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创 刘恭祥
摘 要:随着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能够满足“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实,因此对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实施的原则以及具体策略的探讨十分必要。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问题式教学;策略
一、 问题式教学的内涵
问题式教学是通过采用“问题”为线索,整合与该问题有关的学习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它的宗旨是“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这两个过程,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该问题,并且尝试建立与“问题”有关的地理知识结构或其他学科知识结构,并能够由外到内、层层剖析问题,根据分析结果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问题式教学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于许多教师来说这是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教学方式,陌生在于现在的问题式教学方式补充了新的内容和含义、更加全面的诠释,熟悉在于之前的教育改革也有提出过问题式教学方式,但使用不是很广泛。
二、 问题式教学的原则
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使用,让课堂更加充满不确定性,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受到挑战,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地理学习潜能,同时也可以促进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主体性原则
问题式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主导的课堂模式,同时改变了教学格局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有一定的主动权,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因此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热情和愿望,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学会管理自己和解決问题的能力。
(二) 真实性原则
问题式教学在问题情境的选择时要遵循情境的真实,而在确定问题时需要与真实的情境进行联系,不能脱离现实的生活实际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情境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真实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知冲突;而情境大多数来自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社会,教师充分挖掘这些真实情境用于教学中,不仅丰富教学内容,而且使学生更加理解情境和其中所蕴含的问题,能够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因此教师在选择情境时需考虑真实性。
(三) 探究性原则
问题式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是以问题为线索,因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去寻找和收集有效的资料来辅助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资料的整理和收集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和识别、学会与他人进行资料的分享与合作。同时在小组中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每个人都身在其中、体验到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的困难与乐趣所在,在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现象时可以进行各种假设和验证等,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式。
(四) 创新性原则
问题式教学是以“问题”的呈现为主,而呈现的问题是在学生认知基础上进行挖掘的结果,有利于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发现与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对未知的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富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断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发散思维的去思考和探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进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保持敏锐思考模式。
三、 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 抓基础,敢质疑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问题式教学时能深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而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敲门砖,使学生善于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质疑,持怀疑的态度学习地理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去发现所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意识,逐渐形成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质疑是实施问题式教学的核心内容,只有学生对知识产生怀疑的态度,教师更加容易进行问题式教学,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我们的学生和教师对问题都不是很敏感或者缺乏对问题持怀疑的态度,不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解决问题。
(二) 重合作,深探究
地理学是一门比较综合的学科,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内容,还有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融合,因此在解决地理问题时需要进行全方面的考虑,而不仅仅是考虑一个方向,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合作教学或者不同层面的教学,同时也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以及相互分享。因此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挖掘。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提出和发现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教学,同时需要联系现实生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探究。
(三) 会提问,能创新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增强提出问题的信心以及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抑制学生发现问题的好奇心、自信心和意识等。而在我们的教学中总是会出现差异,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无法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或者太简单等,这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实施问题式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创新能力,因此实施问题式教学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地理知识储备以及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善于提问等。
四、 问题式教学的课堂实践——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
(一) 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本文所选内容《农业区位的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必修模块《地理2》的教学内容,根据课标要求为“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区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相互结合与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区位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过程及其发展变化,每一个要素都是发展变化中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学生在经过初中和高一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农业有一定了解和认识,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基本上都有学过,例如对气候、土壤、水文等因素基本都掌握,但是对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了解较少;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查阅、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能够针对不同地区做出不同的调查计划等;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有助于学习;需要加强学生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地理要素如何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然环境观念。
福橘是福建农产品地理标志之一,深受当地人喜爱的橘子品种;福州人在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里摆放福橘,这是当地的一个风俗;因为福州方言“橘”与“吉”谐音,因此人们看中的是其中的寓意,象征着吉祥如意。同时福橘也是学生熟悉的橘子品种,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情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福橘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真实存在,是其他作物品种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够做到解决真实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二) 教学过程
1. 课前活动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前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并调查橘子生长习性,以及影响橘子生产的社会经济与自然因素,尤其要查阅关于福橘的相关资料并了解福橘的发展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设计和分工等,然后分别展开调查,将结果交给教师。通过课前活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调查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对橘子以及福橘的生长习性等有一定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家乡福州的整体认识。
2. 创设情境,设置提问
呈现诗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并展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在图中标出秦岭、淮河一线并提问:“为什么橘子生长在南方则是橘子,而生长在北方则是枳?”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诗歌的引入,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诗歌有很多是蕴含地理知识的,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了解南北方温度带的不同,加强对区域的认识。
3. 基础铺垫,自主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了解区位的含义等,学会从材料或者图中读取地理信息以及整理和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学生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是今后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因此基础知识是不能被忽略的,只有这样才能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通过课本提供的资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两份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分析其中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展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图和中南半岛地形图,澳大利亚地形图、气候类型图和牧业带分布图。
问题:
(1) 什么是农业?什么叫农业区位?
(2) 按照农业生产对象分类,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和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各属于什么类型的农业?
(3) 根据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地理环境特点,影响这两个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1:湄南河下游平原面积广阔,约5万平方公里。气候类型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河汊交错,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河流定期泛滥,土地肥沃,特别是经过泰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已发展成为泰国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材料2: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广阔,人口稀少,地形相对平坦,以平原和低矮高原为主;气候类型呈环状分布,中部是热带沙漠气候,周围是草原气候等其他气候类型,东部有大分水岭,因此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多,中部、西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少,但是地下水资源丰富能够满足农业生产;拥有优良港口有利于产品运输,铁路、公路为产品运输做出突出贡献,地广人稀导致澳大利亚在科技和机械化方面投入较多的资金,不断提高机械化程度水平。
4. 展开合作,解决问题
在课前教师让同学们去查阅和调查关于福橘的资料,那么教师有一个问题“在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福橘的发展过程是比较曲折的或者说是跌宕起伏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同学们一起来分析。
问题:
(1) 分析橘子生长的自然条件
(2) 分析福橘生长的自然条件
(3) 分析福橘兴起和衰落的原因,以及如何让福橘再次兴起?
教师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并提出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的疑惑、进行探讨。随后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汇报本组的结果和存在的疑惑以及在查阅资料和调查过程中本组发现新问题或者有什么新的发现等。
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处理地理信息或者其他信息的能力,学生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其进行探究的兴趣。分组合作探究,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分析福橘生长的自然条件,了解到不同的地方应该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从中学到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及顺应自然规律。同时有利于提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确立课堂的主体性。
呈现学生收集的资料卡片1:橘子生长习性调查:橘子果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与温度、日照、湿度、土壤以风、海拔、地形和坡向等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橘子耐荫、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但不耐寒,不耐高温;喜光照,降水量适中,排水良好地区,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但要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等自然环境中比较适合橘子生长。
呈现学生收集的资料卡片2:福橘生长环境调查:福橘主要分布在闽江沿岸的平原或低丘陵地区,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9.8℃,冬季平均气温基本在10℃以上。无霜期比较长,而且日照充足,有利于橘子生长,降水量比较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是种植橘子的好地方,种植历史悠久,是福建的柑橘主要产区之一。
呈现学生收集的資料卡片3:福橘发展状况调查:福橘是福州的传统名果之一,福橘的主要生产地是福州,种植历史悠久,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福橘以其鲜艳的色泽、口感适中、果肉鲜嫩、多汁等优点,受到消费者的喜欢。20世纪60-70年代,福橘种植面积大,产品销售范围广,是福橘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九十年代初,由于市场在缩小、管理方式不合理、果园疏于管理,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耕地面积或者改种其他作物,福橘的无性繁殖、品种退化等原因,使得福橘的品质下降,市场竞争力差。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福橘的种植面积不断缩小,产量也在逐年减少。因此,通过人工培育选择品质优良、适合市场需求的福橘新品种是目前福橘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 结语
问题式教学是基于真实的教学情境或者真实的问题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而问题式教学是多样化的,能够吸收其他教学方式的优点。该教学模式主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探究的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进行不断深化,在以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并且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敢于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问题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老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老师的进一步发展。(通讯作者:刘恭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董丽萍.问题式教学法在中学地理课堂上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0):27.
[3]王晓惠,郭志永.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应用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6(6):108-110.
[4]福建·农产品地理标志[J].福建农业,2017(9):45.
[5]高校出版组.走遍世界世界名水[M].中信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
[6]王凌宇.地理区域空间要素分布格局的视觉感知类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7]李本波.十月金果 沙糖橘[J].中国果菜,2014,34(11):6-11.
[8]龚钧智,范来堃.福州闽江两岸柑橘栽培情况考察报告[J].福建果树,1983(10):1-5.
[9]颜建忠.体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5.
作者简介:
万法创,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刘恭祥,副教授,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