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娜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信息;盈余质量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1月5日
随着经济与公司规模的发展,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一些财务造假丑闻相继被曝光。通过对这些问题分析,发现缺乏内部控制建设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果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得好,就可以很好地约束管理者的行为,使其避免操纵盈余,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1992年,COSO出台一个文件,是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这个文件,对企业内控的目标、内控包括的要素、内控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都给出一些建议性的说明。2004年,美国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在2013年5月,美国COSO委员正式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13版)》及其配套指南。这个新的框架,使内控的条款更加明晰,使内控框架的应用性与实用性有了很大的提升,内控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2008年,我国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个规范,主要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出发,对企业进行内控体系建设,做出了详细的规范和要求。它的目的就是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企业的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念。内部控制信息包括,内部控制和信息两个方面。企业的内控信息,是用来反映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情况,以及具体执行的情况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认识和判断,一个企业的运行情况。上市公司将企业的内控信息整理好,做出对内控信息的评估报告,并且向外界披露,这就是内控信息披露。
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企业披露的内控信息要保证较高的质量,因为只有高质量的信息对决策才实用。内控信息披露质量包括真实性、相关性、重要性和及时性。首先,真实性是最基本的原则。信息可靠,信息的使用者才能用这些信息做出可靠的决策;其次是相关性。企业的内部信息多而且复杂,如果信息不经过梳理,直接提供给使用者,使用者就无从下手,所以要确保所披露的信息与投资者的决策有关;再次是重要性。披露的内控信息不仅要与投资者的决策相关,还要考虑相关的程度;最后是及时性。市场的变化非常快,竞争也非常激烈,如果信息提供得不及时,就可能会失去投资的机会。
(三)盈余质量的概念。企业的盈余可以向市场传递许多信息。如果一个公司具有较高的盈余,传递给市场的信号就是这个公司发展比较好。管理者为了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印象,可能会对盈余进行人为操纵。所以,较高的盈余不一定是真实的,有可能会误导投资者。因此,投资者关注的不应是高盈余,而是高质量的盈余。盈余质量是指盈余和评价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性。盈余必须和企业的业绩相关,能够反映公司内在真实价值的盈余才是高质量的盈余。盈余质量髙的公司,其会计政策通常也是持续稳健的。
内部控制可以使公司内部的权力得到分权与制衡,可以有效地约束公司管理层的行为,使其按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抑制他们盈余管理的行为。所以,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提高盈余信息的质量。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的关系,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公司治理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四个基础理论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委托代理理论。在现代的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和管理者的目标不一致,管理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会做出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这样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为了有效地约束管理者的行为,所有者可以通过完善的内控制度来实现约束管理者的行为。根据披露的内控信息,所有者可以判断管理者责任的完成程度,判断管理者是否对盈余进行了操纵,从而及时有效地纠正偏差,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可以有效降低公司由于委托代理产生的成本,保证公司管理层经营管理行为的有效性。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明确管理层受托责任,可以满足外部投资者信息需求,从而降低委托代理风险,提升盈余质量。
(二)信号传递理论。某种行为可以传递信号,这就是信号传递理论。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能够向所有者传递信号,所以管理者在做决策的时候要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给投资者传递什么样的信号,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内部控制机制良好的公司可以向市场传递出一种积极信号,它可以说明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有效运行。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公司管理层做出的决策是为了向市场传递出的信号,因而越是内部控制机制良好的公司越有动机向市场传递出一种积极信号。也就是说,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且是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公司,其内部控制机制健全,能够防止管理层舞弊的发生。
(三)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是委托代理理论,所有者与管理层分别掌握着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者委托管理层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而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固有的缺陷,代理人为充分实现自身利益,会选择符合自身利益的经营管理决策,即使这种决策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委托人即企业所有者往往需要借助技术手段或付出代价来抑制受托人的自利行为,保障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公司治理理论的目的就在于调解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的代理问题。
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保障公司所有者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管,借助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督,公司所有者能够有效控制管理层的盈余操纵行为,提升盈余质量。内控制度是改进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而进行内控信息披露是企业实现内部有效监管的重要途径。因此,完善的内部控制以及披露机制是影响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重要途径。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盈余质量是上市公司所有者评价管理层受托责任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公司治理能够有效约束管理层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进而提升盈余质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披露机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盈余质量的重要因素。
(四)有效市场理论。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在有效市场下,证券价格包含市场上可以获得的全部信息,与证券的价值是相等的。市场可以分类为三类:强势有效市场、半强势有效市场以及弱势有效市场。强势有效市场下,证券价格等于证券的價值。在半强势有效市场下,证券价格已经包含资本市场上企业经营情况的所有公开的信息。弱势有效市场下,证券价格仅仅为所有过去的信息。
我国的资本市场属于半强势有效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以获得企业的所有公开信息,对此投资者进行合理判断,做出投资决策。但投资者不能获取企业的内部信息。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能够帮助广大投资者掌握企业的真实管理水平,并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盈余质量有显著的影响。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盈余错报和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提高盈余质量。所以,首先企业要不断完善内控制度,深入推进内控文化建设,对上市公司相关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其次,要对上市公司进行内控监督,需要完善、健全相关的法律规定,要强制性、严格地披露内控信息,而不是只靠公司自觉披露;最后,企业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管理者应有的权益,这可以减少其投机行为,防止其盈余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J].会计研究,2011.
[2]樊行健,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4.
[3]施屹舟,范黎波.内部控制、盈余管理和管理者的在职消费[J].财经问题研究,2017.
[4]刘行健,刘昭.内部控制对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
[5]杨雄胜.内部控制范畴定义探索[J].会计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