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鑫 王可心 李 丹 赵梓君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9
乳腺癌属于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女性多发性恶性肿瘤,仅次于宫颈癌[1]。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是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标准,其不仅能判断出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定量出肿瘤血管的生成状态,同时还能独立影响生存情况,研究显示,MVD能够精准预测肿瘤的转移,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5]。目前广泛开展的乳腺癌新辅助放化疗手段对于患者术后MVD检测的的可靠性及准确性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其无法用于制定指导治疗方案以及肿瘤预后的评价。诺丁汉预后指数(Nottingham prognostic index, NPI)能够用于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措施以及用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评价[6]。本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乳腺癌患者5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患者乳腺癌血管生成情况进行评价,采用CDFI对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观察,对NPI、MVD以及CDFI显示的血流信号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以便为临床的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按照随机数表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乳腺肿块,术后病理科获得病理切片,经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左乳26例,右如24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44.6±5.3)岁。
1.2.1 彩色多普勒超声
使用西门子ACUSON 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查,探头频率设置为6~13 MHz。检查方法:患者均采用仰卧位,根据患者乳房病变的情况必要时采取坐位或侧位,将两上肢放置头两侧并充分暴露乳房,探查乳房肿块边缘是否整齐,回声是否均匀,获取比较稳定的血流频谱图像。使用CDFI进行检查,调节CDFI的能量输出,使其能够清晰观察到所检查血管,调节CDFI增益,使其达到最大敏感度,保持血流与声束夹角≤60°,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根据血管而定(1.5~2 ml)。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依据Adler判断评分标准[7],将血流动力学进行分级,0级:病灶内未出现血流;I级:病灶内出现较少的血流量,出现1~2个点状或细短棒状的血流信号;II级:血流量中等,出现3~4个点状或1条长形的血流信号;III级:病灶内血流量丰富,出现超过5个点状或2条长形的血流信号。
1.2.2 MVD检查
采用免疫组化SP(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鼠抗人CD34单克隆抗体购自Sino Biolgical,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微细管的计数方法:依据Weidner计数法[8],首先在低倍镜(×40)下找到染色较多且清晰的部位,然后换用高倍镜(×200)下观察被CD34单克隆抗体染成棕色的血管数,以3个高倍镜的平均值记为血管数。
1.2.3 NPI的计算
对患者术后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⑴测量肿瘤大小;⑵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分级;⑶计算出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未出现淋巴结转移为1期,1~3个淋巴结转移为2期,≥4个淋巴结转移为3期)。NPI=0.2×病灶最大径(cm)+组织学分级(1~3)+淋巴结分期(1~3)。根据计算得出NPI值,并根据值的大小分为<3.4、3.4~5.4、>5.4三个等级。NPI值越低则预后越好。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s)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术前未进行过靶向治疗或放化疗,术后进行病理学检验,所有患者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癌的二维声像图多表现为:肿瘤边界多模糊,形态往往不规则,出现毛刺样的改变,内部回声不均匀,纵横比>1,后方回声出现减弱,部分患者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和强光点。29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3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根据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情况和临床病理情况对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和放化疗。
50例患者中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阳性受体15例,阴性受体35例。雌性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阳性24例,阴性26例。Cerb-B-2阳性26例,阴性24例。经过秩相关检查,CDFI分级与PR、ER、Cerb-B-2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
MVD数目随着CDFI分级的升高而增加,不同CDFI分级之间MVD数目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F=27.073,P<0.001)。见表1。
血流信号分级较高患者中,NPI值高的患者相对较多;血流信号分级较低患者中,NPI值高的患者相对较少。随血流分级的增加,NPI值有增高的趋势。经过秩检验,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5,P<0.001)。见表2。
表1 CDFI分级与MVD之间的相关性
表2 CDFI分级与NPI之间的相关性
乳腺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乳腺癌常采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临床疗效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若选择的方案不当,治疗效果往往欠佳甚至无效,不仅可能使得患者错过最为有效的治疗时机,还会使得患者遭受不良反应的痛苦,而且昂贵的医疗费用也会加重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9-10]。所以,对于乳腺癌的治疗,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就变得非常重要。
目前,乳腺肿瘤的诊断中CDFI检测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的应用使得乳腺癌的诊出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充足的血液供应是肿瘤生长的基础,恶性肿瘤会释放多种肿瘤血管生长因子,机体在刺激下会生成大量新生毛细血管,CDFI检测技术能够检测新生的毛细血管。乳腺癌患者肿块内部随血管数量在血管生长因子的刺激下,产生了大量的新生血管,从而使得血流信号不断增加,从而可用通过CDFI对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由于正常血管和肿瘤新生血管的结构不同,肿瘤血管往往缺乏弹性,而且分支众多,因此,肿瘤检出的血流量就会增加,从而便于进行CDFI检测[11-15]。
MVD是反应肿块血管生成强度的重要指标,研究显示,MVD能够精准的预测肿瘤内血管的生成,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6-17]。由于术后MVD检测的准确性容易受到术前放化疗的影响,因此MVD检测往往用于术后标本的检测。本研究表明术前MVD同CDFI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肿瘤血管的生成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CDFI进行反映。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医院MVD检测可以通过术前CDFI检测进行替代[18]。当前,肿瘤内微血管多采用CD34抗体进行染色,肿瘤内MVD可以通过染色的微血管计算,已有研究证明临床转归同MVD的相关性非常高[19-20]。
本研究显示,血流信号分级较高患者中,NPI值高的患者比例相对较高;血流信号分级较低患者中,NPI值高的患者比先对例较低。随血流分级的降低,患者的NPI值逐渐降低。经秩相关性检验,患者的NPI同CDFI分级显著相关。这表明随着患者肿瘤内血流信号的增加,NPI也出现增加。NPI与淋巴结状态、组织学分级及肿瘤的大小有关,而这三者同CDFI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首先,患者肿瘤的分化程度不同,其血流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分化差的肿瘤往往血流较少,而分化好的肿瘤往往血流丰富;其次,肿瘤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肿瘤越大,则需要供应的血液越多血流的丰富度往往和肿瘤大小密切相关;最后,研究表明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同CDFI分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血流信号同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以及肿瘤的大小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就解释了NPI同CDFI之间相关的原因所在。
综上所述,CDFI与MVD有显著相关性,能够初步判断肿瘤组织MVD的高低;CDFI分级与NPI间也存在相关性,能够初步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