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 芳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艺术设计类课程因其自身学科特点,长期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特立独行、潇洒随性”[1]。包括课程考评方法因其学科自身特点也是充满了“随意性”,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随着奖学金评定、学位证书获取、保研资格评审等一系列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管理政策实施,学生与传统课程考评办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另外,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发展角度来看,进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评方法改革也势在必行。
目前,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考评方式主要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课堂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情况等综合给出,期末成绩主要依据课程长期作业集结成册或论文给出,也有个别改革者尝试用期末快题考试给出期末成绩。期末作业有的以个人为单位进行作业布置和成绩考核,有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结合学生个人表现给出成绩。学生调查和学科专家评估意见反馈表明,考评方式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成绩评定依据不足,特别是平时成绩,难以细化、标准化考核。(2)期末成绩无论是依据课程长期作业册还是论文考查,都具有片面性,难以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甚至有些学生抄袭剽窃他人作业或请他人代劳也很难杜绝。(3)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直接导致学生上课效率低、积极性不高,学生形成了平时松散,交作业前连夜突击完成作业的情况,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4)教学与考评分离,只有期末一次大考评,没能形成考评对学习效果的良好反馈促进机制,学生只是最后知道一门课考了多少分,不知道哪里没学好,哪里可以提高。(5)期末评价中缺少年级平行班之间的比较和整体评价,分数评价标准不统一,但是评奖学金、保研等却是按年级排名进行的。(6)只注重动手设计能力的考核,对理论知识的考核不足,学生只会做不会表达。
考评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它的目的和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给学生评分、对课程学习做总结,它被比喻为教学的“指挥棒”“尺子”和“鞭子”。考评像“指挥棒”,往往围绕教学大纲组织,反映教学的知识点,指挥教师教学方向和学生的学习努力方向;考评像“尺子”,能够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评又像“鞭子”,鞭策师生共同努力[2,3]。因此,艺术设计类课程考评方法改革的目标如下。
(1)考核内容全面化,考核应尽可能涵盖课程的知识点,基本理论知识和综合设计能力考查要兼顾。
(2)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任课教师考查外,开展年级教学团队教师集体考查、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的考核。
(3)考核方法体系化,平时考核和分阶段考核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考查,特别加大课程的过程考核力度。
(4)考核指标具体化,明确考核规范,细化评价指标,增加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
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具有其特殊性也具有很强的共性,下面以工业设计初步课程考评改革为例,介绍考评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实践步骤,为其他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考评改革提供参考。
以前艺术设计类课程通常先集中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布置一个综合性的设计题目,要求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展开设计实践,期末提交作业册进行评价。由于很难在一个综合性设计题目中考查学生的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造成设计类学生往往重实践、轻理论,设计缺乏依据,学生学习不扎实[4]。因此,工业设计初步课程改革中将知识点打散,分成4个单元、4个时间阶段分步教学,每个单元讲完一部分知识后,随即进行相应的课堂作业、单元设计练习与考核,4个阶段循序渐进,有机融合了理论学习和设计实践学习,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引导学生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5]。例如,可以通过印发一些以前学生的好的和差的作业范例让学生分析优劣,分析作业中都用了哪些知识要点等,从而强化重点理论知识的学习。
以往艺术设计类课程通常由任课教师一人进行课程的成绩评定,加上艺术设计类课题没法像工科课程那样进行理性标准化考评,使得艺术设计类课程考评缺乏公信度。学生经常反映有些教师成绩给得高,有些教师成绩给得偏低。因此,此次教学改革尝试进行考评主体的改革,除任课教师考查外,开展年级教学团队教师集体考查、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的考核。通过增加考评主体的多元性,大大提高了成绩的公信力。而且,集中公开考评环节还加强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班级学生和年级学生间的学习交流,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升。
如此多的考评阶段、考评内容,复杂的考评主体关系,必须在具体的考评方法制订中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组织。例如工业设计初步课程考评方法的改革中,课程总评满分设为100分,由平时成绩和集中考核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40%,考核成绩占60%。平时成绩由责任指导教师平时成绩和学生互评成绩、学生自评成绩三部分综合给出。责任指导教师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课堂出勤情况、课堂创意与交流情况、参与课题讨论情况等综合给出;学生互评成绩和学生自评成绩由学生在平时课程作业分段汇报和课堂练习点评时评定。考评成绩分为课程责任指导教师评价和课程团队教师集体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责任指导教师评价占50%,课程团队教师集体评价占50%,根据4个阶段的课题作业给出成绩。课程4个课题各占四分之一的分数比重,依据评价标准从课题设计、模型制作、设计表达等方面依据考评标准综合给出。课程团队教师集体评价在课程中期和期末分两次进行,从设计、模型制作、设计表达等依据考评标准综合给出。
改革后,学生的过程参与性增强了,不仅可以看到差距,还能和教师学生一起分析出产生差距的原因,并及时进行改正;成绩更公平公正了,学生自评、互评,加上教师团队评价结合任课教师评价,成绩的公信力大大提高。特别是分阶段进行评价,加强了对过程的考查,真正做到了“学中评”“评中学”。
一直以来艺术设计类课程成绩评定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最突出问题就是缺乏细化的考评依据。直接导致经常有学生质疑教师给出的分数不公正,这也成了每次教学评估中向教学督导专家提出最集中的问题。工业设计初步课程考评改革中,设置了创新程度、结构设计、视觉质量、使用功能、设计表达5个维度,思维创新、设计方法创新、形态与结构关系、功能与结构关系、形态美感、CMF设计质量、功能合理性、设计图表达、模型表达9个指标因素,分层分项,并根据具体的设计课题考核重点,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进行打分。最终形成成绩评价表,附在每份作业后面。
通过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是教学课堂互动明显加强,学生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课堂学习效率改善明显。其次是课程考评规范化,同时促进了教学的规范化,教师团队集体备课、授课,分班辅导,统一考评,促进了学科教研水平的提高。再次,分段式考评加强了考评的督促作用,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及时调整,也能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问题,及时补进。而且,分段式多主体的考评机制和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增加了成绩的公正性。
改革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并没有因为学生提前知道分数而有所影响,反而在全校的评价排名中名列前茅。其他后继课程任课教师对这门课程的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比以往有所提高。因为这门课程是立项的重点教学改革示范课程,过程中经历了两轮的专家评估,评估中,专家对教学安排、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教学是门艺术,课程考评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教育工作者投入精力系统研究。艺术设计类课程因其特殊性,在考评环节暴露的问题更突出,更需要广大教师引起重视,认真改革。考评方法改革绝不能从教学中割裂出来单独进行,一定要从整体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改革、教学主体改革入手,整体规划,系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