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方法·示范
——《中学语文名篇新读》引领文本解读新方向

2019-01-30 06:18彭武胜
中学语文 2019年1期
关键词:实例中学语文博士

彭武胜

[作者通联:浙江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

近日从汲安庆老师的新浪博客上看到,他的新著《中学语文名篇新读》(以下简称《新读》)已经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笔者立刻从网上购得一部,先睹为快。这完全出于对汲安庆老师的无限信赖。汲安庆,福建师范大师毕业的文学博士,孙绍振、潘新和先生亲自授过课业的嫡传弟子,在《教育研究》《语文建设》《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等高级别的期刊发文500余篇,广受高校语文学者和中学语文教师的赞誉。书几乎在几天不眠不休之间翻阅完的,受益良多。

一、《新读》指明了语文文本解读“新”的发展方向

王元华有篇文章叫《语文失真源于解读文本的失语》,语文教师曾经教学全凭教参,不会解读文本,让人无语。但后来随着大家对文本解读的重视,于是人人对文本都有自己的解读,并美其名曰“多元解读”。这两种极端对语文教学的发展其实都是不利的。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方向不正确,就不会有真正合宜的教学内容。汲安庆博士在《新读》后记中介绍了自己文本解读的经历,他说:“文本解读,我大体走了 ‘文学解读—文化解读—教育解读—语文解读’的路径。”“通过多样化的解读实践,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语文解读 (遵循 ‘言语形式—言语内容—言语形式’的解读路径)的重要性,即不仅要引领学生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更要知道作者如何写的,写得怎样,这才是捍卫语文体性,辨识文本类性,开掘文本篇性,指向言语表现与存在的必由之径。”“因此,本书所说的‘新’,不仅是指对作者心灵世界、言语人格、文本中的文化意蕴开掘的出新,更指对文本篇性揭秘的出新。”歌德曾经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秘密。”汲博士把文本的解读定位在“语文解读”,“语文解读”的核心又定位在语文体性、类性、篇性的发现上,笔者以为是指明了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唯一正确方向。

二、《新读》传授了切实可行的文本解读的“新”方法

在《新读》的前面有两篇代序,其实是汲博士发表在权威教学刊物上的两篇论文。在这两篇宏文中,汲博士秉承着他福建师范大学老师孙绍振(孙老师有本这方面的大著《文学文本解读学》)的解读传统,执意要把文本解读的“金针”度与人。序一中,汲博士把语文解读中的关键——篇性开掘的方法托出一二:努力扣紧矛盾,层层揭秘。悉心寻找缝隙,一窥堂奥。序二中,汲博士谈及视角、融合与创造的问题。视角的选择要小而专,要关注整体性,要指向人;要想让解读实现与生命的融合,要善于抓住“有意味的瞬间”;而走向审美的创造,则要关注“熟悉与陌生的相乘”——越熟悉越陌生,美感越强烈;还要关注归纳与演绎的平衡……他把自己用过后觉得合用的方法全盘托出,希望每一名读者都能从他的书里获得文本解读的新方法,最后能像钱理群、孙绍振、刘再复等先生一样,能给自己发现的文本解读新方法命名,得到诸如“看/被看”结构,“把人物打入非常轨道”的“新”方法。

三、《新读》提供了中学语文经典课文解读的“新”成果

这本书最大,最丰厚的成果应当是汲博士穷十三年之力,在进行大量文本解读实践后得到的文本解读实例。实例分为“初中编”“高中编”“课外编”和“附录”四个部分,共计42篇文章。每一篇都在语文界的权威刊物上发表过,这就保证了每一篇文本解读的权威性和认可度。笔者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四部分,大多数篇目都是汲博士自己所提倡的“语文解读”的成果,笔者在写本文之间,特地请汲博士确认了运用“语文解读”途径的篇目,35篇正式文章中有17篇都是完完全全属于“语文解读”。附录中的7篇文章因为运用的是“教育解读”,尽管有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显示了其较高的质量,但为了防止对读者的误导,被特地放进了“附录”部分,以达到作者不遗余力倡导走“语文解读”途径的坚定决心。

不妨简约欣赏两个实例:

初中编的《传奇过度,人物何以挺立——说说孙犁小说〈芦花荡〉中人物塑造的概念化和个性化》,作者非常客观地指出《芦花荡》中,作者因为“传英雄之奇已经过度,直接导致了生活逻辑和情感逻辑的背离”,但又因为作者“孙犁文学创作的本能,或者潜意识却在无声而有力地纠偏”,这才在“另一个层面很有力地消弭着他小说创作的类型化和概念化”。应该说这个研究成果是非常“新”的,它通过语言形式分析,较客观而中肯地指出了孙犁小说创作上的得与失,这对小说怎么写是有非常实际的指导作用的。

高中编有《“退”,并非只是叙事线索——揭秘〈烛之武退秦师〉的意蕴层和形式层》,只要看看文章题目,读者也能发现作者文本解读的终极目标了吧,那就是文本的意蕴层和形式层。赖瑞云教授曾经指出:“文本解读和文本解读教学的全部重心应放在歌德说的意蕴、形式这两层,而不是在第一层,即‘人人可见’的表层上滑行。”汲博士抓住“退”这条线索,揭示以“退”串起了的一连串矛盾,通过对这些显性、隐性矛盾的冲突,作者的解读触及到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于是“深层感情的秘密”纷纷浮现,表现了“烛之武坎坷、落寞、悲壮的人生命运”。作者的分析没有止步,他进一步深入到语言运用形式的分析,指出烛之武言说的智慧:缓急有致的“唤醒”智慧,笃实有力的“换位”分析。这些就是歌德所说的形式上的秘密。

这些实例给中学语文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仔细研究这些文本解读实例,对我们理解“语文解读”的实质,学会运用解读的方法,都非常有帮助。

尽管《中学语文名篇新读》亮点多多,笔者还是想对汲博士提一点“新”的期望。显然,汲博士已经尽其力量,对语文教学走上正轨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但笔者这个一线教师还是期盼他在已经进行的大量文本分析实践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归纳或演绎出更多系统的、实用的、操作性强的文本解读方法,帮助每一位语文教师较快掌握文本解读的正确方法,让他们不惮于投入浩如烟海的文本丛林,猎获属于自己的猎物——语言形式的秘密。这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但是汲博士有“将硬写进行到底”的精神,相信在今后的岁月中能向语文教育奉上更多更丰盛的学术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实例中学语文博士
制冷博士来帮忙
迈进中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真境地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自助式”家庭作业的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神奇博士感冒了
博士蚊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
润博士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