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研究综述

2019-01-30 02:25杜高峰
智富时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制度

【摘 要】当今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失范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高校教师的德性生成,高校师德建设面临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教师师德作为高校师德建设的一个分支,同样受到极大影响。多年来,学界对于高校师德建设进行多方面研究,出现了诸多成果。

【关键词】制度;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

当今背景下,高等教育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伟大事业,高校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主要渠道。而从目前来看,高校思政课师德建设制度化还存在问题,同时也有社会转型时期的师德师范困境,这些现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髙校师德建设的步伐,进而影响高校思政课教育实效和人才培养方略的实施。因此,制度视野下分析高校思政课师德规范建设,通过探究制度规范约束高校思政课教师德性素养生成,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的研究

(1)关于高校思政课师德建设的发展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一阶段高校师德状况整体良好,高校教师始终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紧紧跟随党的政策,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政治性与思想性很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初期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但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生产经济建设各方面百废待兴,此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有限,思想政治教育此時并未形成学科体系,并没有专门的思政师资队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在于如何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师德建设也融在一般社会道德建设之中,高校师德建设也没有专业体系。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确立了正确的发展路线与纲领,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进程的迈进,思政课教师专兼职队伍逐步建立,师德建设也逐渐走向新的篇章。高校思政课教师做出了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更全面的规定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取得突破性进步。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发展到达新的成果。

(2)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的发展现状研究

首先,专业化建设方面的研究,部分学者侧重于从专业化建设的意义进行研究。如朱晓晖撰写的专业化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研究,从他写作的角度来讲,专业化建设的意义在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职业理想更加坚定;徐维凡在其撰写的对于如何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中提出:从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以及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这两方面来说,必须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其次,思政课教师发展方面的研究。在思政课教师的准入制度及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方面。吴艳东在其撰写的关于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以及实施的相关条件的若干思考中认为:要制定相应的资格准入制度。在教师培训方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意见规划,对思政课教师师德培训提出了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培训要抓好、实践锻炼要加强,激励机制要健全。

(3)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的内涵研究

首先是在关于思政课教师专业概念的理解存在偏颇,曹莉莉在总结传统意义上通过,“公德”与“私德”的不同角度理解,这一概念被分别解读为“教师职业道德”与“思政课教师个人道德”。但作者最后否定这一理解,提出应从职业专业化角度未综合考虑思政课教师职业的专业特性,否则师德建设难以获得实质性进展。苏玲,张峰林认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的思政课教师,是党的理论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立德成人的引路人。宋周,李明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先进思想理论的传播人、学校师德建设的领先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引路人。

(4)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师德素养研究

薛秀娟,王茜专门提出,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分别为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学习素养、社会素养,并提出其养成途径分别从国家与社会的支持、高校对政策方针的支持、思政课教师积极做好核心素养的提升着手。郑金洲,吕洪波认为,思政课教师应具有过硬的政治素养,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方亚军提出,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扭转“知识本位”的传统观念,转变教学模式,将师德素养融入落实到思政课教学中,促进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张冬梅从其特殊性入手,从地位特殊、教育要求特殊、践行方式特殊三点分析,强调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建设的重要性。

(5)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失范的现状研究

曹莉莉指出,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至今,尚未在国家层面上制定专门的能够突出专业特性的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李鹏鸽指出,当前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困境表现为,地位边缘化、职业懈怠感低、思政教育效果不明显、高校相应体制机制建设及创新不完善四点。

2.关于高校师德制度建设的研究

(1)师德制度的构成

陈春萍在《制度创新与师德建设》一文中指出,师德建设制度化有五种表现形式:“一是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属于法的范畴,具有国家强制为;二是政策;三是高校的有关管理规章,属于内部管理制度,具有内部约束力;四是教师行业协会的章程、公约,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五是教师与学校的聘任合同等,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在具体的制度创新中,其观点主要侧重于高校内部的相关制度规范的建立。从教育引导制度、管理监督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培训准入制度等方面来说明高校师德建设中制度的创新。除此之外,檀传宝、马慧婷等也都在其著作中从制度层面来对师德建设作了研究和说明。

(2)师德制度的建立

可以说,关于高校师德建设制度的研究,学者大多都是从高校角度来进行说明,着重于学校内部相关制度的建立,建议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来保障高校师德建设的顺利进行。1991年赵瑞麟在《青海师专学报》发表《谈高校师德建设及其激励机制》以来,关于高校师德建设机制研究的成果逐渐増加。进入21世纪之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明显増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高校师德建设机制的研究,论文类的成果较多,而系统的著作类的成果较少。对于建立高校师德建设机制的研究,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织领导机制、教育宣传机制、监督激励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

(3)高校师德建设制度存在的问题

檀传宝在《走进新师德》一书中提出师德建设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有些学校和部口认为把上级的师德规范和政策贴在墙上就是进行师德制度建设了,对于如何有效地进行师德培训学习和培训,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的师德,如何从制度层面激发教师的道德自律和道德要求,都没有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陈潮光指出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师德教育不理想;师德评价机制不完善;师德监督和激励机制乏力。

综上所述,学者们在相关方面进行的研讨,是文章进行写作的重要思路来源和理论借鉴,但是,同时也应注意到的是,学者们的研究并不是以师德建设制度为主题来进行的研究,并且关于师德建设制度化的研究也比较零散,这也正是今后师德建设制度化研讨的契机,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综述能为今后师德建设制度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杜高峰(1993—),女,汉族,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级立项课题“制度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研究”(xhsdmk201910)。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论让与担保制度在我国的立法选择
制度严格 温柔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