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蕾,张春晓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普及与推广,适应学生思维习惯和成长特点的新型教学形式不断涌现,如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慕课、微课等,助推了大学教育及在线教育的变革,颠覆了传统教育观念和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个性化、自主性学习提供了资源,但这些资源多以PC版为终端,不方便在移动终端随意获取。
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1]。微信公众平台拥有丰富的功能模块,方便师生间互动交流,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医学生理学移动课堂,这种新型的、动态的教学方式为基础医学教育带来了变革,能够突破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界限,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利用移动课堂进行个性化学习,并及时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让个性化、自主性、互动式教学成为可能。
2015年8月,借助微信平台建立并开始运行生理学移动课堂,微信名“生理学”,微信号“jlu-physiology”,向我校医学部2014级全体学生(在籍802人)开放。平台开放期间,每日均有净关注人数的增长,累计关注人数达2977人,远远超出我校2014级在籍学生总人数。说明我们的移动课堂不仅受到了本届学生的欢迎,也受到其他届学生的关注。生理学移动课堂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了学习的平台。
依据教学进度,制作适用于微信平台格式的相关教学资料,以“菜单”形式发布,学生能及时接收到课上教学课件,学生可自由选择下载或选择线上阅读,及时跟进理论课授课内容,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移动课堂进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还通过“消息推送”,适时发布与基础理论密切关联的拓展学习资料,以案例分析、临床治疗等实际应用问题为线索,向学生展示理论研究对疾病及治疗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已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我们也制作了学生实验操作视频,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反复观看,对实验操作的熟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还发布相应实验现象的思考与拓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改善实验课教学效果。
平台后台统计显示,共制作适用于微信平台格式的教学资料386张;以“菜单”形式建立“学习课件”和“思考题”两个一级菜单,下设九个二级菜单,共8261名用户8980次点击阅读“菜单”形式学习资料。以“图文页”形式发送学习资料30次,有14670人次通过多种方式阅读图文资料39118次,其中直接阅读(会话、历史消息)人数比例为55.1%,间接阅读(好友转发、朋友圈及其他)人数比例为44.9%,后者显示了微信平台的强大分享能力,也体现了微信平台基础上的移动课堂较一般网络课程的优势。统计图文页阅读人数和次数随时间的变化,分析显示,4个月的教学时间内持续有较多的用户阅读图文资料,假期阅读人数和阅读次数明显减少,但仍有为数不少的阅读人数和阅读次数。
移动课堂开放期间,先后有922人次发送1518次留言消息,对生理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课题组成员轮流值班,每天检查留言消息,当天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学生学习鼓劲加油。一些学生还通过留言对教师每天的工作表示感谢和支持,个别学生还和教师探讨就业、升学等困扰已久的问题,教师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经验给予耐心解答,移动课堂的建立为师生间实现良好交流提供了有效渠道。
学期末,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获得移动课堂使用的反馈意见,98.2% 的学生支持平台扩建,认为生理学移动课堂的建立对掌握生理学知识有很大帮助。学生普遍认为: (1)移动课堂为学生课下学习生理学提供了实用的平台,根据平台上教师提供的各种资源,包括教学课件、实验操作视频、知识拓展及科学研究等,学生们可各取所需,时间、空间上更具有灵活性;(2)移动课堂教学法使得教学更加个性化,可针对每个提问的学生给予解答,问问题不再是“别人的事儿”,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3)线上交流过程中,学生少有压力,更加大胆参与提问和讨论。(4)移动课堂能弥补授课时限的不足,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理念已经普及,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基于知识输入”的传统课堂授课仍是各高校基础医学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唱“独角戏”的时候居多,偶尔抛出简单的课堂提问以体现“互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传统课堂授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对基本知识理解比较系统、全面[2],而在现有教学体制、评价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对理论性较强的基础学科,难以展开“探索性学习”;二是学生在初等教育阶段,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对过多过快的“自主学习”难以适应,甚至认为“自主学习”等于不考试,不考试等于不用学。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既巩固加强传统课堂授课的优势,又能突破传统课堂授课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是目前基础医学教师所面临的新挑战。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课堂动态教学法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移动课堂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应用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课下的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未能完全理解的知识点、未来得及参与的讨论都可以在课后实现。学生还可以自行选择观看视频和链接学习,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各取所需。更重要的是,移动课堂使学习时间更具灵活性,学生可利用“零散”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提高了时间利用率。教师通过在线答疑,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等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及时纠正,加以改进,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互讨论也促进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强化。
移动课堂动态教学法作为基础医学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受到学生欢迎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平台的更新与维护、教学资料的制作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线上的答疑更要求教师需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掌握相关学科最新的前沿动态,以期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解答。通过微信平台,教师间也可以互动交流,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对传统学校教育来说,“移动学习”不可能单独存在于学校教育中,但却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3],它有效地将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活动串联起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同时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会学习的重要性[4]。“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通过某次传统的考试成绩加以评价,更多的应该从教师角度去思考、去探索以更新或变革现有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课堂动态教学法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进行更深入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