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芝华
为了加快教学改革的进程,必须大力建设生态型课堂,更新教育理念。生态型的课堂十分关注作为生态因子之一的“学生”的能动作用,它所追求的是学生的自然和谐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教者要转变自己以往的非生态的“主宰意识”,确立以教育对象为服务对象的生态型的服务理念,要在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面向知识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语文等方面体现服务理念,让学生经历自然生长过程,让学生获得促进生命成长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教育必须从人出发,把人作为教育的主体”。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指出“我摒弃任何主义与政治主张,我只想把出发点归之于人,回到人,只进行人的教育。”在这种以尊重人的价值为教育目的的时代,语文教师需要将目光投向受教育者个人在人性、理智、情感方面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自由、完善、和谐发展的个人。而这一切都是生态型语文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
因此,作为生态型课堂模式下的语文教师更要时刻提醒自己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而且是一个个有思想、有头脑、活生生的人。语文教师不能以自己为中心,片面地强调“教”,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长期以来,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为“教”而教的现象比较严重,常常采取强制性或奴役性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考虑得最多的是教什么,即教学内容,而极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需要什么,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哪些困难考虑得很少。像这种为“教”而教的课堂,教师往往迫使学生一定要按这种方式而不能按另一种方式去掌握学习对象,学生没有时间思考,而是被动地一味地接受,学生的思维往往被教师引向一个方向,在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上也就难以实现主体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个性化的发展。
因此,生态型课堂模式下的语文教师要确立一种服务理念,将主动权教给学生,要将自己从“主宰者”较色转变为“服务者”的角色,立足点要从习惯的从“教”出发转换到从学生的“学”出发,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为学生的“学”服务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他们学什么,怎么学,学的过程会碰上那些障碍,怎样帮助解决,怎样才能使他们发挥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有主动学习的时间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直接面向知识去获取知识。生态型的课堂教学对这种教学策略已不再青睐,而将目光投向另一种教学策略---面向知识形成过程去获取知识。所谓面向知识形成的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全面理解,并让学生在理解中去仔细体验这一知识得以产生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它在整个知识体系的相互联系等等,其目标是不仅使学生掌握到显在的知识本身,而且能让学生领悟到知识创造的技巧和再生知识的方法论。这一教学策略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知识形成教程作为学习的重心,使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中获得一种对创造精神的把握,从而提高个体整个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显然,生态型的课堂教学对这一种策略的关注和提倡,需要语文教师确立服务理念,为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服务,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创造热情对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诱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为学生更好的进行听说读写提供服务,创设展示、积极参与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抓知识的整体结构以及知识内部的相互联系,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独创性思维和联想的余地,从而更好地去体验知识而不只是一种单向的汲取结论。
生态型课堂模式下的语文应是生活的反映,内容非常广泛,举凡家庭、学校、社会、自然、文化、艺术等等,都可以通过语文得到直接的反映。有些文章看起来与生活关系不大,像寓言、神话、童话等,但它们通过作者大胆的联想和想象,也都间接地反映着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也是生活的反映。学生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当中,美好的感情、痛苦的经历、执着的追求、都可以通过语文反映出来;学生走出家门,来到大自然当中,美丽的自然风光、可爱的动物植物、瞬间的心灵感受,也可以通过语文反映出来。例如,我们阅读文章,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文章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是怎样反映的;我们练习写作,就是让学生理解语文又服务于生活。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直被压缩在课堂、课本这一狭隘的时空里,“螺蛳壳里做道场”,语文教学几乎要被窒息。早在50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就呼吁要解放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解放时间,让学生有空思考、学习、娱乐。当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指出,要变语文的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新老两代教育专家的共同呼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决不能封闭在狭窄的教室里,封闭在几十篇课文中,而让大片肥沃的土地荒废着。
所以,生态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教师确立服务理念,为学生服务,为他们打破横在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壁障,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语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语文与学生自身的生活、与社会活动的密切联系,把生活的意识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语文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带出语文课本,带出语文课堂,将学生带进大自然,带进生活,办报、办广播、办社团、参观采访、观察自然、进行社会调查等等,既让他们更广泛地接触生活,又可以使他们把自己的所学用于语文实践、社会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