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烟台格迈纳尔中学)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然而,在学校的教育中,德育的开展和推进不可能孤立存在,也不可能只依赖于某一学科的课程来完成。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曾经说过:“不应该把德育作为一个课程,成为无休止的说教,而应该使之与所有课程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德育应该与每一个课程密切相关,应该渗透到每一个课程的教学中,是一种在不同学科的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对学生造成积极影响的教育。那么,高中英语的教学自然也是要将德育渗透其中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英语课程的五个基本理念,其中之一是: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具体地说,高中英语课程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要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强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理念与德育渗透到课堂是不谋而合的。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寓“德”于“教”,充分利用教材中含有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德育熏陶,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知识传授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确保德育首位。那么教师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充分地渗透德育因素,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呢?下面就本人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实践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高中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减少紧张的情绪,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学习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实践能力。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进行情感的交流,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自己能够与他人平等相处,能够被尊重,能够得到帮助,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取得智育与德育的进步,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和谐的民主气氛。
高中英语教师,既是教学工作者,更是德育工作者。教师应该将德育作为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目标,时时不忘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渗透进来,既要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机渗透,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德育因素,使德育溶于教材。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教师的角色规范,树立威信。一名优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比如,教师在讲课时就要讲究措辞礼貌,如在得到学生的帮助后,或者发现自己的板书出现错误时,又或者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等等,教师可以用“Please”“Excuse me”“Thank you”“Sorry”等常用语,这样做能达到最好的示范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另外,教师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对学生的责任感等也能感染学生。优秀英语教师的榜样作用能引导学生将对教师的喜爱转化对英语的喜爱,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英语教师进而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还应多关心学生思想状况,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尊重学生,乐于与他们交往,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当教师的这种情感一旦触及到学生内心的情感需要时,学生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教师做到与学生双向交流,就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文学性、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特点。教师应明确掌握英语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比如外研版Book 6 Module 3 Reading Roy’s story这篇课文,从内容上看是围绕“两人友谊的建立和发展”为话题的文章。如果课堂上纯粹通过理解课文的表层意思来达到教学目的,学生虽然基本能够掌握知识,也缺少了一定的深度。是否能充分挖掘利用素材中的“friendship is important”,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珍惜友谊的情感呢?我认为这是个良机,要让学生把这份情感传达出来,表现出来。于是我布置学生设计以“My best friend”为主题的作品,内容包括好朋友的介绍与本人想说的话,形式不受限制,要求新颖、有创意并感人。学生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每个人都去认真地完成这项任务。在课堂成果展示上,我让他们以小组形式评选出最佳创意、最感人的作品,然后全班进行交流,选出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知识角中。他们的作品无论优劣,都是用心在完成的,字里行间都表达出“treasure the friendship”这样的真情实感。而通过这样的教学,笔者把学生已有的这份真情激发了出来,让他们学会了友爱,学会了珍惜友谊。
同时,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有众多介绍中西方国家地理、文化、人物、科普的文章。其中许多内容属于同一类型的文章,所以,教师必须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并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思维,领悟方法,学会分析和整合知识的基本方法,进而提高包括跨学科知识在内的综合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多篇课文介绍著名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及事迹,如Book 4 Module 4 Great Scientists Reading and Vocabulary中的Yuan Longping(袁隆平),Reading and Writing中的Stephen Hawking和Albert Einstein等。在教学中,可以整合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阅读相关著作或上网深入了解这些名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他们进行深层次的人格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尊重伟人的意识和严谨治学,为社会、科学献身的精神。另外,教材中的显性德育素材是有限的,而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己的知识储备灵活生成的素材是多变的、个性化的、无限的。教师应该不断汲取素材,成为德育教育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教学资源。
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应向课外延伸拓展,因此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引向生活,充分发掘课外与英语相关的资源,理论联系实际,让生活承载德育的功能(用生活德育论代替专门德育论),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继续学习,这样德育渗透会更有实效性。通过课后延伸拓展,学生不仅训练了语言、应用了语言,又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如此便可以发挥课内发挥不了的作用,使德育渗透更加深入。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适当开展一些英语主题活动,比如举行以“环保”为主题的英语角,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加强环保教育和环保意识。又如外研版Book3 Module1 Europe的主题是城市与建筑,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拍摄身边的建筑,回到课堂上再用英语描述自己喜欢的建筑,这样既让教学内容更生动更直观,也让学生认识、欣赏了不同建筑的美。
虽然高中英语教材包含有诸多德育内容,且课标也对此有要求,这体现出高中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但是从检验学习的考试形式来看,这并没有和这种理念接轨。“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机制使学生很难真正享受英语学习,而是沉浸在背语法、记单词、做考题的苦差事中。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要只对学生进行期中、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一味地强调学习结果,而是要善于运用形成性评价,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教师应当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结合起来,设计适合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工具,制订客观有效的评价标准,从而把德育贯穿在评价过程中。评价的导向作用无疑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建立起着非常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内学生德育目标的实时评价,是实现有效渗透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要给予中肯评价,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尤其对于某些片面的、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回答要因势利导。
另外,除了课堂内的评价,作业评语也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给学生写评语是一门艺术,要善于使用多样化的语言,评语要有艺术性、针对性。对于学习困难、作业经常出错的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带着期望和鼓励,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学生的进步。评语成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纽带。这样,德育便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
总之,挖掘新课程德育因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英语教师的责任,它必将对学生良好人格、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将德育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使英语教学更完美,更全面,使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受到教育,因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宗旨之一,作为人民教师就应自觉掌握和提高德育知识,把德育渗透贯穿到英语教学始终。在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面是极其宽广的,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只要广大英语老师善于挖掘,积极探索,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就会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