生规章内容,如《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2)公约内容,如《班级公约》《校园公约》《宿舍公约》《食堂公约》《实验室公约》等;(3)活动规则内容,如《集队规则》《课间活动规则》《劳动卫生规则》等;(4)仪容仪表规定内容,如《仪容仪表章程》《仪容仪表检查标准》《仪容仪表佩戴规定》等。实施措施:系列微视频宣讲,主题班会课,校园德育墙,《明礼诚信》校本课程进课堂等。如初一刚入校的学生,在《校园公约》的内容里,就有“文明用语十句话”,通过微视频展示具体情境中的文明用语,设置的情境就是学生置身的情境,在礼言情境的滋润下,学生自然言语文明;又如高一刚入校的学生,在《劳动卫生规则》里就有如何洒扫的礼行规则,其中的一条是,打扫班级卫生时,手里拿的畚斗口要对着自己,不要把畚斗口朝外,以防灰尘外扬,洒落到别的同学的身上。初一学生重在知个人礼信,高一学生重在行礼信规范。通过系列内容的学习和多样形式的教育,使初一学生渐渐懂得明礼诚信的内容,高一学生从行为上做到明礼诚信的要求,共同向严私德的大道迈进。
2. 初二、高二集体社会层面的明礼诚信的德育内容构建及实施
(1)班级层面的德育内容,《班级同学友善十建议》《班级师生礼仪五倡议》《班级人与环境五规范》等;(2)宿舍食堂公共场合层面的德育内容,《宿舍文明礼仪五要求》《食堂就餐言行礼仪五倡议》等;(3)学校层面公共场合的德育内容,《同学师生之间礼仪常规十条》《公共活动文明礼仪五要求》等;(4)家庭层面的德育内容,《孝亲敬老十做到》《邻里文明礼仪五建议》等;社会层面的德育内容,《社会公共场所文明礼仪十注意》《社会公共活动文明礼仪十倡议》等。实施措施:德育模块微视频展播,主题班会课,参与活动文明礼仪评价,《明礼诚信》校本课程进课堂等。如在《班级师生礼仪五倡议》中的期中一条,学生在校园里迎面遇见老师,尤其是不认识的老师,倡议写道:初二年段的学生侧重文明礼仪教育,条文是“遇老师,说您好!经过时,微微笑!”高二年段的学生侧重礼言礼行的践行,条文是“遇老师,点点头,经过时,小步趋!”这样初二、高二中间年段的学生,通过系列以明礼诚信为主线的德育内容的宣讲和践行,达到学生群体明礼守信行事公正的理想公德。
3. 初三、高三国家层面的明礼诚信的德育内容构建及实施
①传统文化中的“礼”“信”系列内容;②英雄模范人物的“礼”“信”大义系列内容;③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系列内容;④青年学生责任担当的系列内容;⑤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价值观教育系列内容。实施措施:德育模块微视频展播,主题班会课,举办多样化的活动,比如英模报告会、成人礼典礼、学生论坛等,参与活动的价值评价,《明礼诚信》校本课程进课堂等。如在成人礼典礼的活动中,活动程序按周代“冠礼”的程式进行,行礼前:先筮日(选定日期),筮宾(选定加冠的来宾);行礼时:来宾加冠三次,先加缁布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次加皮弁(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爵弁(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然后去见母亲,又由来宾取“字”,然后去见兄弟姑姊,最后戴礼帽穿礼服带礼品去见国君卿大夫和乡先生。主人向来宾敬酒赠礼品后,礼成。女同学按笄礼程序进行。当然有些程序无法在大操场完成,但步骤由来宾解说清楚。举行“成人冠礼”的目的,就是要同学们明确“礼”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同学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人,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清楚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家国担当。初三、高三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重在向学生厚植敬礼敬信的价值观念,厚植家国情怀,厚植青年学生的责任担当,达到明礼诚信,爱国文明,家国担当的胸怀国家和天下的大德。
四、 基于明礼诚信的分层德育体系实施成果
《礼记》记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这段文字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乡里家庭层面,个人层面阐明了明礼的价值意义。我校实施基于明礼诚信的分层德育体系以来,依据合理的德育目标划分,在分层德育课程体系建立、培养学校德育骨干、发挥德育课程建设的示范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公民私德、社会公德、国家大德的分层德育深化了学校的德育特色。
(一) 学校探索和建立了明礼诚信的分层德育课程体系
学校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功能,完善德育课程构建与落实实施。一是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深挖教材中的德育资源,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抓住学科渗透德育的途径,在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有效地落实德育目标。二是落实德育主题班会课程。积极探索课程式主题班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建立德育主题班会赛课制,评比制,班主任例会说班会,议班会,班会课后反思与总结,并拟定了班会课程评价标准,以保证德育主题班会课程的质量和育人效果。三是开设德育校本课程。通过编写使用《明礼诚信》(初高中版)《校训》《革命英烈》《共和国楷模》《中国精神》系列材料教学德育课程,提高德育校本课程的针对性。组织学生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德育活动,这些活动列入学校校本课程。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德育课程的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知识,修德行。比如社区服务,敬老院服务、志愿者服务等等。我校通过科学地界定符合初中、高中学生“明礼”“诚信”两个德育目标的认知水平和行为特点的道德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明礼诚信公民私德,置身集体的社会公德,有效地提高了中学生明礼诚信的道德素养。
(二) 学校通过明礼诚信分层德育体系构建和实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德育骨干
我校实施明礼诚信分层德育的主导力量在教师,通过课题的实施学校建立了校长牵头,政治处组织团委会、班主任和学科骨干参与的德育组织体系,培养了一批推动学校德育特色教育深化的骨干教師。我校前后3位特级教师、8位省学科带头人全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或工作小组成员,参与德育课题研究,开设德育讲座,指导德育实践,形成打造特色德育的中坚力量。所有教职工作为德育导师全部参与,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经过全体师生不懈的努力,打造特色德育教育的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庄松辉、魏远辉、黄健菁三位老师先后荣获福建省师德先进个人,涌现出泉州市名班主任林清霞、高庆友、区名班主任庄永苹、林攀崚、林小玲老师。
(三) 学校通过明礼诚信分层德育的课题实施发挥了德育课程建设的示范性
明礼诚信分层德育的课题实施贴近学校的日常管理、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国家的育人要求,具有操作的可行性和简易性。活动方面我们集中力量开展“明礼诚信我先行”的主题系列活动,举行以“明礼诚信与我同行”为主题的班(团队)会系列活动,组织班级“明礼诚信”专题板报评比、手抄报评比、漫画竞赛、征文比赛,“明礼诚信”讲故事比赛、“礼仪知多少”知识竞赛、“盗版有理吗”的辩论赛、“明礼是金、诚信无价”的演讲比赛。校园广播站充分发挥宣传喉舌作用,积极进行专题报道,宣传德育的相关活动。在教学工作方面,我们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寓德于教的作用,将课题实验的内容有機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其中蔡东海老师的“做自信、自立、自强的中国人”的班会课获得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课”网络视频评选一等奖。这些德育课程的实施对其他学校起到了辐射作用,具有典型的示范性。
(四) 学校明礼诚信分层德育的教育成果显著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学校打造的德育特色教育中,一大批胸怀国家大德的学生茁壮成长。近五年,我校培养出近6000多名初高中毕业生,他们当中有录取北京大学的吴震森同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张禾同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张宁鑫同学、武汉大学汪超阳、南开大学的陈曦、中山大学的刘钦河同学、厦门大学陈燕燕同学、天津大学的蔡幼馨同学、四川大学的林富凯同学等一大批有代表性的高中优秀学生。培养出全市中考状元林依明、全市中考第三名涂婉艺、第四名叶茂、第五名魏春萍、市区公办中学第一名郑夏菲等一大批初中优秀学生。在这些初高中毕业学生当中,有福建省优秀学生,有学生荣获福建省“庄采芳·庄重文奖”,有学生获得就读学校优秀博士研究生、优秀研究生、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在校学生史涵宇同学单枪匹马抓盗贼,荣获鲤城区“见义勇为模范”。这些毕业学生离开母校,怀着国家大德的情怀,在社会各行各业大显身手,有的成为主政一方的党政一把手,有的成为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有的成为行业的骨干精英,学校校友遍布海内外,为国家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以“明礼诚信”为德育教育的主线,以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分三个层次构建德育教育的体系内容,目的是落实德育的教育理想,使学生的言行品行不断优化,深化学校德育特色建设,落实国家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作者简介:
庄松辉,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城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