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第四中学)
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着眼于教育发展实际,关注对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思想观念的探究,这对于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重要意义。班主任需要头筹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策略,及时发现学生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的学习难题和生活难题,这样可以使用有效的调试手段和预防措施,可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初中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和小学生相比,他们在生理和心理层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体现在心理均衡的层面。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体现第二性征,随着身体层面的变化,心理也会发生一定的转变,他们会希望得到同学和班主任的认可,并且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心理。因为心理方面的发育问题,他们还不能适应这种心理自我意识的转变。对于初中生来说,在社会性形成和自我意识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觉醒自我意识,并且关注自我形象,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被评价。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避免单纯的以明星为自己的成长标准,这样可能产生年龄和自身形象塑造之间的巨大差异。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进行分化,并且形成现实和理想方面的自我,显示和理想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所以就会产生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意识。对于初中生来说,还存在内隐和外露方面的矛盾,学生产生了情感方面的变化,他们希望有人可以倾听自己的诉说,同时也羞于启齿自己的问题,所以会产生心理方面的矛盾问题。
1.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
学生的探究和学习属于紧张和持久的活动,所以学生如果想好好学习,需要一个比较良好的环境,这样的班级氛围可以带动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群体效应。如果班主任可以有效管理班级,并且引入优秀的管理思路,这样可以促进班级凝聚力地发展和提升,利用群体约束力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可以构建学生认可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可以持久发展,同时可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需要明确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范围。在教育中,需要实施美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和异性交往,避免在实际沟通中产生障碍。引导学生解决自己的心理障碍并且克服自身不良习惯,摆脱网络游戏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和诱惑。在实际的实施中,需要分析学生产生问题和不足的潜在因素,并且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利用班集体会议等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样可以利用沟通和谈话达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2.把握学生的情绪状态
学生有着心智不成熟的问题,他们缺乏对于心理知识的掌握。心理知识属于一个人的精神食粮,如果学生具备丰富的心理知识,可以调控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进而具备坦然的态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并且针对学生心理特点提出教育思路和建议。对于存在情绪问题的学生,班主任需要关注情感,从情感进行切入,进而实施理论层面的教育。班主任需要给予情绪低落学生一定的安慰,并且使用和蔼和亲切的话语实施教育。如果他们面临困难,内心方面比较脆弱,并且产生了消极情绪,教师需要激发他们的热情,让他们产生内心的希望,利用激励的话语来激发他们的斗志。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可以产生自信心,进而可以制定符合自身情况并且有效的学习计划。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学习的规律性所在。在讲解心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炼专家理论的核心内容,找出符合学生情况的内容,避免仅仅提出广泛性和大众性较强的观点,明确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利用有效经验来实施针对性解决对策。
3.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协调
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教育,不仅仅需要停留在学生层面,还需要关注家长的情况,明确社会和家庭的密切关系。如果仅仅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相关工作,直接会影响到实际教育成就。分析当前的心理健康研究成果,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家庭因素关系密切,许多家庭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提出了不正确和不符合实际的要求。这种苛求孩子的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并且会带来一定的成长阴影,让学生缺乏生活和学习层面的进取心。在当前的教育中,需要关注家长因素,让家长利用家长会和参观会的方式了解必要的心理教育知识,让家长明确正确引导的关键意义,并且利用合理和科学方式来关怀自己的孩子。需要引入威严并举的方式,并且组织家庭、班级学生共同进行深度交流,进而总结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让家长重视互助和写作,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4.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第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以往的班会中,教师会反复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这样会浪费较多的时间,而且学生难以吸收其中的内容。一些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收集了相关的节目案例、实例以及文章资料内容,同时制订了大量的班级制度和规章。教师常常找学生对话,可谓是用心良苦,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获得良好效果。学生难以深度了解相关的道理,更难以从内心接受这些空洞的道理,缺乏现实支撑。如果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探究,需要把握方法的时候,利用贴近真实生活的实例影响学生,这样可以创设和学生心理形成共鸣的气氛和情境。学生通过这样的经历,可以反思自己的真实问题。通过有的放矢的理论教育,可以激发学生醒悟。
第二,约束其心。人属于社会环境中的主角。学生需要学会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压力,并且设置符合自己生活状态的环境,形成良好的信念,这样可以做出超出自己想象的事情。教师需要让学生具备实现和展示梦想的机会。分析一个人的发展规律,分析一个学生的实际求学流程,就会发现良好环境的关键意义,利用正确引导和指示,可以让学生走上自己希望走的道路。通过引导问题学生,可以让学生进入情境中,并且分析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实现自我理想。
第三,动之以情。学生的内心都是善良的,但是他们的心理还处于形成的阶段,他们仅仅具备初步的辨别是非能力。因为学生处于性格养成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外界的诱惑和影响,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避免出现常见的误区和错误。在当前的教育和引导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帮助学生活出自己的精彩。教师需要面临大量的教育问题,不仅需要巩固学生的成绩,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变化,所以需要关注的点非常多,如果可以拥有宽容和爱心,可以有效转化问题学生。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地位已经得到巩固,教师必须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对于问题学生,避免采用传统的低效教育措施,而是需要探寻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进而实施符合学生状态和接受能力的教育策略。教师必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灵活性,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和生活性程度,这样可以获得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