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要学好中文?

2019-01-31 01:26资中筠
家教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资中熏陶文化底蕴

文/资中筠

资中筠,资深学者,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

我绝不是提倡现在的小学生花很多时间大量学古文,更不提倡读经。我要说明的是作为中国人打一点中文基础是一种文化底蕴,一种熏陶,不是作为实用的工具。

有这个熏陶和没这个熏陶,跟人的思想深度、审美品味、待人接物的教养是不一样的。然后在接纳外国文化时,在取舍之间的品味也是会不一样的。而且中国文字、文学有那么丰富美好的东西,生为中国人,如果不知道欣赏,该多可惜!

我必须首先声明,我主张学好中文绝不是与外文相对立,也与现在以所谓“国学”抵制普世价值无关。更不赞成那种让小孩子穿着古装读《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做法。不过我的确坚持中国人首先要学好中文,是作为一种基本文化底蕴的养成。

一个欧洲知识分子往往精通几国西方语言,可以有双母语,甚至三种母语。但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其他国家人,同时精通汉语与一门西方语言而都达到母语程度的,是极少数。这是指真正的“精通”,运用自如,而不是一般的“流畅”。

比起上一代的人——我的老师、父母辈,我的旧学底子差多了。但是与下一代相比,又好像学得多一些,就是我的同代人,情况也很不一样。

举个例子,某次与人聊天时,有人说到了一些大人物的糗事,我脱口而出说真是“墙有茨”。一位专门研究古诗词的大学教授非常惊讶,说你是学外文的人怎么还知道“墙有茨”?

这个词是《诗经》里的话:“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以后,“墙有茨”就隐喻宫庭中的秽闻。

老一代的人说话不喜欢太露,一般爱用隐喻,这是很寻常的比喻,我少时就听大人说过。而在那位比我年轻的教授看来,这种典故只有他那样的古典文学专家才懂。说明我这代读书人一般的常用典故,到这一代人竟成为了专业知识。

中文的成语、典故特别丰富,并已融入日常话语中,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正是其魅力所在,也是几千年文明的积淀。对成语、典故的运用也成为写文章的一大艺术。当然不能要求人人都是文章高手,但是基础的语文教育至少应该严格规范,应该有一定的要求。

每个人本能地都用母语思考,所以对母语的修养越深,能调动的资源、语汇以及联想就越丰富。

当然,语言也是发展变化的,时下许多新的网络语言,老一代人就跟不上了。不过要成为汉语文化的一部分,还有待时间的淘洗。

猜你喜欢
资中熏陶文化底蕴
用艺术熏陶家风
艺术熏陶
《磐石》文艺筑精神 初心如磐石
四川资中话本字考
如此熏陶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传承现状研究
音乐是一种生活方式
花糕,我爱摆弄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