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9-01-31 05:43韩如军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教师应课文教材

◆薛 伟 韩如军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小学)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孕育和发展的,培养这种思维,不仅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创造,而且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提倡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可促使学生深入探究,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根据教材编排意图,围绕教学目标与训练重点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牵着学生统一地阅读,统一地思考,让他们被动地思维,缺少质疑环节,学生没有机会质疑,也没有兴趣去寻找新事物,提出新问题,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训练。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在教学中安排时间,放手让学生质疑,课尾回顾延伸性质疑。可引导学生就词句理解质疑,情节安排质疑,材料选择质疑,段落结构质疑,中心意义质疑。

二、引导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有两种特点:一是发散性,二是独创性。发散性是指从同一思维点出发,以探求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思维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进行,辟出多种途径,想出多种可能,其目标是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的。发散会使学生的思维趋于灵活多样,富于创新性。教师应充分凭借教材,认真钻研,找准可发散点,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1.根据故事情节延伸发散。如《坐井观天》可安排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教师提问“青蛙会不会跳出井口?如果它跳出井会看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2.在文中空白处发散。《狐狸与乌鸦》一课第四自然段开头有这样一句:“狐狸想了想,就笑着对乌鸦说……”这是文中的空白,教师可提问:“狐狸会想些什么?”

3.在词句训练时发散。如指导学生用“可爱”一词说话,可按“(什么)可爱”或“可爱的(什么)(怎么样)”两种句式来进行说。“什么”可想到人物、动物、其他事物。

4.在作文中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时发散。

5.可从时间远近,地点的变化,顺序的顺逆,事物的变换,方位的不同去发散。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思路就开阔了。为保证发散思维的“质”和“量”,教师指导时应注意:保证时间,让学生想得充分;组织讨论,让学生互相启发;鼓励表扬,让学生敢想敢说。

三、鼓励学生标新,培养创新思维

标新是指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束缚,获得新颖的、独创的、创造性的结论或成果,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具有如下不良特征,妨碍思维的独创性。一是按现成的答案。当他们思考问题时,首先就想到在课文中去寻找现成的答案,妨碍了思维向其他方面扩散,不能想出新颖的答案。二是循规蹈矩。生活中许多规矩束缚了学生思维,使其习惯于定势思维,不敢去探索创新。三是“从同“认同”心理。“大家都这样,我也就这样。”教师应鼓励学生善于转换角度,敢于“反常”,标新立异,提倡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首先,应培养学生的独创意识。教师可凭借教材,树立典范,使学生懂得独创思维在人们生活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如司马光砸缸救小孩就是一种独创思维。别的小朋友的思维方向是习惯于让人离开水,司马光则让水离开人,从而赢得了时间,救出了小孩。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善于反向思维,苹果为什么不向天上掉?这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

其次,要善于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一是加宽,在原文的基础上扩展内容。二是缩小,将长文压缩为短文。三是分割,将一篇课文的内容或人物分割开,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产生新的文章。四是变序,改变原文结构顺序,重组内容。五是延伸,让学生根据原文结尾部分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合理想象,续写原文。六是变体,改变原文的体裁。

四、允许出错,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生害怕在老师面前出错,也不愿在同学面前“丢丑”。因为创新思维想出来的答案很多是没有先例的,是新颖独特的,可能对,也可能错。在课堂上,学生一旦出错,会感到老师和几十个同学都盯住他,笑话他,觉得无地自容。因此怕出错的学生谨小慎微,不敢承担由此产生的“差错”,思维也就无法放开,发散,创新。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出差错。对于学生害怕出差错的心理,教师应采取措施帮助消除。

首先,要改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消除疑虑。教师应让全体学生懂得,这种思维差错,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虽然出了错,但有它积极的,有意义的一面,有这种思维是勇敢精神的体现。许多科学家所以能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无一不是得益于有较强的独创性思维,他们在研究过程中,不知失败过多少次,但他们没有灰心,气馁,而是不断地进取、创新,最后终于成功。

其次,应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出现思维差错,教师首先要肯定其勇敢精神,然后委婉指正。指正时的言语要考究,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思维的积极性。

五、借助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统一的东西使大多数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的自由,其实是牺牲了个性、牺牲了创造、牺牲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牺牲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生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语文教学其实需要着力鼓励学生创新求异。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词句,概括课文的段落大意和中心主旨,以及对问题的回答等等都不必强求一致,而要鼓励多种答案并存,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不断闪现创新的亮点。比如在学习《称象》一文时,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官员一个一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而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创造性求异思维。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启蒙教育的课文,如《骆驼和羊》中体现的实践观点;《画杨桃》一文中体现的实事求是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的启蒙教育,有助于在发展语言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在自主语文实践活动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女士认为,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教学不应千篇一律,更不应模式化。所以,教师要根据年级段的不同,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把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形式引入课堂教学。如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一读、画一画;诗歌、古诗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情节比较曲折的故事可以读一读、演一演。学生在唱唱、演演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与体会,而且能发展学生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语文教学还应当重视学生探究、发现的环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学习”值得我们重视。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探究和发现,要切实加强学生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要给每一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对学生的独立见解,老师应热情鼓励。对有价值的见解,要给予充分肯定。如此长久地坚持下去,学生一定会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背课文的小偷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