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马来西亚特约记者 周姗
泰国榴莲在中国市场的霸主地位,让邻国马来西亚“眼馋”不已。这个仅次于泰国的全球第二大榴莲生产国向来自信地认为,他们的猫山王榴莲要远比泰国的金枕头榴莲可口,也深知自带“土豪”属性的中国人对于榴莲的狂热喜爱。那么,马来西亚的猫山王和中国人民的购买热情结合到一起,能碰撞出怎样的商机,且看《环球时报》记者的调查。
棕榈林改为榴莲树
在距离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110公里的彭亨州劳勿镇,郁郁葱葱的高山上星罗棋布地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种植园,空气中夹杂着的榴莲“特殊”气味时时刻刻提醒人们,这里是马来西亚最主要的榴莲生产地之一。马来西亚坊间流传着“只有吃过猫山王,才知榴莲真滋味”的说法。劳勿镇就是马来西亚著名的猫山王产地,每天都有各地食客,赶来劳勿一饱口福。
2017年,马来西亚的榴莲种植面积约为7.2万公顷,全国共有4.55万个榴莲种植户,他们在全国各地经营着大小不一的家庭果园和种植园,为全世界生产美味的榴莲。就在劳勿,越来越多的种植园主砍掉原先的棕榈树和橡胶树,放弃马来西亚最赖以成名的作物橡胶和棕榈油,改为种植榴莲树,并且不断扩大生产。前马来西亚农业及农基产业部部长阿末·沙贝利曾说:“一公顷的猫山王种植园比一公顷的棕榈种植园多出接近9倍的收入。”一些马来西亚大型企业也忍不住从榴莲种植行业中分一杯羹。棕榈油巨头IOI公司、拥有150多家子公司的成功集团、棕榈油生产企业Felda,甚至马来西亚农业部都在寻求涉足榴莲产业,以期从日益庞大的榴莲市场中获得利润。
吸引马来西亚全国大力种植榴莲的原因,就是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
联合国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的榴莲进口总量平均每年上涨35%,2017年中国进口榴莲价值总额为11亿美元,远高于10年前的2.43亿美元。中国市场对于榴莲的需求近乎狂热,蛋糕、比萨、冰激凌、糖果等榴莲制品都广受欢迎。在中国电商平台上,榴莲和榴莲产品是被搜索次数最多的产品之一。由于贸易协定、卫生等原因,马来西亚整颗鲜榴莲还不能直接进入中国市场,于是许多国人为了一品正宗、新鲜的马来西亚榴莲,甚至会直接飞往马来西亚。
中国投资者来了
美国榴莲专家琳赛·佳斯克曾表示,中国对榴莲需求的上涨,给马来西亚榴莲产业带来了深刻影响,如果马来西亚的榴莲出口到中国,其价格将是本地市场的两倍。面对中国市场强大的购买力,一方面马来西亚在努力扩大榴莲种植,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和马来西亚联手开发、合资种植的机会。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018年1月在杭州举行的“一带一路投资峰会暨国际贸易论坛”上,北京典石投资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婆联木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家企业成立的联营企业投资1.2亿令吉(约2亿元人民币)在马来西亚东马沙巴开发1500公顷土地,种植10万棵榴莲树,拟大规模进军中国的榴莲市场。《联合早报》援引典石投资创办人郭孝坤的话说,官方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榴莲年产量为33万吨,中国民众一整年的榴莲消费能力是35万吨,而且目前中国14亿人中,尝过榴莲者不到1%。这些都让榴莲在中国市场拥有巨大潜力。
进军马来西亚榴莲市场最著名的中国人,恐怕当属前中国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2018年10月,这位金牌教头现身吉隆坡,一度让马来西亚球迷猜测他是不是要担任马来西亚羽毛球队总教练。事实上,李永波是前来考察马来西亚榴莲市场的。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投资了一家位于马来西亚吉兰丹州的榴莲种植园,并亲自担任中国市场顾问。据了解,这家种植园拥有1400棵榴莲树,1300多公亩地。
除了直接投资种植,还有一部分中国商人做起了“榴莲旅游”的生意,以“榴莲自助”“榴莲采摘”等项目吸引中国游客,将他们带到马来西亚开展榴莲特色旅游,大饱口福的同时,还可以体验马来西亚特有的榴莲相关产品和文化。
榴莲市场变数不少
马来西亚榴莲虽然在中国广受欢迎,利润也高,但仍然存在着不少变数,投资不能盲目。
如前文所述,泰国仍然是目前唯一允许将整颗鲜榴莲直接出口到中国的国家,占据了中国榴莲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他两个主要出口国越南和马来西亚,分别只能通过边贸小额贸易、冷冻榴莲果肉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主要是出于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考虑,整颗榴莲的污垢和虫害风险使得中国对于榴莲进口十分小心。泰国的榴莲有着成熟的生产、加工、运输体系,榴莲在落地之前就会被采摘下来,经过清洗、消毒、包装后通过边境运至中国,整个过程不超过120个小时,确保了榴莲的新鲜、安全。而和中国不接壤,且没有完善的榴莲消毒、运输体系的马来西亚,目前不太可能满足中国对于进口榴莲的高要求。
2018年8月,中马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与马来西亚农业与农基产业部关于马来西亚冷冻榴莲输华检验检疫要求的议定书》。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马来西亚的带壳整颗榴莲才可以直接进入中国,但也必须是在-80至-110摄氏度之间冷冻不少于1小时的榴莲整果。即便如此,马来西亚整颗鲜榴莲进入中国市场仍然遥遥无期,而泰国榴莲的霸主地位一时难以撼动,再加上马来西亚政策的不确定性,这些都是投资大马榴莲的不可控因素。
除出口到中国的困难,在马来西亚本国,榴莲市场并不算稳定多利。2018年上半年,由于“天公作美”,马来西亚喜迎榴莲丰收,然而随后便是市场供应严重过剩,导致价格暴跌约70%,从业者损失惨重。究其原因,一是在于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不够稳定,民众购买力不足;二是因为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需求强劲,连带着马来西亚本地的榴莲价格也“狂飙突进”,但本地市场对于高价榴莲并不买账。可想而知,如果仅仅依靠全年300万的中国游客“短期尝鲜”,而本地民众并不愿意购买,是难以支撑马来西亚榴莲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