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炯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冠心病、高心病心律失常是临床中较为多见的一种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其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临床并发症[1-2]。本次研究就针对临床中胺碘酮注射液对该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将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以及高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从中选取患者48例,通过抽签将患者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2~62岁,平均(58.78±3.14)岁;研究组患者24例,男12例,女12例,年龄43~63岁,平均(59.52±2.69)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安排患者进行卧床休息,给予抗凝、吸氧等相关治疗,纠正其酸碱失衡以及电解质紊乱情况。然后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将盐酸利多卡因输送给患者,药物常规剂量为50mg,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的调整,但是药物剂量不得超过150mg,患者滴注时间持续24h,滴注速度为2mg/min左右,滴注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心律进行监控,以免出现异常情况[3]。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同样进行常规的检查工作,了解其情况,给予其相应的临床护理,但是在临床治疗中患者选择使用盐酸胺碘酮进行相应的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150mg的推注,推注应当在10min内完成,观察患者用药后情况是否出现改善,如果不理想则再次进行2次重复治疗,之后将用药方式改为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为1mg/min,待患者的心律稳定后要持续进行24h的静脉滴注[4]。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记录,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疗效判定:①显效:患者的各项症状消失,患者心率恢复正常,室性前期收缩改善较为明显,降幅超过90%;②有效:患者的各项症状、心率情况以及室性前期收缩均出现改善,但是降幅在80%~90%;③无效:患者情况无任何改善,心率<40次/min或者超过120次/min。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使用SPSS 22.0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可认为本次研究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24例,治疗显效12例(50.00%),治疗有效7例(29.17%),治疗无效5例(20.83%),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17%;对比组患者24例,治疗显效5例(20.83%),治疗有效10例(41.67%),治疗无效9例(37.50%),对比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50%,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比较,χ2=6.726,P=0.009,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之对比组要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研究组患者得到了更好的治疗。
冠心病、高心病心律失常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情况,并且患者会有一定概率出现合并左心衰的情况,使其生存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5-7]。同时由于经济水平的变化,居民出现了许多不健康和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加之生活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导致临床中该病患者的数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增加,最终导致临床中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出现了提高。如何对临床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进行有效的治疗成为了临床中研究的重点内容[8-10]。
盐酸胺碘酮是临床中的一种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其具有Ⅰ~Ⅴ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该药在进入患者的体内后,会通过阻碍患者体内的钾离子流动,实现延长患者的心肌细胞3相动作电位的目的,进而使得患者的心室、心房肌纤维动作电位以及不应期等得到延长,增加心房与旁道组织的传导时间,实现了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使得患者的心率得到了稳定。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使用盐酸胺碘酮进行治疗后,其临床疗效较之对比组患者要更好,显示盐酸胺碘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1]。
综上所述,在临床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胺碘酮注射液的疗效更好,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