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的主题探究

2019-01-31 22:33陈建强
中学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康桥徐志摩

陈建强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洪流中不可错过的精彩是“五四”以来的中国新诗坛。而其中最受人关注的非“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莫属。他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一如诗人那灿烂的人生也闪耀在漫长的诗史中。

《再别康桥》因其真挚的情感、流丽的音调、浓郁的诗味等艺术特色而备受研究者关注。对于诗人在《再别康桥》中的情感指向,推究起来可归纳为两类:一是“怀念母校”说;一是“爱情诗”说;对于此诗的主题一般诗评者倾向于诗人抒发的是对于母校的离别之情,如严家炎先生在《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中指出:“作者把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炼的诗句里,溶化到一些富有个性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间。”这个结论已然成为《再别康桥》主题的定论。而少数诗评者却认为此诗为情诗,但对此鲜有详论。如蓝棣之先生在《徐志摩:诗化生活与分行的抒写》中评论此诗“是一首情诗,一首私情诗”。至于这“私情”到底是什么,其中缘由却没有详论。我以为《再别康桥》就是抒写诗人内心深处的一段幽曲之爱,而这一段幽曲之爱都不得不提到一个女人——林徽因。本文将从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诗人与林徽因的情感纠葛来论析这个主题。

《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11月6日,是徐志摩第三次游欧归国的途中。他第一次到欧洲的时间是1920年10月前后。初到伦敦,拜伦的诗、狄更斯的才华气质,剑桥大学自由的学术氛围以及秀丽的自然风光,共同激活了徐志摩灵魂深处蜇伏的爱美、爱自由的天性和诗情。他由一位苦读的学子逐渐被熏陶为具有浪漫气质的诗人。在和林长民接触的过程中,徐志摩认识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林徽因的艺术气质,姣好的容貌,以及十六岁少女的清纯,深深打动了徐志摩。他们两人一个率性潇洒,热烈多情,一个人娇艳如花,年少纯真,两人曾结伴在剑桥漫步,并迅速“步入热恋”。徐志摩以西方诗人的浪漫方式对林徽因表示倾心,但是此时的林徽因只是个生活在父亲身边的年仅十六岁的中学生。不久,林长民携女儿回国,使得徐志摩单纯而狂热地寻求“灵魂的伴侣”的幻想破灭。

在林徽因离开了徐志摩后,徐志摩灵魂深处对林徽因的痴情眷恋却一刻没有停止过。回国后,虽然林徽因依然没有什么表示,但徐志摩的热情却一点也没有减退,甚至还在1922年春泰戈尔访华期间,委托泰翁向林徽因转达殷殷之意。1928年3月,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面对心仪已久的恋人成为别人新娘的无奈,对林徽因爱情婚姻选择的尊重,都让纯真善良的徐志摩无语凝噎,最终他选择了“轻轻的、悄悄的”离开。

1928年6月徐志摩满怀伤感和失望第三次到欧洲出游。诗人“带着再寻旧欢的痴想”又一次来到了康桥,来到了这个记录着他刻骨铭心的初恋的地方。向康桥告别亦向那一段魂牵梦绕的恋情告别。

“轻轻的我走了”这是热情消退后的理智,也是无可奈何的感伤。理智告诉他即使林徽因离开了他,他还应该继续往前走。“正如我轻轻的来”则反映了诗人高尚的情操。他希望自己的离开和到来时一样,不给林徽因澄净的心底留下一丝涟漪。他自己是这样的伤痕累累,却一再地提醒自己“轻轻的、轻轻的”。然而当他再一次“轻轻的”举手作别的时候,回忆却涌上心头,林徽因的倩影萦绕在眼前,“轻轻的招手”变得不那么干脆和利落。“作别西天的云彩”的洒脱也因着这“轻轻的招手”而变得有些迟缓。既然告别的意愿已被冲淡,诗人于是索性作了次纵情的畅想。

在接下来的三节诗中,诗人选择了柳、水草、潭水这三个与康桥密切关联的意象作为抒情的载体。这三个物象本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在康河随处可见,但却因为浸透了作者对昔日恋人的情思而显得温柔多情。

在诗人的心里,枝条柔美的柳树已幻化成披着金色婚纱的新娘,正如昔日恋人的身姿娉娉袅袅地倒映在波光闪闪的康河。多情的水草恰似伊人的温柔,正张开双臂拥抱这位远道而来的知己。听到过诗人浓烈绵长的话语的清泉地注视着诗人,为他把那个彩虹似的梦永远地守护在心底。此时此刻,康桥已不再是康桥,而是与林徽因共渡的美好时光的种种象征。

那时那刻,诗人逃离了现实生活。他在寻找那段失落在康河里的甜蜜时光。梦幻般的欢畅让他禁不住想要放歌,然而梦醒时分,回到难堪的现实之中的诗人马上意识自己没有放歌的理由,各种烦心的事像无边的夜色一样包裹着他,林徽因的离开使得诗人满怀忧伤地沉默着,茫茫天地间只有夏虫理解他的心绪,奏着低沉的歌喉,和他一起在暗夜里沉默。

这一次诗人没有长久地滞留在无边愁苦之中。他没有忘记自己是来和昔日告别的,他再次提醒自己“悄悄的”离开。诗人在经历了一次情感的涅檠之后,又重新回到理智之中。他用力地挥了挥衣袖,下定了告别过去亦是告别昔日恋人的决心。

在徐志摩的情感历程中,康桥是他人生命运的重要分水岭。在康桥,他的情感经历了涅槃;在康桥,一个叫林徽因的女子在徐志摩的人生中走过并烙下深深的烙印。她如一片梦幻的云,与徐志摩“相逢在黑夜的海上”虽有“各自的方向”但却在“在这交会时互放光亮”!但是徐志摩就是徐志摩,他是智者。自己深深爱恋的女神已经嫁为人妇,可是他还是不改变他的初衷。大悲无泪,大爱无声,所以在此时最痛苦的时刻,他依旧潇洒,“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就让这最真挚的爱揉碎在浮藻间,化为最美丽的梦,沉淀在康桥的柔波里,镶嵌在康桥的脊梁里。虽不能时刻想起,却会永远铭记。

在徐志摩两年的康桥生活中,林徽因是一重要内容,如果没有林徽因,诗人“单纯信仰”中的“爱”自然无法谈起,就是“美”和“自由”也无从谈起,更不要说有机会发现康桥了。既然如此,那么当我们在诗歌意象中寻觅到和林徽因的关联时,我们也就找回了那个完整的康河,获得了一个更为完整的艺术境界,诗歌要告别的对象,除了康河,还有与林徽因在康桥经历的那段爱情。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康桥徐志摩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基于UMU平台的语文互动教学探究——以《再别康桥》一课教学为例
花牛歌
“雨巷诗人”与“康桥诗人”
郑州康桥悦蓉园新中式院墅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论《再别康桥》诗歌意境美
偏 见
小评《徐志摩论》
徐志摩的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