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研究

2019-01-30 05:07任志英彭育辉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19期
关键词:卓越校企教学质量

任志英 彭育辉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福建福州 350116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工程类专业的重大教学内容的改革。项目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各地高校的重视,该计划为期十年,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每一个学科专业都需要从教育教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标准等角度进行系统的教育变革。同时,为了促进“卓越计划”的实施,推进学校专业培养方案的落实,教育部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改革—落实企业学习阶段—专业认证”共计5个阶段指导各高校开展工作,并于5~10年内完成检查[1]。

福州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第一批加入国家“卓越计划”,目前正式进入专业认证环节,其中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卓越计划”的顶层设计,是顺利推进“卓越计划”的核心,也是教育部检查的主要内容,绝大多数高校对于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的制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研究与规划,以建立合理、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2]。本文将围绕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点和要求,结合已制订的《福州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当前教育部提出的专业认证中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企业培养方案等角度,探析如何构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尤其是企业教学质量)保障及其评价的新体系。

1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卓越计划”的要求具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相关企业或行业需要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教学需要按通用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进行工程人才的培养;三是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需要得到强化培养。结合这三个要求,研究开展了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旧存在如下的问题。

1.1 教师较重视理论教学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到位 课程的实用性不够

虽然教学计划中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学生的主要精力依旧在理论课程学习,且学习任务重,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实践;另外,实践性学习氛围不浓,学生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而从教师角度而言,因为多数教师都是一毕业就到大学教书的博士生,与企业的实践环节严重脱节,虽然有带学生到企业实习的经历,但自身投入企业生产过程的时间少之又少,往往对企业的制备工艺、产品标准等了解不透,无法很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1.2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人才缺乏认知培养的经验 学生能力提升成效不大

虽然当前的“卓越计划”要求学生到企业中进行3~6个月的实习,但学生进入企业后,或是缺少专业师傅的指导,或是缺乏对在企业中学什么、如何学的必要认识,以至于学习积极性不高,总体上学风不好,厌学情绪较严重。主要原因除了校企对于联合培养缺乏经验之外,更大的原因是企业无法留下实习的学生成为真正的员工,或留下的学生极少,这使得企业不想投入更多精力甚至不想继续联合培养,导致在校教师靠人情找企业让学生实习,而失去了原有的培养意义。

1.3 学生个性化教育和学习自由度不够 学分制的精髓并未得到贯彻落实

当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实施不够深入,特别是关于动手能力方面的学分设计不够灵活,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实践中;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工程实践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加上学校对于企业实践环节并未有强行的考核制度,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在工程中应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2 改进措施与方法

根据当前我校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难发现,要想使计划顺利实施就必须突破两个瓶颈,一是要突破高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的传统机制;二是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的保障和评价体系。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目的与要求。为此,本文在总结目前已经开展的校企合作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推动校企人才培养的合作,重点探析如何通过企业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如何突出企业学习在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作用,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企业教学团队建设。

2.1 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2.1.1 课程内容的更换

为了有效地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3~3.5年在校内学习+累计0.5~1年在企业学习”的培养模式,亟须打造一批工程教育特色的课程[3]。通过邀请企业中技术与管理方面的骨干人才对传统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正,新增定向选修课,如能结合企业中实际的安全生产问题、企业现场关于工种作业的具体内容、企业设备的安全检验技术、产品质量体系认证的认识等;并加强工程类的管理内容,开设一些管理类的选修课,如课题项目论证调研、企业销售与成本核算、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生产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等。通过这一系列与企业相关联的课程内容,丰富提高学生对企业实际工作内容的认知度,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车辆领域的相关设计、技术研究等工作,进行项目管理与思路创新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2.1.2 课程体系的更新

以“整体性教育”和“理论紧密联系实践”为方针,重新制订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在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启动校企导师联合执教,以“面向工程、拓宽基础、提高能力、重视应用”为原则,制订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对现有课程知识点的深入分析,找到学科知识与企业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围绕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开发教学流程和模式,以企业实际项目为导向,实践任务为驱动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在对课程知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的结构特点,将之与传统汽车构造对比分析,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此外,适当微调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及实践环节的内容,将方程式赛车的基本构造穿插于汽车构造课程建设中,既是对传统车辆构造知识的一种补充,又是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的动力。

2.1.3 教学方式的创新

在探索开设应用型课程的同时,采用“核心课程内容拓展+企业岗位素养训练”的方式。积极调研各大车辆生产企业,掌握最新车型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修正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更新与优化课件,突出工程实用性。同时,结合课程多举一些工程实际问题的例子,以工程案例为中心进行教学,把课堂内容精选搬到生产现场进行授课。新增企业相关岗位素质的训练环节,通过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相关项目、课题的开发与设计中,构建在实践中进行工程理论学习的仿真环境,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综合岗位能力。

2.1.4 校企人才培养机制的革新

采用调研和评估等方式寻找新一批实力强、积极性高的企事业单位成立车辆领域的实践基地,共同制订企业实践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确保在企业学习时间累计达到0.5~1年。积极聘请企业内的高层次技术人才作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共同制订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具体做法为:进入大三后为学生配备双导师,根据学生情况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选定合适的培养方向,并为学生学习、实践和科技创新提供指导,以加快学生毕业后融入企业的速度。

2.2 构建教学质量(尤其是企业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的新体系

2.2.1 奖惩分明保教学质量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评估教学质量,设置专项奖学金和学分制。学生方面,校内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及文体活动,对获各类学科奖项的学生给予学分认定和奖励,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校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相关的课题或技术项目,对于期间完成的专利或小论文给予学分认定。教师方面,设立教师奖励政策用于鼓励和肯定部分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至少一年的工程实践训练,以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导师则通过试听、旁听等方式择优选择合适的人选进行授课。

2.2.2 考核方式多样促教学效果

考核方式多样化。通过科研项目合作或企业技术考核等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其中技术考核可以采用试卷笔试、调查报告、期刊论文、读书报告、设计报告、实验报告等形式,重在考核学生在企业中学习的实际收获和创造性成果,并强化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考核。积极鼓励品学兼优的卓越工程师实验班的学生参与到校企科研合作中,采取个性化教育和整体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设计更为合理的实验班学生的考核方式,按专业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进行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的学分认定,核发毕业证和学位证。实验班的设立根据学生自愿、学院推荐的原则,采取双向流动的方式。大一结束后进行选拔,配置一流的导师队伍,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平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允许学习困难的学生退出“卓越实验班”,回到原专业班学习,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3 结语

总之,福州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具有多年沉淀的办学经验、办学特色与优势,以及行业和社会的影响力,为了培养出更为优秀的车辆工程师,需要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高校与相关企业的紧密合作,统筹规划学生校内与校外(主要指企业)的培养方案,达到教育部提出的“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最终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批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创新实践能力强的车辆领域的卓越工程师。

猜你喜欢
卓越校企教学质量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