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旺玺, 王长通
(中原工学院 学报编辑部, 河南 郑州, 450007)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近段时间国内期刊界热议的话题,也是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为出版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8月5日,由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目标瞄向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相关政策出台,必能加速推进国内一部分有影响力期刊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协经过统一部署,2018年开始探索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试点成果发布制度,2019年试点工作已扩大到15家全国学会[1]。科技期刊出版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助推器。目前,一些“双一流”高校已经出台培育世界一流期刊的政策或办法。2019年6月,山东大学制定了《山东大学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培育计划》(又称“强刊兴学”计划),将科技期刊建设纳入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和事业发展规划[2]。浙江大学为配合“双一流”建设,制定了高水平学术期刊建设资助项目计划。该校学术期刊工作领导小组在2019年6月21日的专题会议上,将38种期刊列入浙江大学高水平学术期刊建设资助项目。四川大学的出版工作者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一流科技期刊而努力奋斗》报告中强调,要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坚守努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的初心[3]。许多科技期刊工作者针对高校学报对“双一流”建设的支撑作用,以及学报与学科建设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地方高等学校的学报大多为普通科技期刊,在国家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大方针下,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本文基于国内科技期刊发展的大环境,以《中原工学院学报》为例,深入思考地方高校学报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努力付之于学报管理的创新实践,旨在不断提高学报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新闻传播和期刊编辑出版是政治性特别强的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用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才能使地方高校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地方高校学报中科技期刊,同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一样,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计划性、系统性、规范性,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要汲取相关期刊在政治方向方面曾出现问题的教训,结合具体出版工作和编辑岗位培训实际,在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和学报主办单位党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切实提高学习效果,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地方高校学报工作属于意识形态工作,学报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之一[4]。《中原工学院学报》编辑部为了强化对意识形态风险的防控意识,在日常出版工作中把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放到首要位置,坚持底线思维,制定了《中原工学院学报关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办法》《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制度》,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学报编辑部担负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坚持负责人亲自抓,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增强编辑部全体人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经常性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及时有效地加以应对,认真辨析所有来稿。同时,加强对学报编辑部党员的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及党外人员的意识形态工作教育指导,定期组织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专题培训学习,包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规党纪、宗教观教育内容等,严格编辑出版工作流程管理,坚持“三审三校”制度,确保在每个工作环节把责任落实到人,在按责任流程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将稿件意识形态把关环节前置,并在组稿、初审、复审、终审、编辑、排版、校对、印刷等环节加强检查把关。
制度严格,管理到位,使每位编辑对每篇稿件都能认真听取审稿专家和相关业务指导部门的意见,确保期刊质量达标,在意识形态方面不出问题。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出版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有关期刊出版的法律和法规性文件,地方高校学报的编辑必须认真学习。通过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全面依法治国理念,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落实到编辑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期刊编辑出版的相关法律法规,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党关于民族宗教的新闻出版政策。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是包含稿件选用和内容编辑的综合过程,责任编辑对每个环节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有清醒认识,自觉遵守,将面临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5]。除此之外,地方高校学报的编辑出版还应严格遵循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和其他规范,如《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使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规范化与标准化。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与美英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学术质量、数字出版和传播能力等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任胜利等通过系统分析我国科技期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现有期刊管理体制下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6]。张鹤等在提出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原则的同时,认为只有明确定位,确定办刊特色,循序渐进地走内涵式发展和长远发展之路,才能取得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内容为王,质量第一,就必须清楚所载内容、论文学术质量(这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与高水平的编辑质量共同构成了高质量期刊的核心要素[7]。通过提高论文学术质量、编辑质量、期刊出版质量和对外服务质量,科技期刊将从整体上得到高质量发展。
地方高校学报,要高质量发展,就会想到办成核心期刊。基于现状,《中原工学院学报》编辑部全体成员已形成共识,瞄准武汉大学核心期刊的指标要求,努力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精品期刊”“国家一级学报”“一级期刊”等都是第三方评价期刊的称号,并没有明显的级别高低差异。但不同的评价机构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会对科技期刊产生不同的分级。办高质量学报的核心要旨是提高科技期刊的服务能力和综合影响力。不同的科技期刊,发展历程及现实条件迥异,每个地方高校学报都应该有与其相适应的发展路径和方案[7-14]。高福认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需要清楚办刊的初心和使命,明确办刊定位,推动差异化发展[15]。例如,《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以高起点高质量的办刊理念,确定了办成铁道领域有影响、国内知名的学术性刊物的发展目标[16]。
办高质量的学报,不是一个新话题,而是新时代的新任务。《中原工学院学报》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和把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情况,向办刊获得突破的地方高校学报学习,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策略,创新办刊理念[17-18],以入选“核心期刊”为争创目标,以有效提升稿源质量为现阶段任务,逐步加大优质稿源或约稿稿件的录用比例。
稳步高质量发展是第一位的,但发展模式和内涵可以是多样的。真正做到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办出有特色的学报,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提高其服务于教学科研的能力和水平,才是正道。高福认为唯一性和特色是科技期刊办刊人应该始终追求的目标[15]。实践中,一部分地方高校学报从综合性到专业化的转型[19],走出了学报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通过特色栏目建设,迅速撕掉了地方高校学报非名刊、综合刊、千刊一面、“全小散弱”的标签。有专家在学术报告中提出,不同栏目对被引率影响很大,可采用CNKI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进行办刊要素分析,通过出版内容结构、稿件质量、出版物时效性、作者分布等对高被引和低被引论文进行对比分析,有针对性地增强学报的特色,扎实推进办刊质量的提升。梁赛平认为在建设特色栏目时,地方高校学报应考虑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特色专业、知名学者、校企合作等诸多因素[20]。
“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是高校学报必须坚持的办刊理念和方向[21]。《中原工学院学报》应通过特色栏目建设,有的放矢地强化学报特色,不必在短时间内争总体上的领先水平,而要在某个栏目的建设质量和影响力上争创首屈一指,逐步成为叫得响、有内涵的科技期刊。这正是快速提高地方高校学报影响力的有力抓手。
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及其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都与编辑直接相关。编辑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作为最基本的要素,对办高质量学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2]。长期或一定时期观念固化形成的工作模式,会导致编辑自我思想封闭、自以为是或上进心懈怠。编辑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才能不断提升期刊的编校质量。编辑应具有政治敏感性,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23]。此外,学报编辑还要培养危机意识,适应高等学校高水平发展和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充分认识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让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使自己得到不断发展,取得成功。学报编辑每年必须发表文章,或参加各类编辑赛事活动,尽可能多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钟晓红研究认为,有心的编辑在一两年内通过积累工作经验,其编辑能力可能会超越工作十余年但无心提升业务能力的编辑[24]。学报编辑对所学所得及时总结归纳和整理加工,结合工作感悟进行学术提升,即可写成具有一定水平的编辑学术论文。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编辑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学报发展的很多困难和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在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方面,《中原工学院学报》编辑部陆续修订完善了《稿件管理制度》《编辑出版流程》《编辑准入制度》《编辑部审稿制度》《学报编辑部主任岗位职责》《主编、副主编岗位职责》《责任编辑岗位职责》《编辑培训制度》《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制度》。通过建立良好有序的工作环境,实行目标管理,执行主编(副主编)和每位责任编辑在每期学报编辑出版之前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高校学报是定期编辑出版发行的,讲求的是结果与时效。在这方面,每位编辑都应承担一定的工作压力。为进一步优化“三审三校”流程,《中原工学院学报》编辑部实行科学管理,在明确分工的同时加强协作,发挥组合效应,通过“三审三校”流程单管理明确每个环节每位编辑的责任。在具体工作中发现,部分稿件含有作者个人提供而未经证实的地方经济对比数据;含有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法院判决案例的原被告双方具体名称;含有不合伦理、不切实际的科技现象描述;含有不当描述的来自网络的广告插图;等等。为此,学报编辑部必须加强内部监控并从严掌握,对这些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文章严格把关。
针对有的编辑在最后一次校对时大幅度改动发排稿、以审代编和以编代校,甚至把编辑和校对工作混为一谈的现象,学报编辑部可通过编辑教育和学习、流程优化、提高效率、缩短编校周期来有效解决。《中原工学院学报》针对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开通稿件处理和出版的绿色通道,加快优质论文的出版速度,以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发表优秀稿件。与此同时,要求所有编辑都能及时准确地处理来稿,耐心与作者交流和沟通,精雕细琢每篇稿件,让学报上发表的论文篇章结构、语言文字、科学逻辑等更规范,并凸显其学术水平。
目前,无论是重点高校还是地方普通高校的学报,都面临一定的发展困境,或多或少表现出发展动能不足,缺少优质稿源,主动来稿的数量少、水平不够高、质量比较差,自然科学类学报的稿源尤其不足。论文作为科技成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目前以SCI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下,在非中文核心期刊的学报上发表论文产生的效益不突出,在年度考核、工作量计算、职称评定中作用不大。因此,地方高校学报中非核心期刊对作者的吸引力不大。
在期刊领域处于平原或低洼地带、基础较弱的地方高校学报,迫切需要准确定位,加强期刊内容质量建设,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报上台阶、上高地。《中原工学院学报》除约稿外,每期稿源略显不足。为丰富稿源,吸引高质量论文,编辑部制定了如下措施:重要论文快速发表;单篇约稿;组稿策划并约稿;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组稿,交流约稿;优稿优酬;实行开放获取;维系和培育核心作者队伍。
《中原工学院学报》的编辑出版实践表明,约稿的下载次数远远高于普通来稿。因此,必须下大功夫,想方设法组稿约稿。可有针对性地约稿,灵活地采用电子邮件、办公在线或微信等各种组稿方式,给作者投稿提供便利,提升与学报内容相关领域的教授、博士、研究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投稿积极性。学报编辑部通过积极联系校内各有关教学院系的作者,加强与校内纺织研究院、先进材料研究中心、信息研究院的合作,跟踪优秀作者团队,与专家成为益友,稳定了学报“纺织服装与新材料”“航空航天与机电工程”等特色栏目的稿源。
对编辑出版流程的优化有利于明确编辑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和编辑质量。抓效率,对做好工作特别是具有很强时效性的学报编辑出版工作非常重要。这里以审稿为例,讨论在坚持审稿原则前提下灵活安排审稿,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审稿是所有期刊编辑处理文稿的必要环节,专家审稿是保证期刊学术质量的有效方法。审稿能够有效提高编辑对稿件的认识,进而决定是否录用稿件。编辑可根据审稿专家的建议,对拟录用稿件提出修改意见,为作者进一步修改完善论文提供参考,以提高录用稿的学术水平和文字质量。但是,审稿专家对稿件的评判标准不可能一致,同行专家的要求通常较高,用核心期刊的审稿筛选标准来衡量普通地方高校学报的稿件水平,必然导致大多数来稿被归入退稿范围,或返回作者做较大程度的修改[25],这样就很难保证学报的正常出版。因此,在稿源不足的情况下,审稿环节不能片面僵化地以专家的审稿意见为准,而应考虑学报现有稿件录用率,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意见。在工作中,编辑应管控审稿的质量和时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注重优化和调整工作细节[26]。对于社科类稿件或牵涉意识形态内容而把握不准的稿件,要安排审稿专家审稿;对于理工类稿件,通常要合理地安排外审专家,并告知明确的审稿目的和任务,以缩短审稿时间。但对于主编能把握的个别稿件,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省去专家审稿环节(作为一个过渡性措施来处理),而直接进行编辑加工,以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学报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推广与运营可有效建立品牌栏目,拓宽读者群,增加浏览量和下载量,提高知名度甚至学术影响力[25]。网络的发展改变了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带来了新的以人为本的阅读方式,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将进一步助力科技期刊的发展。许多知名期刊社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融合创新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张莉等分析了微信订阅号对高校学报发展的意义,针对高校学报在使用微信订阅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学报应有效搭建微信订阅号,从用户需要出发,增强用户黏性,积极与用户互动[27]。
通过大量调研,对媒体融合创新技术有效应用的措施包括:一级网站建设;PubMed数据库免费全文链接;租用国际知名网络平台;与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和研究机构建立友情链接;优先数字出版;设立中英文双语网站;支持新媒体移动阅读;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开放获取(OA)办刊;等等。对于《中原工学院学报》来说,在采用三才编辑出版系统挂靠学校网络中心的基础上,目前最容易实施的是将微信订阅号作为期刊的公众平台,完善订阅号的使用功能,以提高学报的服务活跃度和知名度。
张旺玺等以服务学科建设为导向,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28]。因此,高校学报应准确定位,明确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以持续强化特色栏目建设为引领,在吸引优质稿源方面下功夫,通过编辑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升,提高学报出版质量,充分展示最新学术成果,扩大学报的影响力,以有效服务于学校的学科建设。在办刊定位和发展方向方面,学报应与所在高校的发展战略与办学目标保持一致[29]。
《中原工学院学报》抓住特色栏目建设这一核心要素,重点依托学校优势学科打造特色栏目,在为优势学科提供良好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建设的同时,注重提高学报自身的质量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围绕学校的“十三五”规划,以“更名大学、博士授权”奋斗目标为引领,按照学校“一体两翼、三条道路、四轮驱动”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配合重点学科建设,着力打造根据学校情况与区位优势选定的特色专栏。其中,有的特色栏目是经过不断凝练而形成的,如从“中原文明”到“中原文化”,再到“中原经济与社会”。
学报编辑部积极参与相关科技期刊研究会和学会的学术活动,通过各级各类学术交流,与知名专家联系,向同行学习,同时鼓励各栏目编辑通过参加学习和培训,有效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从平时与学校师生的交流得知,不少教师和研究生对学报的了解有限,不知道学报除了发表论文还能为师生提供哪些服务。为此,学报编辑部主动加强与校内各学术团队的联系与互动,通过交流,加强合作,提高学报服务于学校科研和教学的能力。学报编辑部结合学校在国际化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及“中原经济与社会”特色栏目建设要求,及时约稿并刊发了关于河南高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研究性论文《新时代河南高校全面对外开放发展的思考》[30];针对扶贫工作中学校开展的“以学科优势真扶贫,促进产业发展稳脱贫”行动,主动邀约由学校选派的方城县广阳镇新集村第一书记撰写学术论文,介绍中原工学院帮扶当地农民发展葫芦产业所取得的先进经验,使其成为教育扶贫中,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取得突出成效的一个典型案例。
当前,地方高校学报高质量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2015年底已有人口中1.7亿人受过高等教育[31]; 2017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继续增长,达到8 705万人,R&D人员403.4万人年, R&D研究人员总量达到174.0万人年,研发人力规模居全球首位[32];2018年在校大学生3 833万人(数据来源于国家教育部2019年2月26日新闻发布会资料)。学报的潜在作者队伍迅速壮大。2019年9月25日,由中国科技网和科睿唯安共同完成的《筑梦七十载,奋进科研路——从全球学术文献数据看中国科研发展》报告在北京发布。该报告显示,我国大陆2006年科研论文的产出量首次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二,且近年来论文产出的增长率明显超过了美国,产出总量与美国的差距逐年缩小。论文数量是科技期刊出版发展的现实基础,我国科研论文产出总量的迅速增加为地方高校学报开拓稿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国家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大环境下,地方高校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发展的大趋势,不断加大对所办高校学报的投入和政策性支持,给予更多的激励政策,可通过设立出版基金、提高科技成果工作量补贴等,激发广大师生向学报投稿的积极性,以进一步促进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学报的高质量发展。
在媒体融合大趋势下,《中原工学院学报》在采用新技术辅助编辑出版、多媒体发行和内容推送方面做得很不够。学报编辑部应加强对编辑出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研究,借助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学报发表的文章,采用媒体融合创新技术实现学报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应积极联络各种科技期刊数据平台,增加收录学报的数据库数量,不断扩大学报的影响力。编辑应有学习的动力、开放的思想,建立“互联网+编辑”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理念,把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最新技术应用到学报编辑出版的具体工作中。
在国家建设一流科技期刊和学校“四轮驱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中原工学院学报》编辑部必须顺时应势,在学校给予必要支持下,明确学报办刊定位,牢记高校学报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宗旨和初心,充分认识学科建设对学报发展的重要性,强化服务学科发展的意识,密切关注学校各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加强与优势学科团队、特色学科学术带头人的沟通与交流,想方设法获得优质稿源,发表最新的学术成果,逐步形成学报的名栏和特色,在建设高质量学报的过程中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发展,为学校实现“更名大学、博士授权”的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