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之诗与内在经验

2019-02-01 05:14王光明
福建文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燕郊舒婷福建

王光明

我想说,假如没有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就没有日新月异、新鲜丰富的中国经验,当代中国人的生存感受和情感愿望也就得不到真诚和真实的表达。实际上,改革开放的中国经验是从真实和真诚的表达开始的。我们每一个人当然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地处边缘的福建更是如此。就文学而言,改革开放至少成就了我们福建的两宗大业,一宗是闽派批评,另外一宗是福建诗歌或者说闽派诗歌,它们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让人关注的。对于闽派批评已经说了很多了,我今天就想从一个非常小的角度讲一下我们的福建诗歌。谢冕先生主持、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诗总系》,编选了从二十世纪初到2010年左右一百年的中国诗歌,其中第七卷1979年到1989年这一卷是我编选的。这一卷的作品,实际上也反映了我们福建诗歌的一些特点。不是因为由我编选,我多选了福建诗歌。我不敢这样做。我们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虽然有故乡情怀,但面对学问还是要有一个比较公正的立场。感情是有的,但是还必须大致从中国诗歌的总体成就中去选择作品。

我们福建诗人总共有多少作品入选第七卷呢?一共有三十五首。诗人包括两个福建籍的外省诗人,彭燕郊、郑敏。本省诗人我选了蔡其矫、舒婷,选了吕德安、汤养宗和黄灿然。汤养宗今年得了鲁迅文学奖,黄灿然是后来到香港去定居的泉州诗人,现在已经写得非常不错了。三十五首,约占所选八十年代中国诗歌作品的九分之一。这是从数量上说。而从质量上看,像彭燕郊、郑敏,他们是“归来诗人群”的代表人物,最好的作品是在1979年到1989年之间写下的。像彭燕郊,其实是中国一个未被重视的非常重要的诗人。舒婷呢,她是“朦朧诗派”的代表。吕德安、汤养宗以及黄灿然属于“第三代”诗人,是其中非常优秀的诗人。所以,在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年代,因为我们可以发出真实和真诚的声音,所以地处边缘的福建的这些诗人,他们的灵感和才华被时代所激发,写出了不少令我们难忘的作品。

福建的诗歌和其他地方的中国诗歌相比,有不少自己的特色。像艾青和“七月派”那些“归来”的诗人们,甚至包括北岛们的“朦胧诗”,实际上都是时代之诗。“七月诗派”归来以后,编选出版了一部诗集《白色花》,而所谓“白色花”的意思是,“从科学的意义上说,白色正是把照在自己向上的阳光全部反射出来的一种颜色”,他们引用一个诗人的话,要开成一朵白色花,折射时代的光影。白色花是素净的花,反射了时代的光芒。而福建的这群诗人,地处边缘,分享着时代却没有代表时代的野心,时代的阳光照在他们心上,是给了他们温暖、安慰和表达的舞台,使他们有了真诚和真实表达自己的机会,他们写的是心灵之诗。

时代之诗是时代的见证,而心灵之诗长在人心的土壤上,永不凋谢。你看看八十年代的福建诗歌,不管是舒婷的诗,吕德安的诗,还是汤养宗八十年代想象大海的诗作(汤养宗现在的诗有很多的变化),福建诗人表达的是一种非常内在的经验,他们以个人经验、地方经验内化了光辉灿烂的时代,这是我们福建诗歌的特点。因为从内在的生命中提取,所以像舒婷最好的诗,表现了那个年代想说而不敢说、不能说的内心状态。

我想说,福建诗人以自己非常内在的东西回应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因为他们立足于自己最内在的东西,所以他们有许多作品不会因为时代阳光的运动而凋谢。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面说过,五十年一百年以后,蔡其矫的一些诗篇,还是会有人读的。所以,地处边缘的福建的诗歌,也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一种经验,这种经验是什么?那就是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边缘同样可以引人注目,如果你能将时代经验内在化、心灵化,也会让人们刮目相看。

猜你喜欢
燕郊舒婷福建
舒婷《致橡树》(节选)
那个梦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燕郊分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燕郊分行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舒婷的鼓浪屿
燕郊:急剧膨胀的大城小镇
调控之后,再探燕郊
福建医改新在哪?
来吧,福建求贤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