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前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19-01-30 06:22,,,
循证护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护生关怀人文

,,,

护理的第一要义是关怀[1]。现如今,推动护理人文关怀呈现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势态要求护理人员不仅仅要继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还要注重早期介入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护生是未来的护士,护生作为未来护理事业的新生力量,唯有培养具有高度人文关怀能力的护生才能进一步建设高质量的护理团队,为护理人文学科更上一层楼奠定基础。本研究旨在调查结束3年理论学习后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护理教育者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建设性意见。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我院2014级全日制本科临床实习前护生356名作为调查对象。入选标准:结束3年理论学习;即将进入临床实习;全日制本科护生;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

由研究者在老师指导下当场发放调查问卷,要求护生在15 min内独立完成问卷填写。本次调查目的、意义及问卷填写注意事项均于问卷发放前告知护生并取得护生配合。护生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无记名填写。独立完成问卷后收回。共发放问卷382份,收回问卷370份,有效问卷356份,有效回收率为93%。

1.2.2 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①一般资料问卷。一般资料部分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是否接受人文关怀培训、父亲关心、母亲关心、老师关心及同学关心等。②人文关怀能力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由美国护理学教授Nkongho[2]编制,经马语莲等进行修订使用,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5,信效度良好,应用广泛。该量表共有37个条目,分3个维度:认知维度(14个条目)、勇气维度(13个条目)、耐心维度(10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完全同意计7分,完全反对计1分,总分37~259分,有13个条目需反向计分。量表总得分与人文关怀能力呈正相关。Nkongho[2]推荐的CAI常模以203.10分和220.30分为临界点将人文关怀能力分为较低,中等和较高3个水平层次。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共356名:男23名、女333名,年龄(21.26±0.88)岁;非独生子女301名,独生子女55名;家庭所在地为农村210名,城市或城镇146名;高考自愿填报护理专业272名,非自愿填报护理专业84名;在校期间担任班干部73名;接受过人文关怀方面培训282人,占79.4%;有90.4%的护生希望接受人文关怀相关培训。

2.2 实习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体情况

本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80.04±19.19)分,耐心维度(54.74±7.22)分,理解维度(70.68±9.42)分,勇气维度(54.62±11.58)分。从与国际常模的对比中可以看到,本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水平低于国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郭慧芳等[3-4]国内学者的研究中也有同样的结论。

表1 临床实习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与国际常模比较

2.3 临床实习前男女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临床实习前男女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分

2.4 高考是否自愿填报护理专业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见表3)

表3 高考是否自愿填报护理专业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分

2.5 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培训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见表4)

表4 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培训的护生人文关怀培训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分

2.6 不同关怀培训态度护生关怀能力得分比较(见表5)

表5 不同关怀培训态度护生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分

2.7 其他因素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的影响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政治面貌、家庭所在地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是否独生子女、有无宗教信仰、是否担任班干部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母亲关心(r=0.112,P<0.05)、同学关心(r=0.140,P<0.05)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相关;父亲关心(r=0.044,P>0.05)、学校老师关心(r=0.035,P>0.05)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无明显相关性。

2.8 实习前护生希望获得认为人文关怀培训的方式

有研究表明,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学习新模式深受当代大学生青睐,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5]。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应用智能手机,充分利用对自身有用的信息资源,提高自身人文素质。详见表6。

表6 实习前护生希望获得的人文关怀培训方式(n=356)

3 讨论

3.1 临床实习前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水平偏低

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实习前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低于国际常模低水平。这与国内多项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4]。经过3年专业理论学习后,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虽然护理人文得到了教育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现实护理教学难以完全摆脱以学科为中心的桎梏,专业课程内容相对较多且重复,开设的人文课程课时量相对较少,且人文课程建设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所传授内容往往不能契合临床实际需求,培养效果不显著[7]。②现在护理院校本科教学多采用3年理论学习和1年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理论学习期间接触临床实践的机会较少,缺乏对人文关怀的感性认识。本组研究调查显示实习前绝大多数护生只参加过2周的见习。③人文关怀是一门抽象学科,对任课老师教学水平要求高,而且查阅文献发现,各大护理院校倾向于把人文教育当作一门边缘学科,且重心多偏向于传授人文教育理论知识,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人文教育存在的引导作用[7]。④调查对象全部为90后,他们普遍生活条件好,个人经历相对较少,对人文关怀的理解比较理想化。临床实习阶段护生不再有正式接受课堂教育的机会,恰好此阶段又是护生感知关怀最敏感的时期,加强此阶段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显得至关重要。研究表明,除了加大人文课程设置的比例,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外,还应该丰富人文教学形式,增加临床实践的机会,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

3.2 实习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女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高于男护生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男女护生对于人文关怀的理解差异并不大,但是量表总得分男女护生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勇气维度方面[8]。一直以来护理专业招生男女比例悬殊,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读护理专业的男生很少。进入护理院校后,在女多男少的情况下,男生通常不愿意主动充分展示自己,久而久之养成了内敛性格。相比之下,女生则更为大胆地提出问题,与老师、同学积极交流。而且女生性格普遍较温柔、细腻,同理心更强,做事细心,因此具有更高的人文关怀能力。但是男生人数较少是本研究的局限所在。

3.2.2 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具备更高的人文关怀能力

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学习护理专业课时持主动态度,且因自身对护理专业有一定的兴趣,能够更加主动地去领悟护理的精髓。他们从一开始就树立了坚定的学习信念,伴随对护理专业循序渐进地、由浅入深地了解,以及教学课堂上人文关怀思想的无形贯彻,更加坚定了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职业信念,能够更好地传承南丁格尔精神。

3.2.3 希望获得人文关怀培训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更高

研究结果显示,90.4%的护生希望获得人文关怀培训,其中有79.4%的护生接受过人文关怀培训。这说明实习前本科护生已经具备了人文关怀意识且能够主动参加一些人文关怀培训讲堂,提升自身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本质上是抽象的、无形的,又是不断变化着的,护生自身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护理理念。

3.2.4 外界关怀氛围无形中影响着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最能感受到母亲关心和同班同学的关心,而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探究原因,这可能与护生平时在校接触最紧密的就是自己的同学、好友。同伴关怀无形中影响着护生。大学期间,护生虽然不经常回家,但是与家庭成员中母亲联系地更多,而母亲又总是最关爱呵护护生的人,给予护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触发关怀[9],外界关怀氛围的形成能够润无细物声般引导护生进入临床后主动为病人提供关怀护理。

3.3 影响临床实习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因素

3.3.1 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研究显示,3年理论学习期间,绝大多数护生希望获得并且接受过人文关怀培训,但是关怀教育多以零碎方式进行,缺乏系统的教育模式。研究表明集护理人文关怀意识、知识、关怀技能教育为一体的护理人文教育对于实习护生有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其中就包括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10]。因此,尽快创建一个从护生入学就可以启动应用的、具体可操作的、全面系统的关怀教育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3.3.2 加强护生自身人文素养能够协同培养其人文关怀能力

护理学科不仅要求护生具备探求真理的精神,还要求护生充分认识其人文属性。自身人文素养高的护生很大程度上会经历最初选择护理专业、就读护理专业、接受护理专业到最后喜欢上护理专业,乐意接受护理人文关怀培训继而人文关怀能力进一步提高的螺旋式上升、递进式循环的过程。但是若护生自身人文素养不高,对护理专业不感兴趣,单一地把护理专业当成理科性质的专业,也不注重学习关怀知识、培养关怀能力,进而缺乏主动尝试锻炼、实践关怀的动力,继而不愿意主动提高自己的关怀能力,最终将陷入关怀学习的怪圈。因此,必须注重引导护生对护理学科人文属性的认知教育,使其周身充溢着人文气息。同时,护理教育者要积极宣扬护理学正能量的一面,逐步建立起护生对护理学专业的兴趣。

3.3.3 感知关怀教育有利于强化护生关怀行为

研究发现,护生感知到母亲和同班同学关怀最多,父亲次之,学校老师最少。关怀可以产生关怀。感知可以理解自我,可以理解他人[11]。护生只有学会感知并且自身感知到关怀才能给予他人关怀。刘美满等[12]研究表明,护生感受到周围人的关怀越多,越能促使其实施关怀行为,提高关怀能力。从护生进入护理院校那一刻起,就要为护生创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并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建立密切的关怀关系,使护生感受到被爱并且学会爱人。由于本研究显示护生感知老师关心最少,而实际上护生在校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因此加强护生感知关怀教育,可以着重加强学校老师对护生的关心,尤其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机会。

3.3.4 丰富的临床实践是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高的必备条件

本研究发现,护生最希望获得人文关怀培训的途径是定期参加帮助他人的社会性活动,护理院校应组织护生参加更多寓教于乐的关怀性社会活动。此外,有研究发现1年的实际临床实习能够提升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11]。这与护生进入临床后感同深受医务工作者的艰辛与病人疾病困苦有关。因此本研究认为学校教育应与临床教育相融合,通过构建医院—学校一体化教学机制,使护生在学好专业理论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深入临床实践,进而探索临床实际人文关怀需求。

4 小结

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也需要有效的运转机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本质上来说是传承华夏文明的具体体现,护理教育者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在外形成充满关怀的环境氛围,使得护生把关怀融入自己的潜意识中,在内引导护生主动探索具体可操作的有效关怀行为。

猜你喜欢
护生关怀人文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