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2019-01-31 08:40闫明星王丽丹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17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课程课堂

闫明星 王丽丹

1.哈尔滨工业大学全媒体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2.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本文将基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新闻写作与沟通艺术的课程实践,探索在全媒体时代如何在课堂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断改革优化教学方法,以期对增强课程效果、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成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所助益。

1 全媒体时代对高校新闻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媒体时代有两层含义:一是媒体形态全,除了传统的纸质、声像外,基于互联网络和电信的WAP,GSM,CDMA,GPRS,3G,4G及流媒体技术等[2],都参与其中;二是全民皆媒体,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媒体或传播者,包括你、我、他。

全媒体时代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被动的“受众”成为主动的“传播者”,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受众”接受、搜索知识的能力在成倍增长。这些变化给高校从事新闻课程讲授的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是因为“受众”或受到大量新闻冲击,或在成为“传播者”的过程中新闻素养提升、新闻知识积累非常快速,这其中尤其以知识水平较高的大学生为最,他们对新闻课程讲授教师的期望自然会提高;另一方面是全媒体时代许多知识都是可搜索的、公开的,例如只要在知乎、百度百科等搜索,许多知识就是现成的。如果授课教师还照本宣科,讲解的内容是学生轻易就能获得的,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必然要打问号,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同时,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就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并对教育、教学、教师都提出明确要求。

哈工大新闻写作与沟通艺术课程从“为什么培养人才、怎么培养人才”的高度出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旨在使学生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基本知识、沟通理论及技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和沟通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新闻写作与沟通艺术课程实践经验

在讲授过程中,授课教师注重课程设计,采用研讨型小班教学(40人左右),综合运用案例化、故事化、研讨化、多媒体化等多种教学方式,并通过课程“思政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了“五化”教学特点:

一是案例化教学:结合授课教师采写的周玉院士、3年发表3篇《自然》论文的黄志伟教授等的经历,张严平采访的乡邮递员王顺友、“海底捞”沦陷和逆袭等案例,深入剖析新闻采写过程中的挑战、应对策略等知识,让学生了解撰写新闻、采写等的注意事项和理论知识。

二是故事化教学:选取与课程关系密切的故事,如子贡出使乱五国、周老虎事件、尼克松水门事件、柴静第一次采访等25个古今中外的故事,用故事化教学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三是研讨化教学:课程采用研讨型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结合课堂作业与学生一起改编历史故事;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研讨式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四是多媒体化教学:课堂采用PowerPoint授课,通过图片、视频、文字多层面进行教学展示,并将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白岩松采访郭德纲》等13个采访视频、动画影视等引入课堂,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新闻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写作和沟通技巧。

五是课程思政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课堂通过对《战狼》等电影的解读,汶川地震中军人的风采纪实、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马祖光的先进事迹报道等教学内容,实现课程的思政化。这种“思政化”不是单纯为了讲而讲,而是与课堂内容高度契合,无缝衔接,不仅不会引起学生反感,反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将立德树人、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融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在反馈时认为课程让人受益匪浅,尤其对讲述家国情怀的内容感触很深。课程在哈工大2018年夏季学期学生反馈中评价获得“A”,教学效果明显。

3 新闻写作与沟通艺术课程的不足和启示

新闻写作与沟通艺术课程尽管目前教学效果良好,但相比于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明显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改革和创新,而这些不足在高校的新闻课程上有其共性特征,这些共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五化”教学特点虽然已形成了一定特色,在学生素质培养、新闻知识传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但“五化”教学方式自身还存在着有待完善的方面,特别是面对人才培养形势的变化、要求的提升更需要与时俱进。

(2)新闻写作与沟通艺术课程虽然也有关于课堂采访、采访提纲设计、新闻写作等方面的实践要求和内容设计,但从总体上更偏重于新闻理论,相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践要求,相对于学生对实践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瘸腿”现象。

(3)新闻写作与沟通艺术课程“五化”教学方式虽好,但大都从讲授者的角度来设计课程,对于如何激发学生内在需求、强化学生互动等学生自主性方面的考虑较少,需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再“设计”。

4 高校新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更好地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根据新闻写作与沟通艺术等新闻课程表现的不足之处,本文认为新闻课程改革路径如下。

4.1 继续优化“五化”教学方式 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化、故事化、研讨化、多媒体化、思政化等“五化”教学方式在实践已进行了很好地探索,但还要基于新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完善课程设计,以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优化课程内容上下功夫,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助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4.2 探索课程实践化方式 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

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动手实践,这不但需要教师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瘸腿”现象,新闻课程要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更加注重对实践教学的设计。在教学方式上将探索课堂现场采访、会议新闻采写等方式,增加学生实践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新闻知识和采写、沟通技巧的认知和能力。

4.3 探索课程专题化实现方式 实现课程模块化设计

新闻课程要注重探索课程的专题化教学方式,如新闻写作与沟通艺术课程就可设置新闻、消息、通信、沟通、采访、写作等六大专题模块。课程的专题化既可以使课程目标更加明确,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又可以让课程更加灵活,可以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需求灵活地将各个模块组织起来,从而提升教学成效。

4.4 探索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 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已意识到写作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并迫切需要提升写作与沟通能力。因此,新闻课程要着眼于学生这一需求,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探索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环节,可通过微信群交流与分享、课堂互动、课堂自评和互评、课后作业设计、作业评分引导等,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由学生为了学分被动学变成学生为了自身成长主动学。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