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为民
[作者通联:山东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
【主题导语】
久居闹市,当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缩小了你活动的空间,当尘世的喧嚣惊扰了你的耳朵,当繁重的工作憔悴了你的容颜,当加快的生活节奏疲惫了你的身形,听任心灵的召唤,回到田园里来吧!看草长莺飞、桃红柳绿、袅袅炊烟;听雨打芭蕉、牧笛声声;与浮云聊天、与雨燕闲谈。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淡远,领略“青山郭外斜,绿树村边合”的清幽宁静,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静谧空灵……梦回田园,让你的心灵在这里休憩,让你的思想在这里放飞!
【选文一】
云朵是天空的脚印
王丹枫
对于天空来说,云朵是它的脚印,天空在村庄里走来走去,留下来的脚印挂在村庄上空。
在这个奇妙而温馨的地方,阳光永远不会热辣,因为它不忍心惊扰这样一个宁静的村庄,它只是偷偷地躲在云朵的背后,好奇地瞅着地面。那些云朵像一只只翻飞的蝴蝶,静静地飘荡在村庄的上空,很安详、很甜美、很有韵味……或许在它们看来,这村庄就是一朵硕大的花儿,里面有吮吸不尽的蜜汁。有时候飞机在村庄的上空一飞而过,天空就会多出一条长长的“哈达”,轻轻地飘着、飘着,然后落在了蝴蝶的翅膀上。
这是多美的画面啊,蝉翼一般透明,少女一样纯净。
早晨起来,露水打湿了太阳,这样的时辰是适合做一切事情的:割一回露水草,锄一块西瓜地,挑一缸井水……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因为在这个时候,炊烟是没有声音的,看家狗是没有声音的。这样的时辰是没法不放松心情的,什么都可以不去想,就像婴儿躺在母亲的怀抱里,让时间在温暖中静静地流淌。在这样的时辰里,千万不要大声嚷嚷,否则你会破坏这难得的宁静。还有,也不要在这样的时辰抬头看天空,因为这个时候的天空美得就像一杯鸡尾酒,会将你立刻迷醉在田埂上或庄稼地里。
晌午,村里人没有午睡的习惯,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他们看来,都可以变成沉甸甸的粮食。豆角该摘了,蒜也抽薹了,或者牛羊饿了,柴薪不足了,屋后的阴沟该清理了……这些都等着人去做。反正阳光柔和得很,做做歇歇,也不太累;就是真累了,一碗冰凉的井水下肚,浑身凉丝丝儿的,倦意顿消。
夜幕来临的时候,炊烟在村庄里弥漫,空气中都是木柴燃烧时散发出的清香。这时乡村便沸腾起来了,放学的孩童们在草垛上或禾堆上打闹着,或是带着小花狗满山疯跑,或是帮父亲牵着牛羊,一律都把欢快的笑声最大限度地释放;年长的婆婆或年轻的媳妇把炊烟升腾起来后,又连忙从屋里跑出来,用双手支起“喇叭筒”,亮开喉咙大声地招呼着孩子回家吃饭;牛儿、羊儿、狗儿也跟着凑热闹,或是大声叫着,或是尽情地撒着欢。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这就是乡村最本质的声音,就是乡村的乐章。
村庄很小,踏踏实实的日子被村里人牢牢地攥在手心,从指间溢出的是一些看得见的幸福。村庄又很大,大得让我的笔尖无所适从,无数个句子的总和也够不上一抔泥土的重量。因为,我就是那泥土里长出的一棵芽。
(选自《文苑》)
【解 读】
文章的标题新颖别致,情味十足,颇能吸引人的眼球。再看文章的内容,在作者笔下,天空悠闲,太阳多情,云朵安详,村庄恬静,以此为背景,那些淳厚质朴的山民们的劳作,孩童的嬉耍,妇女们的招呼,便都平添了一份诗情画意。在作者笔下,村庄的生活看似平淡,但又是丰富而鲜活的。于是,一幅恬静闲适的乡间生活画卷便就此绘成,表现了作者热爱村庄,对养育自己的村庄的无限敬意。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文章的构思可谓巧妙。
【选文二】
走进田间
张之奎
走进田间,就从心的最深处升腾起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像久离母亲的婴儿再次闻到乳汁的甘甜,这亲切用语言竟说不得,是没有适合的文字,是掌握不了这亲切的厚度。总之,有一种清晰而又模糊、真实而又虚渺的感觉,竟体味不着是这感觉孕育出莫名的亲切,还是这莫名的亲切升华了这无尽的感觉。走进田间,就可以呼吸到大地所散发出的特有的淡淡泥香,却寻不着这气息的根源,但随意走到一处,却又呼吸到。这气息就随着你的呼吸到体内,又散布了全身。于是,就有了一种畅然的甜丝丝的感觉,心里就有一扇窗子悄悄然地敞开,或闭上眼睛,或席地坐了,任这气息轻轻地抚触你的身体,抚触你的心灵。此刻你心里就装不下别的什么了,只有豁然,只有舒畅,就想到这地咋就这厚实,究竟蕴藏了多少香气。苞米、高粱一茬接一茬地长,又一茬一茬地割,咋就割不没呢?黄色的土地,黄色的皮肤,咋就一个颜色呢?究竟是土地孕育着土地,是人孕育着人,还是土地孕育着人,还是人孕育着土地,想着想着就溶化了。感觉不出是自己溶归了田间的土地,还是田间的土地溶归了自己,竟分也分不开了。但却体会到了一种重量,在天地间架一杆最大的秤,也无法称得出的一种重。你下意识地去触摸,拿起的却是满手黄色带着泥香的田间土壤,就有一种疑惑,有一种会意,爬上你黄色的脸,又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把手里的东西洒放回原处。
走进田间,有不加修饰的朴实的农人。农人立于田间,两手拿了镐头。噼里啪啦地打着土坷垃,闪着白色光亮的镐头就一起一落一落一起地在农人手中活跃着。打着打着就有大颗大颗的汗珠丢撒在或大或小的土块中。只一闪,就找也找不见了。有的只是数也数不完的土块随着一起一落的闪亮的镐头滚动。稍不留意农人就已扶了镐头立于地头,唇间已然多了一颗纸卷的老旱烟,正眯着眼睛意犹未尽地遥望一路打过的田地。有两颗豆大的汗珠儿顺着黄色的脸颊正往下淌,满脸的汗水和尘土之中混杂着满脸的激情、喜悦和期望。一时间你会觉得手心痒痒的,浑身有使不完的气力,双眼中也就有了一种期望。于是,就眼巴巴地盯着不远处的农人,盯住农人手中握的镐头,有一种思想呼呼地从心底直往上窜。
天蔚蓝蔚蓝的,地褐黄褐黄的。农人扶了镐叼了烟就立于其间。走进田间,是走进了豁然,走进了舒畅,走进了亲切,走进了自我的独立和完善。
走进田间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想做的,就只有用我们的心灵和真诚去感悟去呼吸。把我们以最原始的颜色、最原始的形态、最原始的方式,同田间叠印成一体。然后我们才可以放心地走进田间,同田间交谈,同生命交谈,同自然交谈。
我想,这生活最好就这样封存。走进田间,走进生命,走进自然。走进田间的感觉是真感觉。
(选自《野草》)
【解 读】
纵观全文,“感觉”一词贯穿全篇。走进田间,作者获得的,是亲切的感觉、豁然的感觉、舒畅的感觉、沉静的感觉、满足的感觉、期待的感觉……作者娓娓道来,牵引着读者不知不觉地走进了他营造的意境。于是,读者于不自觉中接受了他真切而独特的体验:“走进田间,是走进了豁然,走进了舒畅,走进了亲切,走进了自我的独立和完善”“走进田间的感觉是真感觉”。作者的体验细腻而真切。文章卒章显志,水到渠成的点旨,鲜明而深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选文三】
村庄里的诗歌
夏正平
夜的帷幕终于被掀开一条缝,太阳从这缝隙里呼哧呼哧地缓缓挣了出来,大概用了好多的力气,涨出一脸的红晕。此时,我父亲正荷着他的那把老锄头,走在羊肠似的田埂上,巡视他的土地和庄稼。稻禾已开始抽穗,腆着大肚子,羞涩地和我父亲打着招呼。它们跟我父亲说,秋凉稻花香,水稻要水养。父亲呵呵地笑着,心里说,小孩儿还跟我讲条件呢。他抬起头,看到太阳已跃出地平线,如搽了胭脂一般挂在树梢上,也不禁吟了一首诗,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躲在稻田里的青蛙听了,抬杠似的呱呱叫道,老哥,你又不是神,你还能呼风唤雨?我父亲佯怒道,九月田鸡叫,十月犁头跳,看你这乌鸦嘴还能叫多久?伏在稻叶上的晶莹的露珠听着它们的打趣,笑得肚子都痛,纷纷从稻叶上滑了下来。
真有一阵风吹过来了,笼罩在田野上的淡淡簿雾已被风吹散。远处的村庄里,身穿锦袍的大公鸡正威风凛凛地站在草堆上歌唱,那嘹亮动听的歌声让小母鸡们癫狂不已。伏在水塘里的老牛看不惯公鸡的做派,像九斤老太一样“哞哞”嘟囔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狗心里也不平衡,阴阳怪气地附和老牛道:“主人让它司晨,它就捡到鸡毛当令箭,真当自己是领导了。”鹅和狗素不和睦,听到狗这话,忍不住说:“你也不是好东西!”
村庄里的早晨永远是这样的热闹,走近它,细细地听它的声音,用心去感受它,就会发现,在村庄里哪怕是一堆粪都散发着诗的醇香。十岁的我此时正背着粪筐,等捡了满满一筐,才唱着歌回家吃早饭。我唱的是这几首歌:人靠饭饱,田靠肥料。粪是劲,水是命。人是铁,饭是钢,田里无肥难打粮。
这时母亲已从村外的荒坟地里割了满满一篮嫩生生的猪草回来了。几头圆溜溜的猪见了,欢喜得直哼哼。但它们却不会吟诗,它们没有创造性。母亲却把它们当个宝,看它们的眼神都是那般的柔和慈祥,诗情由此大发:“种田不养猪,好似秀才不读书。”
红彤彤的懒阳已爬到了头顶,空气也随即变得燠热起来。知了热得受不了,躲在树荫里喊救命,可是与天地相通的稻禾却嗅到了雨的气息。它们欢笑着,对父亲说:“老哥,你真神了。说风有风,说雨就有雨。”
“那还用说?”父亲一脸的得意。说话间,刚才晴朗的天已是风起云涌,村子里也乱了套,鸡飞着狗跳着往窝里跑:“兄弟们,快躲啊!要下雨啦。”
乌头风,白头雨。一阵滚地的疾雷过后,大雨便跟着下来了,父亲脸上乐开了花,这是老天给他落的白米啊:处暑头上落白米,秋分稻秀齐,寒露收早稻,霜降一齐倒。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诗意地过去,很快到了金秋,广袤的田野上一片金黄。父亲豪情万丈,吟道:“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九成收。”这时候,鸦雀、田鼠早就忙着收获了。若问它们为啥要不劳而获?它们的回答比你都理直气壮,我们也是这土地的主人啊。
春种一粒,秋收一担,土地神对待勤劳的人总是这样宽厚仁慈。此时,在我被泪水模糊的视线里,老牛正驮着黄澄澄的收获,驮着农人对天地的颂歌,慢慢地消失在夕阳里……
(选自《扬子晚报》)
【解 读】
父亲的一天就在和自然生物的对话中度过,父亲的一生就这样在四季轮回中走过。一切都那样自然,他已经和自然和土地融为一体。文章语言朴素清新,在淡雅的乡村风景中,一位农人从容辛劳的身影如在眼前,表现了乡村人对土地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拟人手法和对话的运用,使乡村显得生机盎然,热闹异常,给文章增加了不少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