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论的常态化实习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2019-02-02 03:54葛宇吕周萍马步方林春晓章似文朱小锦罗国忠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实践体系系统论

葛宇 吕周萍 马步方 林春晓 章似文 朱小锦 罗国忠

【摘 要】本文论述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构建常态化实习实践体系,提出通过强化互惠教研合作、重构实践类课程体系、构建实习多元化评价等夯实常态化实习的基础配套措施,阐述分层逐段推进校外的见习、试实习和集中实习,以及校内角色启蒙、技能训练和实习反思分层,校内、校外交叉同步,相互融合,动态调整,协调发展,从而构建常态化实习实践体系。

【关键词】系统论  常态化实习  实践体系  互惠教研  教育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C-0172-03

教育实习作为提高师范生教育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已成为许多国家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构建常态化实习实践体系,探索师范生教育技能的培养。

一、研究背景

发达国家普遍实行全程式教育实习,如英国全程式分散教育实习,实习与课程学习交叉进行,时间24周以上。美国各个州也是全程式教育实习,第一阶段为分散实习,与课程学习交叉进行,时间约300学时;第二阶段为集中实习,时间15~24周。日本的全程式分散教育实习分布在整个大学阶段,与课程学习交叉配置、递进发展,时间约1000学时。

在我国,目前师范生教育实习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实习学校不乐意接受实习生。很多实习学校从中不受益,敷衍了事。二是实习时间短暂且集中突击。实习时间4~8周,基本上是一次性、终结性实习,实习生缺乏体验、适应和提高的过程,无法全面了解教育教学活动,很难形成合格教师所需要的技能技巧。三是实习与教学分离。实习过程中,没有相应教学与之同步交叉进行,实习生难以消化实习中碰到的大量问题。四是实习评价流于形式。很多实习评价随意性大,缺乏约束力和导向性,以致实习生敷衍应付,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一些高师院校尝试通过互惠合作,调动实习学校的积极性,实行全程式教育实习。但从文献中发现,这些研究基本上是把校内的实践技能训练和校外的教育实习合称为全程式实习,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全程式实习;对于互惠合作,或不提具体内容,或所提内容过于概略,语焉不详,无法查证或学习借鉴。

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和教科系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教研部为广西中小学学科教学提供指导服务,教科系则招收专科层次的初等教育专业(小学语文方向)。针对国内各种类型教育实习的弊端,教研部在借鉴国内外全程式实习的合理经验基础上,利用自身的教研优势,与实习学校强化互惠互利的教研合作,尝试常态化实习,即实习时间提前、拉长、分散,教学与实习交叉进行、相互融合、同步发展,力图更快更全地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和班级管理技能。

二、以系统论构建常态化实习体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就是以系统观念认识复杂事物的一套思想原则。第一,整体性原则。一切有机体都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整体,并且整体功能大于组成该整体的各部分功能总和。第二,关联性原则。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第三,有序性原则。系统是有序、分层和开放的,由低级向高级递进发展。第四,动态性原则。系统与周围的物质、能量或信息进行交换,使之不断调整、变化、发展。整体性原则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决定着其他原则。

(一)夯实常态化实习的基础配套措施

我们把常态化实习看成一个由诸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要素包括实习学校的态度和指导、高师院校对实习学校的培训指导和对实习生的培养指导、实习生的教育实践、实习评价等。首先,按照系统论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原则,常态化实习的各要素不仅要优化,而且要相互匹配关联,才能形成合力,达到良好的整体效果。常态化实习的核心要素是实习生的教育实践,要确保核心要素发挥作用,必须取得其他基础要素的配合。实习学校的态度和指导这一要素是实习生进行充分、有效的教育实践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教研部将通过基于学校实际和需求的校本培训,让实习学校教研教学受益,从而积极接受实习生,同时提高其指导水平。另外,影响实习学校态度的另一个因素是正式集中实习前实习生的基础素质,如果实习生的基础素质低,仓促集中实习就会扰乱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将通过强化实践教学、见习和试实习等多种措施,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实习生基础素质。其次,按照系统论的动态性和整体性原则,我们将通过全程多元化评价,实时捕捉动态的实习信息,实行全程导向和监控实习各要素的有机关联,引导实习有序、有效进行,确保常态化实习的整体运行效果。

1.强化互惠教研合作,为常态化实习注入动力。依托于教研部的教研资源和教研网络,以及与中小学校的密切教研关系,与周边小学(步行或公交车可到)签订双边互惠互利的教研合作协议,为常态化实习注入动力。由教研部提供教研服務和展示平台,帮助实习学校提升教研教学水平并扩大影响力,实习学校则提供实施常态化实习的条件,让实习生的教育实践技能得到充分锻炼。

(1)送研到校。组织优秀教研专家和教学名师为学校把脉,针对学校的现实和需求,开展会诊、评析、研讨等教研活动,为学校的发展问题出谋划策。

(2)送教到校。组织教学名师到校上课展示,或与实习学校教师同课异构,以案例为切入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有效教学行为,引领教师沿着“达标求规范、优质求提高、创新求拔尖”的轨迹层层提升。

(3)展示提升。利用教研部每年举办的大型教研展示或评比活动,指导实习学校承办或协办,同时选拔、指导实习学校的优秀教师上研究课、展示课、经验交流等,此举既可促使实习学校拿出好课、好经验,又可扩大实习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重构实践类课程体系,与常态化实习形成联动合力。根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技能的特点,对教育类课程进行大调整,删掉实用性差的课程,减少教学效果差的课程学时,增设实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增加重要课程、效果好的课程学时。一是把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这门大课程分解成几门小课程,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语言技能训练、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模拟课堂训练、微课教学、实习反思等,分门别类进行学习、训练。二是提高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大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比重,原来小学语文教材教法51个学时、3个学分,集中在一个学期内完成,现在改为255个学时、15个学分,分散在三个学期内完成。三是提高课程与实习的内容关联度,使之对实习具有指导性,如增加课程内容中的教学案例,并与实习学校的教学保持同步,指导实习生进行预演操练;一些内容则动态生成,来源于实习过程碰到的临时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教学可为实习提供实时反馈指导。

3.构建实习多元化评价,为常态化实习提供全程导向和监控手段。针对传统教育实习评价内容空泛、评价主体单一的弊端,本研究在吸取国内外实习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优化设计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元的评价体系,为常态化实习有序有效进行提供全程导向和监控手段。评价主体从原来的高师指导教师、小学指导教师扩展到包括高师指导教师、小学指导教师、实习生和小学生四部分。评价内容紧扣小学语文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在继承传统教育实习评价中的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的基础上,增加个人表现和综合能力,并进一步细化成可观测指标,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精确性。为了确保导向和监控作用,整个实习过程实施全程评价,动态收集实习生的实习表现,实时反馈给实习生,指导老师和实习生交流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改进。

(二)分层逐段推进常态化实习

按照系统论原则,分层逐段推进校外的见习、试实习和集中实习,以及校内角色启蒙、技能训练和实习反思分层,校内、校外交叉同步,相互融合,动态调整,协调发展。

1.第一阶段:角色启蒙和教育见习。第一学年,教学和见习交叉进行,边教学边见习。每周到实习学校一次,每次4个学时,共计160个学时。

在教学方面,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基础理论,同时开设普通话正音、教学语言技能、“三笔字”、教育技术等基础技能课程;开展课前十分钟演讲、普通话比赛、“三笔字”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活动;观摩教学录像,模仿练习教学语言、教态、板书设计、课堂组织等基础技能。同时,每周安排一次见习,到实习学校随堂听课、旁听教研活动、协助老师做些辅助性工作等,及早对教师职业特点有初步感性体验和角色启蒙,促使他们自觉加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

2.第二阶段:技能训练和教育试实习。第二学年,教学和试实习交叉进行,边教学边试实习。每周到实习学校一次,每次4个学时,共计160个学时。

(1)教学方面。这一阶段的学习与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让学生了解到最新、最前沿的课程改革动态,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头脑,熟悉小学语文教材,训练各种教学技能。课程包括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模拟课堂训练、微课教学等。分解教学技能和方法,逐项进行训练,教学技能包括教案设计、课堂导入、课堂提问、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综合学习法等。结合观摩优秀教学录像或优秀教师现场课,对这些技能和方法进行分门别类的微格训练。同时,开展教案、说课、讲课、评课等比赛活动,综合应用各种技能和方法,学生全员参与,比赛成绩计入学分,促使学生反思、改进、提升技能。

(2)教育试实习。学习、训练与试实习同步交叉进行,学生每周到实习学校试实习半天。以指导教师的助手身份参与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课外辅导、家校联系等,全面了解、适应实习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的进步情况,逐步安排适当的独立工作。寒、暑假期间,把学生组成小分队,进行义教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应用教学技能,逐步提高教学技能。通过试实习和义教活动,学生进一步熟悉教学环节,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对教师职业内涵有进一步理性认识,具备初步教学能力。

3.第三阶段:集中教育实习和实习反思。第三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实习和反思交叉进行,边实习边反思。每周4天在实习学校集中实习,共600课时左右;每周周五实习生返校,集中进行教学反思。

(1)集中实习。集中实习是一次综合性、全方位的实习,实习生独立承担一个班的教学、教育与管理工作、教育调查研究、与家长沟通等。要求每节课课前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认真撰写教案,课后主动征询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包括优点、亮点、缺点及改进措施。实习小组成员相互听课、评课、提出改进意见。最终达到课堂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特别是对实习班级的素质教育的实施要起到推动作用。实习结束后,写1~2篇有关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有特色或有创见的小论文。

(2)实习反思。每周周五,所有实习生返校,以小组、中组、大组、全体等形式,梳理、汇报上周实习情况,结合过程性评价,进行总结反思,包括经验、问题和困难。鼓励好的做法、积极的效果,对问题和困难进行讨论分析、诊断原因,形成改进措施。这一阶段的实习与反思交叉渗透、互相促进,实习为反思提供问题和素材,反思为实习提供反馈指导……如此循环交互,使得实习步步为营、螺旋上升。

三、实践效果与讨论

(一)实践效果

1.互惠教研合作赋予常态化实习动力和生命力。通过互惠互利的教研合作,实习学校的新课程操作能力明显改观,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优秀教师脱颖而出,15名教师在广西区级教学比赛中获奖,6名教师在全国教学比赛中获奖,发挥了辐射影响。不仅实习学校乐意,不少周边小学也主动上门寻求合作意向,常态化实习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旺盛生命力。

2.实习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形成更快速更全面。通过常态化实习,实习生得到充分锻炼,適应教师岗位更快,实践技能的形成更稳固、更实在、更全面。用人学校普遍反映,很多毕业生不像刚上岗的新手,积极肯干,成熟老练。

(二)讨论分析

1.在宏观层面上,按照系统论思想,国内各类教育实习之所以存在各种弊端,就在于要素不全或不优,或缺乏关联配套系统。如对于实习学校的态度和能力这一要素,很多高师院校难以着力,因为其自身对中小学教学研究不具体、不深入,难以让实习学校受益,而教研部有别于一般高师的部门,有独特的教研优势,通过开展实践性校本培训,切切实实提高实习学校的新课程操作能力,由此形成彼此互为需求的利益共同体,为常态化实习创造了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2.在中微观层面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观察视角。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对于情境,情境学习理论则认为,将来在什么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不管是实习学校的校本教研还是实习生的常态化实习,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本研究为教师或实习生提供了应用理论知识、生成实践技能而必需的意义丰富的复杂教育情境,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或实习生与同伴、与学生、与教育情境之间的深度交互,积极主动生成意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刘晓红,段作章.中外几种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4)

[2]赵国金,高艳梅.普通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1)

[3]曲鸿雁.“全程、分步、定点”教育实习模式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1(4)

[4]赵传江.我国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实践体系系统论
谈中职德育课程实践内容体系的建构
谈中职德育课程实践内容体系的建构
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系统论视域下中国文化的断裂与重建
课后延续教学模式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2016年第20届系统论,控制和计算国际会议
电子商务专业校内学生自主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系统论在故障定位中的应用
数字电视经营系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