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多元化面面观

2019-01-30 06:49黄传福
中学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社交微信用户

黄传福

[作者通联:广东汕头市潮南区晓升中学]

【媒体声音一】

中国社交媒体正进入多元化时代

WPP旗下的凯度集团于11月7日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这是该机构第5年发布这项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社交媒体行业最显著的变化趋势是用户、平台和消费者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微信和微博作为相对成熟的社交媒体,渗透率已处于相当高的水平,甚至接近饱和。以微信为例,2018年月覆盖率达到97%,与2017年的数据持平。

除了“老牌”社交媒体的稳定表现,电子商务、音乐等平台的社交属性正在迅速崛起。

购物类平台拼多多尽管在用户群中所获褒贬不一,但其社交功能的全国平均渗透率正不断攀升,在3月至8月期间从27%上涨至31%,增幅达15%。音乐类平台社交功能的发展同样引人关注。2017和2018年,网易云音乐都曾经以真实用户评论为主题发布了线下广告,甚至有网友评价:“使用网易云音乐时,翻看听众的乐评是最大乐趣。”

此外,即时通讯类、视频或直播类、新闻类、论坛类、O2O类及生活服务等平台的社交属性都在不同程度地发展和增长,中国社交媒体网络的多元化新格局正在形成。

凯度的此次报告通过网上调查、大数据挖掘、移动行为数据分析以及社交行为与购买行为交叉分析等研究手段,分析了来自24.2万实名注册的用户的行为数据、调查回答和4万个家庭的购买数据。通过用户的打分,报告分析了社交媒体对中国网民生活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在“以下类型的社交媒体APP或APP的社交功能是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了还是更坏了”的统计中,覆盖率最高的微信成为唯一一个积极影响得分下降的社交媒体,音乐类APP的社交功能则是评分最高的选项。

消极方面,被“投诉”最多的则是令视力变差(49%)、睡眠减少(47%)等健康方面的担忧,其次是减少阅读纸质图书、分散注意力等负面影响。而抱怨“别人晒幸福,影响我的心态”的用户,在今年大幅增至18%。

有趣的是,有57%的用户认为社交媒体能 “缓解我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比2017年高出了12个百分点。

社交媒体究竟让生活变好还是变糟?调查中,用户共同打出了80.6的分数,小幅超过去年的79.8分。总体而言,用户认为社交媒体正使生活变得更好。“大V”“网红”、KOL(意见领袖),是社交媒体的重要一环。社交媒体的普及曾使传播变得“去中心化”,每个个体都能发声并传播信息。

现在,这种趋势正在被“再中心化”所取代,从普通网民到“大V”的准入门槛逐渐升高。当网民对内容的偏好从泛娱乐转向垂直领域的深度内容,专业领域的意见领袖获得越来越多的跟随者。

对于中国社交媒体用户而言,许多昔日辉煌无比的流量“大V”都已一一让出宝座,而后还将不断有新的代表人物站上社交媒体的舞台。

(选自2018年11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15版)

【媒体声音二】

社交媒体对人际沟通的利弊

在当今社会社交媒体的存在的确让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内容,的确也改变了很多的生活节奏和生活状态,只是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交媒体,作为一个人能否很好地处理自己与社交媒体的关系,能否将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当下的低头族已经是随处可见,人们将很大一部分的业余时间都放在了社交媒体上,以致于他们对眼前的人,眼前的事情的关注度都大大降低。这真不是一件好事。为什么人们会把精力投入到社交媒体之中?这就是科技的力量。社交媒体的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平台,而且信息量之大,信息面之广,传递信息之快,绝对不是日常社交所能够取代的,正是由这样的一个特点,与人们好奇心相遇之后,自然而然将人们吸引过去。毕竟人这个动物是具有好奇心的,对那些新鲜的事物,对那些奇特的事情,对那些爆炸性的信息都是有一种窥视的欲望。

只不过,面对社交媒体,绝大多数人并不能很好地对待,就比如微信、微博等等上面发布的一些消息,特别是朋友圈里发布的信息,很多时候并没有仔细辨别这些消息的真伪,更没有时间去验证,更多的时候会因为是自己认识的朋友发布的,于是就相信了,甚至还转发,一旦时间久了,这些微信、微博,如果是不真实的,甚至是谎言,就可能误导人们,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这是一种情况。

更多的一种情况是低头族的普遍存在,这些人宁愿将大把时间放在虚拟的网络里,也不愿意抬起头关注一下眼前的真实世界,真实的人,真实的状况,哪怕面对亲人也很好花上足够的时间与他们交流,哪怕是最挚爱的朋友,好像也不如在网上虚拟的交谈那般亲密无间。那些喜欢在社交媒体不断展现自我的人,或者不断地结交所谓的朋友的人,不断地累积自己的朋友数量的人,他们也许从表面上看的确聚集了足够的人气,聚集了足够的人脉资源,但是这些只是在网上停留的朋友是真心的朋友吗?他们能够辨别清楚吗?他们能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找到真正的朋友并能够帮助他们自己吗?这些问题很多时候,这些网络达人未必真正认真思考过,他们也未必真正地与网络上所结交的人实际接触过。如果是这种情况,对于这些低头族而言并非是一件幸运的事情,毕竟他们过分留恋网络交往,而忽略了现实的交往对于他们自身的个性,对他们自身的日常生活都可能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情况严重的可能会出现那种网络依赖症,他们一旦离开了社交媒体就感觉自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他们不敢正视现实的生活,不敢直面现实的问题。患上网络依赖症的人他们喜欢在网络上不断展现,甚至是全面仔细展现自己的生活,好像不这样做,自己就很不舒服,好像不这样做,自己就可能失去朋友。如此过度使用社交媒体,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增加这类人出现问题的可能性,甚至出现与自己的家人发生严重矛盾的事情,比如夫妻之间。

社交媒体的出现的确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新平台,但是如此广阔而新奇的平台既有其优势,也有其潜在的风险,关键是使用这个平台的人是以何种心态来使用,用什么方法来使用,花多少时间来使用。

(转载自新浪博客,原题《社交媒体对生活的影响》作者:杰西老爸)

【媒体声音三】

中国社交媒体怎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

纵观历史,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社交,而如今更离不开各种社交平台——微信、微博、贴吧、豆瓣、直播……

五花八门的社交软件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而我们的时间也被这些社交工具高度碎片化。

《2017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报告显示,虽然微信依然是社交媒体领域的统治者,但其用户增长已经大幅放缓。同时,其他互联网巨头也在不断改进各自产品的社交功能。论坛、视频、新闻,甚至电商类型的媒体中采用的评论、弹幕等形式,让社交媒体更加多样化。

调查发现,“80后”对视频/直播平台的社交功能的评价得分高达78.2,一线城市用户对新闻的社交功能评价得分最高,为82.3。

多数受访者认为社交媒体让生活变得更好

中国人满意社交媒体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吗?报告显示,受访者对社交媒体总体上持正面态度,认为社交媒体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

调查显示,人们对社交媒体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打的总分为79.8分。按年龄段来看,90后对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有更强烈的感受。调查显示,被提及最多的社交媒体正面影响是熟人社交和知识获取,例如“随时了解朋友的动态”(70%)和“让我与家人/朋友的沟通更便捷”(70%),以及“方便我更快地了解社会热点”(69%)和“增长了我的知识面”(61%)。

报告同时显示,社交媒体在帮助女性缓解压力、提升社交自信以及进行购物决策方面有很强的作用。

受访者对社交媒体的负面评价也不少。有48%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媒体“减少了阅读纸质书籍的时间”。社交媒体对使用者造成了健康方面的明显困扰,48%的受访者指出它 “让我视力变差”,42%的受访者认为它“减少了我的睡眠时间”。另外,43%的受访者提到“我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缺乏保障”。

中国年青一代更担心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

报告显示,年轻用户对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感知更为深刻。虚拟社交所带来的浮躁感、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网络负面价值观的影响,年轻人都有更深的体会。 比如,“90后”受访者提及“社交媒体让我空虚浮躁”(31%)、“不能集中注意力”(34%)和“受到负面价值观的影响”(29%)的比例,都是各人群中最高的。他们也更愿意采取果断措施抑制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有39%的“90后”受访者表示已关闭了社交媒体的推送提醒。

社交媒体向大龄群体渗透

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玩”起了微信,他们的生活因社交媒体而改变。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新增的社交媒体用户以40岁以上人群为主,与年轻人更依赖借助社交媒体缓解压力不同,他们更看重社交媒体在与家人和朋友沟通中的作用。

数据显示,社交媒体向大龄群体渗透,中老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比率大大提升。20-29岁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增长仅为1.9%,50-59岁用户数量增长28.3%,而60岁以上用户数增长高达38.2%。中国社交媒体用户的平均年龄由2015年的31.2岁上升至33.1岁。

另外还有重要发现

1.微信的满意度得分最高,并且在各细分人群中都得到了高分。微博在年轻人群中满意度较高;

2.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年轻人的警惕性尤其高;

3.Papi酱是2017年第一季度排名最高的社交媒体意见领袖;

4.交友类社交媒体使用率和满意度最低。

【解 读】

让社交媒体中的理性长存

现今是科技的时代,科技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需求的多样化让人类交际的工具也随之多元化,不再局限通讯,微信、QQ、论坛和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渗透率相当高,甚至趋于饱和,电子商务、音乐、电影、视频……各大娱乐平台的社交属性正迅速崛起,许多的社交媒体也逐渐成为用户的“定居场所”,让人们渐次丧失理性,沉溺其中。人们欣喜于这飞速发展的同时,又开始隐隐担忧起来。

诚如狄更斯所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人们之间不再需要飞鸽传书以寄绵绵之长情,也无需再三月聚粮以至千里之远。 “互联网+”、移动支付等等,使人们可以从琐碎的杂事中抽离出来,拥有一方自己的分配空间。在这个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我们可以和陌生人谈天说地而无任何负担,可以通过各种APP愉悦心情、舒缓压力……但它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可忽视的弊端,逐渐减弱的视力、质量下降的睡眠,逐渐分散的注意力,让我们在沉溺其中的同时又不得不理性审视自己的行为。

在这场网络革命浪潮的裹挟下,我们更应该保持理性审视的能力。我们欣然享受着社交媒体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人们晨起、晚寝、茶余、饭后捧起手机刷微博、刷空间、刷朋友圈的身影,似乎少看一条动态,便会落后于世界潮流。久而久之,人们不就变成离了手机便浑身难受、不吸一口“社交鸦片”便呼吸困难、萎靡不振的瘾君子了吗?

如果将这些负面影响尽皆归咎时代发展太快,这显然不理性。因为科技并没有原罪。网络带给我们太多太多,它甚至可以将世界联系起来,放入手机这个小世界中,而所有手机持有者都是 “网民”一员。这时,理性地把握与社交媒体的距离,便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社交媒体,人们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闭门不开而览尽天下景。甚至有人戏言:“最美的地方莫过于朋友圈。”可见,相比起亲自外出旅行,人们更喜欢在家中,捧一台手机,备一盘瓜子,点开朋友圈,游遍全球各地。殊不知,“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风景再美,那也是别人的风景,而手机前的你对这番美景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闭关锁国”的沉痛教训已经告诉我们,困于一隅、孤芳自赏,就如同坐井观天,不知天之宽、之大、之无边无际,岂不悲哉! 21世纪的我们重蹈百年前的覆辙,岂不是“苟以网络之广浩,而从井蛙之浅见,是又在井蛙之下矣”?

在这社交媒体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应当认识到:网络始终只是生活的辅助,而不是必须。只有保持与社交网络的距离感与分寸感,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诚然,社交媒体并没有原罪,但有限的生命要求我们不能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消耗其中。只有理性把握好和社交媒体的距离,自己才能在喧嚣中有喘息的空隙,跟心灵来一场促膝长谈。

猜你喜欢
社交微信用户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微信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