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华
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产教党建联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一种结合方式,契合了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弥补了高职院校产业文化育人的空白。在产教党建联盟的育人模式上坚持协同、协力和协商的工作机制;党建领航,软实力锻造硬功夫;文化融合,共育高素质人才;知识融合,打通“两个课堂”。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党建联盟;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5-0025-02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既充分肯定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又为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为了进一步破解产教融合发展的瓶颈,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坚持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原则,创新性地构建产教党建联盟的育人模式,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起点:相关概念解析
(一)产教融合
目前,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在“职业”素养的培育,密切关注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探索产业、企业和学校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是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教育核心问题实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产”和“教”的“融”,是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而非简单的分阶段培养。产教融合目的在于解決人才供给侧和社会需求侧之间的矛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精准就业,最终促进经济发展。
(二)产教党建联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因此,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构建产教党建联盟,为产教融合保驾护航。构建联盟需要联盟内各主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采取合作共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行动。产教党建联盟是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几个主体的党组织在党建合作的基础上,拓展合作新领域,增强产教融合的黏度,把人才培养融合于产业链,共同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二、探寻:构建产教党建联盟的意义
(一)构建产教党建联盟契合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是与外延式发展相对应的概念,其是以挖掘高职教育的内部潜力,提高发展质量为核心的增长方式。就目前而言,深化产教融合是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高职院校构建产教党建联盟,有利于将优秀的社会资源整合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丰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构建产教党建联盟契合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
(二)产教党建联盟为产教融合搭建协同育人新平台
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落地生根需要行业、企业和学校搭建的各类平台,更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航作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提出明确要求,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由此可见,构建产教党建联盟将把产教融合所覆盖的范围扩大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为产教融合搭建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三)构建产教党建联盟弥补高职院校产业文化育人的空白
目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进程中,单一的高技能型人才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培养出高质量的、适合经济新常态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命题。在实践中,高校和企业在人才的技能培养方面已实现零距离,但在企业文化育人方面还没实现有效融合。构建产教党建联盟,要搭建起产业文化进校园的桥梁,以学生的人格成长、知识技能成长和社会成长融为一体为目标,从培养合格职业人的角度,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带进校园、课堂,让优秀的企业指导教师发展为学生德育的导师或者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因此,产教党建联盟既是实现产业文化育人的桥梁,又是实施的载体。
三、突破:构建产教党建联盟育人模式
(一)产教党建联盟工作机制
1.联盟育人主体——协同
构建产教党建联盟意义深远,要求更高,完全依靠学校的一己之力是无法实现的,需要联盟内各主体的协同合作。政府层面的党组织,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协调行业协会、企业和高职院校等联盟内各主体间互通信息、共享资源,为合作搭建平台。通过产教党建联盟的方式,发挥协会党组织原本的联合功能,能够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企业和高校是产教党建联盟的最大受益者,也是主要责任承担者,而企业和高校的党组织则是党建育人联盟实质内容的推动者。
2.联盟育人目标——协力
产教党建联盟内部各主体虽然性质不同,但在育什么样的人、如何育人的问题上有共同的目标,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让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现代化建设。产教党建联盟内的各主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齐心协力,共同服务于这一目标。
其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仅掌握过硬的技能,亦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孕育和职业素养提升都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引领和推动。因此,为着共同的目标,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党组织要加强沟通与合作,拧成一股协同育人的合力。
3.联盟育人方式——协商
构建产教党建联盟是高职教育育人方式的创新,联盟内各主体应发挥自身特长,丰富高职院校的育人方式。政府层面的党组织要由以往的信息发布者、传递者转变为实践的参与者,比如街道办党委可以和高职院校共建党建合作基地,在党员志愿活动、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高职院校毕业的优秀党员可以到辖区的社区工作站或者企业负责部分党务工作。高职院校的党组织在育人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入相应的行业、知名企业的优秀文化,邀请行业明星人物进校园、进课堂。
(二)产教党建联盟育人模式实施路径
1.党建领航,软实力锻造硬功夫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学校师生员工的基本单位,处于学校党建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党在高校教育党员、联系师生、引导师生,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
在实践中,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紧跟时代发展,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模式,树立大党建思维。构建产教党建联盟,正是大党建思维模式的一个创新。在联盟内,各级党组织要虚功实做,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等工作的深度融合,提升党建软实力。通过软实力的锻造,提升高校育人硬功夫,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文化融合,共育高素质人才
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环境教育,承载着育人的功能,其是一所学校“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内影响着全校师生的行动、思想和情感,向外展示着学校的精神风貌。构建产教党建联盟,共育新时代高素质建设者,有必要将党建文化、行业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激发优秀文化的共振效应。在具体实施中,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党建文化为引领,在校园物质文化的设计上既要体现社会主义高校的育人功能,又要具有高职类院校明显的行业特色。在精神文化方面,多组织开展思想性强、可参与性强、辐射面广的校园文化活动,再结合新媒体,进一步拓宽传播渠道,可增强主流文化的凝聚力。
3.知识融合,打通“两个课堂”
“两个课堂”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是专业课教学的主阵地,第二课堂的内容更丰富,场地更广阔,可以是教室、操场,还可以是社会。因此,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和深化,两者的融合有利于高职学生掌握技能,提升职业能力。在实践中,两个课堂知识的融合,首先可以通过教学环节,挖掘教学知识点深层次的内涵,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第一课堂。其次,依托专业社团建设,把党组织建在社团上,培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成为社团的骨干,加强党建对社团的政治引领。专业社团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通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既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可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和家国情怀。再次,邀请优秀的企业家到校开讲座,指导实训技能课程建设,学生们也可以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实地学习,向企业专家拜师学艺,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最后,在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方面,学校党组织要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进入实训月和顶岗实习阶段,联盟内的其他党组织需要协助完成培养考察的任务,做到专业学习和思想提高的双考察。
参考文献:
[1]林松涛.以党建文化引领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6(18):67-68.
[2]韩宝平. 以产教融合工程为契机 推进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8(13):16-18.
[3]庄乾成,聂开俊,戴茂良,等.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社团创客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创新教育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8(14):50-53.
[4]陳春声.抓好高校基层党建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J].中国高等教育,2017(1):24-25.
[5]陈 燕,陈 洁,陈玲敏.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党建发展路径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8(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