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与视角并重·情怀与情调兼顾
——2019年高考作文综述

2019-01-30 20:55崔国明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9年11期
关键词:情调高考作文视野

崔国明

(昆山震川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300)

高考语文备受关注的无疑是有“半壁江山”之称的作文,无论是考查的形式还是考查的内容。高考作文考查形式的变化始于2015年,而从2017年开始,高考作文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体现在作文上是选材的视野更加宽广,紧扣时代的脉搏,与社会的新的变化联系更加紧密,通过作文命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融入这个变化的社会中来。[1]尽管稳中有变,但2019年的高考作文,依然延续了这一主题。

一、“视野宽广,视角独特”——高考作文“2019的色彩”

(一)视野宽广——2019年高考作文的主旋律

立足社会,着眼现实,围绕热点,既不回避更不遮掩,通过命题引导学生认识个人与国家、民族、时代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设身处地将自己置于国家与时代的发展中,去体会、去思考,这便是2019年高考作文呈现出的“大视野”格局。

将“大视野”格局诠释得淋漓尽致的无疑是2019年全国二卷的作文。作文命题以1919、1949、1979、2019、2049 等五个尾数为“9”的年份串联材料,截取了过去、现在、未来关乎中国发展的“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五四运动100 周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五个不同时代的关键时间节点,让考生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尽管五个不同时代的时间跨度、发展内涵、特定背景等差别都很大,但贯穿始终的就是个人与国家和时代相结合的“大视野”这一主线。命题将考查的视野引向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奋斗精神、民族复兴等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置身于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去体悟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这样的命题,视野不可谓不广,手笔不可谓不大。

虽然全国卷一作文命题的切入点远没有全国卷二那么宽广,但材料始终围绕的“劳动”这一关键词,针对的却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落实的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这一宏大主旨的引领下,劳动意识、实践创新、幸福生活、健全人格、责任担当、质疑批判、文化传承、精神引领等立意均可纳入“劳动”的写作视野。所以,尽管主旨是限定的,但立意的视野却是开放的、广阔的。

更为含蓄地展示宽广视野的是2019年的江苏卷作文题。作文材料由4句话组成: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作文材料的四句话有机相连,密不可分。前三句话分别从“物各有性”“物与同性相处不改其性”“不同物性只有调和共生才能百味纷呈”三个方面一步一步使材料的内涵逐渐丰富、丰满,水到渠成地揭示出了材料的核心与关键——只有调和共生,才能百味纷呈;而最后一句“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看似平常,实则匠心独运,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由物到事,由事及人,实则是将学生视野的触角由具体的事物延伸到了个性、人生、社会、文明、文化甚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广阔的空间,从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视角去思考“调和共生”的问题。内涵丰富,视野宽广,而这便是典型的“江苏特色”。

此外,北京卷的“2019 的色彩”、上海卷的“中国味”等,无不呈现出丰富的内涵、宽广的视野,即便从概念本身来看也是如此。

(二)视角独特——2019年高考作文的主基调

“小切口,深层次”是考场作文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它同样也是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共有基调。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为适应绝大多数学生,满足“人人有话可说”的要求,从命题上来说无疑会是非常宽泛的。但如果宽泛有余、限制不足,那作文命题必然会流于空泛,这时的“视角”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般而言,高考作文命题在提供宽广视野的同时,也一定会提供若干不同的视角,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用不同的眼光来审视材料、构思作文。所不同的是,这些视角有些是显性的,而有些则是隐性的,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关于今年全国卷二的作文命题,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其材料视野的开阔性前面已经说过,而最能体现“任务”要求的便是命题中的“三特定”:特定的身份——“青年学生当事人”,特定的时间——“1919年5月4日”等五个关键节点,特定的文体——演讲稿、慰问信等实用性文体。概括而言,这“三特定”其实质就是“特定的情境”,这“三特定”也便是作文命题提供的独特视角,尤其是“特定的时间”所提供的五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更是独具匠心的特殊视角——显性视角。

全国卷三的作文题“毕业前最后一课”,属于典型的漫画类材料作文。尽管有一定的审题难度,限制性也较强,但立意的视角是开放的。既可立足于教师,去谈教师的奉献精神、引路作用、责任意识、期待祝愿等;也可立足于学生,去谈感恩成长、一路有你、接力奋斗等;当然更可以综合立意,去谈师生之情、深情守护等。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思考,都可以获得别样的视角。

而北京卷的“2019 的色彩”,则要求从“色彩”这一独特的视角来审视“2019”这一特殊的年份。“五四运动100 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全国两会”“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9年有太多的大事值得我们关注、值得我们期待,也有太多的事件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感受、去体悟、去思考。而题目提供的关键词“色彩”本身就是一个认识和感受“2019”这一“特殊年份”的独特视角和精巧的切入点——这是显性视角。当然,我们还可由此衍生出更多独特而小巧的视角。比如,我们可以依托2019年的相关热点和大事,将“色彩”具化为某一种颜色,再由此赋予其象征意义,抽象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情感,这样便能获得多样的视角,如“红色——爱国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绿色——低碳环保——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也可以将“色彩”多元化,去感受2019年的五彩斑斓、万紫千红——这些都是隐性视角。

综上,2019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最鲜明的色彩便是视野与视角并重。

二、“厚植情怀,不失情调”——高考作文“2019的基调”

一篇优秀的高考考场作文,即使不能有崇高的“大我情怀”,但至少也得有点优雅的“小我情调”;既无情怀也无情调甚至毫无情感的作文,无疑是“清汤寡水”甚至是“面目可憎”的。

同样的,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尽管会有所限制,但是绝对不可能将立意捆绑在某一个点上。虽然人们常说“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但好的作文命题一定是“既开门又开窗”——情怀是“门”,情调是“窗”,这可以说是好的作文命题应该有的一种“弹性”。

而厚植家国情怀无疑是2019年高考作文立意的主旋律。无论是全国卷一的“热爱劳动”还是全国卷二“青春接棒,强国有我”,无论是北京卷“文明的韧性”“2019 的色彩”还是天津卷的“爱国情怀”,也无论是上海卷的“中国味”还是江苏卷的“五味调和,共存相生”,材料的导向都无一例外地鲜明地指向于爱国主义、中华传统、文明进程、民族复兴、理想信念等,紧扣时代主题,厚植家国情怀,提升视野境界,彰显出一种“大我气度”。这样的作文命题,体现的是一种共性,代表的是一个方向,考查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厚度和广度。

但与此同时,高考作文命题也并未完全将情调之路封死,在洞开情怀大门的同时,也为情调留了一扇窗。就像北京卷的“2019 的色彩”,就需要我们从某一种具体的色彩出发,通过一个具体感人的故事(因为文体要求是记叙文)演绎出一种生活的情调,以点带面、从具化到抽象,衍生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情感,从而完成从情调到情怀的转换。

江苏卷的作文“五味调和,共存相生”,材料本身就充满着一种优美的情调。材料启示我们思考:面对多元文化和多彩文明的社会现实,个体应该以何种姿态融入其中,智慧生存?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和而不同”是整个材料的核心。“和而不同”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常识,是为人处事的智慧之举,是文明、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精神之基,更是人类社会交流互鉴的融合之道,所追求的终极价值是美美与共,这无疑就是一种“大我情怀”。但要想体现自己对“和而不同”的核心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如果没有一个小而且巧的角度,那未免会流于空泛。那么我们不妨“小资”一点,“情调”一点,选择一个小巧新颖的切入点,比如时下流行的“网红脸”,借爱美女子的整容来诠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一主旨,岂不能曲径通幽?如江苏省清河中学的梁建洲老师所写的下水作文就显得很有情调:

浣纱的西施美,拜月的貂蝉美,异国他乡弹着琵琶的王昭君美,华清池里侍儿扶起的杨贵妃也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美丽的样子千姿百态。可惜,当下很多小姐姐却不懂得这个道理,整容后一水的“网红”脸,锥子脸,大眼睛,高鼻梁,白白的皮肤,加上滤镜的美颜,没有半点辨识度。整容基地韩国现在正在掀起一股卸妆的热潮,不知道是不是顿悟了世间的美有千千万万种。[2]

……

作家三盅曾经说过:“凡书大悲悯写大情怀者,无不于唱尽沧桑声嘶处,擿一朵野花自珍。”2019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洞开情怀大门的同时,也在为情调留窗。▲

猜你喜欢
情调高考作文视野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居· 视野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情调是生活之花
高考作文两关注
别有情趣的夏天
丝绸情调
视野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