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2019-01-31 23:59:07崔文芳严海欧秦德志王利平
职业技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实训

崔文芳,严海欧,陈 静,秦德志,王利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 010019)

0 引言

“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精神。[1]而作为教师,工匠精神激励着教师心无旁骛,爱岗敬业,忠于内心,身正为范,不断追求卓越。培育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一项伟大而又艰辛的长期工程,需要学生、学校、社会等多方努力。今年的“两会”上李总理指出:“工匠精神”代表着耐心、专注、坚持、敬业、严谨、一丝不苟、追求完美、极致等。作为当代的高职教育大学生,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总理之所以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是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缺少工匠精神,尤其我们高职教育学生更为缺少。据统计,全球“长寿”企业中日本最多,3146家,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这些长寿企业集中出现在这些国家是因为他们普遍具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

中国工匠精神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工匠精神的缺失。作为青少年一代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是未来高尖端行业的中流砥柱,可以说,祖国的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紧密相关。

1 职业教育召唤“工匠精神”

1.1 教师要有“精益求精”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工匠精神要求人们对事物要有更高的追求。职业教师的工作并非如很多人认为的重复性的脑力劳动,没有任何的挑战性,实际在教学中,一位专业水平较高的职业教师应具备严谨的工匠精神,即具备精益求精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笔者在本系农学及园艺专业的“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经常给学生介绍植物生理发展中某些生理指标新的测定方法、新的仪器,给学生推荐专业期刊、网站及查阅资料的方法等,教师不仅自己要不断进取,同时要鼓励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经常给学生介绍查阅和了解新信息的方法、途径,并时刻注意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目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新知识不断涌现。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最先进的知识与技能及时地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更有意义。一个有上进心、爱岗敬业的教师,不仅要长期研究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还要经常认真地研究探讨某些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改革,及时总结心得体会,不断地更新知识,提升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将教研创新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教师只有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新落后的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跟随专业的时代发展,才能使自己处于本领域学术发展的前沿。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其由教师职业特点决定,教师应该有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只有经历持续的学习过程,具备扎实和顺应时代发展的专业知识,用全新的知识和理念来教育和引领新时代的学生,才能为现代教育注入新鲜的活力,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才会让学生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1.2 教师要有卓越的教学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渊博的学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还需要有卓越的教学能力和方法。教学过程本身是带有艺术性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并通过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尤其针对现在的多数职业教育学生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的情况,这些学生对课堂教学缺少兴趣,课后不复习,缺少探索精神,职业教师更应针对生源特点使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深入体现,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教学能力:

一是教研室内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教研室的功能之一即是便于教师集体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我们系专业教师每学期组织两次专业教学观摩活动,并组织课后讨论,每位教师都要参加观摩和讨论,每周组织一次教研室活动,每位教师轮流进行讲解,活动内容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专业科研内容,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是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师资培训和企业锻炼,定期安排学生去大型企业参观。学校每年应投入一定的经费选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这是教师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利于教师把新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同时在不同季节安排学生去相关企业参观,学习企业的新技术,了解生产中应用的新设备,我系各专业学生均开设专业实训课程,每年利用实训课程时间组织学生去周边相关企业参观。针对我们专业来说,不管教师还是学生,只有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才能熟悉和了解现代生产实用技术,掌握新技术的操作操作规程,加强对本专业的理解与运用,在教学中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是强化校内实训,提高操作技能。笔者所在学校目前已建成一批多媒体教学平台,但缺少视频展台、实践操作台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室,校园、实验室、实训室尚缺少网络化。应充分利用网络,鼓励教师开展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本领域科技发展动态,及时将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网络化,这样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便于学生及时了解新技术、新信息。

四是以教学和科研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科学研究成果本身的大量实例材料用于教学,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所阅读的大量文献材料和在实践中深入调查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虽然不能全部形成科研成果,但是其中某些生动形象的例证,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科学研究是一个艰苦而又枯燥的创造过程,教师把科学研究期间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介绍给学生,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和献身精神,又能培养学生探索发奋刻苦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恒心。近年来,我院非常重视科研的发展,旨在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以不同形式鼓励教师参与和开展科研工作,以老教师带动年轻教师,定期开展专业科研讲座,支持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基金项目,成立教研科研创新团队等。在教研科研过程中,教师开阔了科研教研思路,加强了创新意识、实践精神、独立探索等素质的培养,同时能够把积极向上不断钻研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这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探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大胆改革,使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上岗能够独当一面。

1.3 教师要发扬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师严谨的工作作风,是指教师严格按照教育职责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素养标准,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完成教育任务。

教师的教育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教书育人的进取心、事业心和敬业精神,都会影响学生,会不断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教学科研工作以身作则,科学严谨,不断进取,学生也会默默地以其为榜样,学习热情就会提高。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每时每刻发扬严谨的工作作风,用言行举止感化学生。

2 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大学生要把学习工匠精神贯穿在整个学习中,在学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在积极主动学习的同时,要有攻坚克难的无畏精神。注重学习方法,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多理解,多实践,实践出真知。第二,学习要专注,一时的踏实学习很简单能坚持,但是能在整个求学生涯始终都保持这样持之以恒的态度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长期坚持下去才是“工匠精神”的真实体现!第三,学习要持之以恒。不但要勤于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勤于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如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是大学生就业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大学生应合理安排和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为自己毕业后顺利就业奠定基础。这样将各种知识融合起来,发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第四,在实践中创新,将实践的经验与收获作为创新的资源和动力。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精神,无论现在还是未来,无论学习还是实践,“工匠精神”都应当深入人心,在实践中创新和历练,从中不断获取宝贵经验,并不断发扬“工匠精神”。

2.1 挖掘利用课程中的“工匠精神”资源

高职院校把在课堂上传授“工匠精神”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工匠精神”主要来源于各种专业的书本以及其他的教学资源。为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在“植物生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列举一些具有实践应用价值和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的例子,例如:如何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从生理角度如何提高作物产量?合理灌溉为什么可以增产和改善农产品品质?怎样能做到合理灌溉?如在课堂上介绍玉米专家李少昆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高聚林校长和其他卓越的科研人员的一些科研事迹,他们的工匠精神是与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夜以继日地钻研探索,孜孜不倦地反复实践,追求完美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这些宝贵的资源如果在教学课程中得到充分利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工匠精神,还可为学生未来踏踏实实地从事本专业工作或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实训课程实践“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始终,大学的第一年是培养“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此时,学生还保持着高中的学习热情和青春的活力,应该及时使学生投入到各种专业实践中,只有在技术基础课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主动培养学生务实敬业、精益求精的品质,他们才能在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主动学习并提高专业技能。

对于学生,重点是培育他们的“工匠精神”,还要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领悟其深刻内涵,理解了才可能主动向培养目标努力。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都会开设实验课和专业实训课,在实验课和专业实训课程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外,还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笔者所在学校的农学与园艺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独具特色,以中国·敕勒川现代农业博览园作为实践教学平台,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全程定岗,四步实训。

实行“全程定岗、四步实训”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该实践教学模式,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并不断传承和弘扬光大。

第一步,基础技能的实训:在第一、二学期,学生以工人的身份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定岗,培养能胜任职业岗位(群)要求的最基本经验技能。

第二步,专项技能的实训,在第三、四学期,学生以准技术员的身份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定岗,培养能胜任职业岗位(群)所具有的专业技能。

第三步,综合技能的实训,在第五学期,学生以准经理人的身份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定岗,培养能胜任职业岗位(群)所具有的综合经验技术。

第四步,职业技能的实训,在第六学期,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在学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培养能胜任职业岗位(群)所具有的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

该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学习工匠精神,持续到毕业,非常有利于学生践行和弘扬工匠精神。

3 结语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领地,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途径将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所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强的实用技术人才,不以科学研究为重点,但是具备了“工匠精神”,在学校里认真、踏实地学习一门技能、具有“工匠精神”的有技能基础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是最受社会和企业欢迎的,他们有很强的就业优势,广泛的就业机会。国家提出的“完善激励机制”,即从薪酬、落户、培训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这将为学生的成才提供条件。

与全球领先的制造国家相比,中国不缺技术,也不缺工人,而是缺少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未来肩负着培养工作在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高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变革。作为一名现代高职专业教师,应当把高职教育当作自己的终身事业,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完善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教育工作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国家培育优秀的工匠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实训
90后大工匠
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工匠风采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工匠神形
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工匠赞
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 21:15:31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 09:02:48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 09:00:10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