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田 姜良秀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将以“网络通信与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但是,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教育和信息技术始终未能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成效不显著,以信息技术带动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未实现。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信息技术给学生构建了自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还可促进教育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习目标的选择、微视频内容的设定、微视频的录制和后期制作水平均影响信息化教学的质量,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微视频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而自主学习的质量又是评价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课下自主学习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而微视频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离线或在线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核心资源,清晰掌握本节课的某一知识点。这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势是能帮助学生依据自身学习情况随时补充知识和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是发展国内信息化教育的平台之一,合理施行翻转课堂可推动国内教育现代化发展。翻转课堂是一种“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它对微视频的运用,既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还打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拓展了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张锋认为在学校翻转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师生间、学生间的知识讨论和反思等形式来评价信息化教学的综合教学效果,通过评价反馈发展、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
2011年3月,教育部提出“教育创新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先导工作,应以优质教育资源、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逐步创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近些年,基础教育阶段的资源和学习环境建设已见成效,均为开展翻转课堂提供了保障。因而,翻转课堂模式将推动我国逐步实现教育信息化。笔者将现代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分为4个阶段:课前知识准备、课前传递阶段、课中内化知识、课后反思和课终综合评价(课前、课中、课后)。现以《圆柱和圆锥》为例进行课例设计。
当前,翻转课堂的多数课前学习资源均由教师自行录制,且依据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录制。课前通常把课前学习资源分为网络资源和教师原创资源两种,网络资源以MOCC资源和精品资源课为主;教师原创资源指教师以自身研究和搜集到的资料相互整合的PPT资源。借助上述资源向学生传授知识,网络资源和教师原创资源的整合使教师和学生既能有“共识”,又能有“不合”,促进师生在“面对面”教学中产生互动。
本阶段主要涵盖文案设计、视频录制及习题测试环节。翻转课堂的执行流程如下。(1)设计教案和制作PPT。(2)录制微视频,运用录制同期声、屏幕的形式,尽量还原键盘和鼠标操作过程,即教师选择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为视频录制内容,引导学生体验“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和面动成体”,并体会到点、线、面、体间的联系,通过旋转的圆锥和圆柱全方位展示两种立体图形的特征。(3)录制视频中应加入适当的注意点和关键点等提示性信息,以辅助学生掌握重难点。(4)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负荷量,录制视频时长应短于15分钟。(5)利用互联网和局域网创设学习平台讨论区和微信群以构建虚拟的学习社区,推送微视频和圆锥、圆柱相关照片资源并发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发送到教学平台,浏览评价其学习成果,借助课前讨论和答疑进行课前教学反馈,提高课前学习质量。
(1)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观看所录制微视频,参与教师设置的讨论、在线答疑任务,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双传递。(2)教师通过批改过关任务,掌握学生完成任务状况,分析其在线讨论、答疑情况,捕捉教学效果和学生遇到的问题。(3)提前1天在微信、QQ群内发布《圆柱和圆锥》的课内学习安排。
翻转课堂和信息化教学的整合可以迸发出智慧火花,体现在翻转课堂重视发挥集体智慧、人际协调同时运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可优化学科学习策略。翻转课堂可连接课前、课上学习,留给教师充足的时间进行课中“面对面”的教学活动。课中知识内化包括分享展示、课堂讲授、解决问题、小组讨论等环节,主要围绕课前微视频内容进行,用于深化、拓展、运用已有知识。
学习金字塔理论提到,“讲授知识给他人”存留率为90%,“听讲知识”存留率仅为5%。所以,课堂上先由学生展示课前的衍生性问题——“区分圆柱和圆锥”,师生、生生提问和答疑。运用以翻转理念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交互式应答系统”,了解学习进度,把握学习中所遇难题,如立体、平面图形间的关系;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如圆柱图形概念、圆锥图形概念,以此为基础讨论发现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并围绕圆柱、圆锥的典型特征和立体图形、平面图形间的关系;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课堂讨论,并在平板电脑内的交互式应答系统中绘制圆锥、圆柱立体图形。根据前面的学习互动,将“圆柱和圆锥”扩展到现实生活中,例如,漏斗、蛋卷、圣诞帽是圆锥形,笔筒、笔杆、水杯等都是圆柱形,引导他们感受到身边处处存在数学知识。
课后反思是针对课前、课中学习进行的总结,而合理的反思方式将极大地影响反思效果。所以,教师在推进翻转课堂与信息化教学结合过程中逐步了解学生课堂反思状况,最终采用了如下反思策略。(1)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绘制圆锥、圆柱图形,引导他们反思圆柱、圆锥的概念,并把握自身对概念辨析的思维变化进程,从而进行自我认识。(2)教师点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展示优秀作品。(3)总结、反思实施课程过程中与学生、教师之间互动而得到的新收获,针对有余力的学生设置拓展任务,实现知识巩固、拓展。
翻转课堂的评价体系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方式,不同于传统课堂中使用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它使用的是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互融合的模式,该模式可实时掌控各学习环节中学术的学业表现和学业成绩。形成性评价主要涉及线上、线下2种评价类型,线上评价包括检查视频学习任务情况、检查作业和测试以及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等。终结性评价涉及线上结业测试、书面考试评价,既包含学业表现评价,又包含对教师教学效果、教学能力的评价。
综合评价阶段包含学习评价、实践应用环节。首先,教师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入手,运用教师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方式衡量其课堂表现和问题回答正确率,客观评价学习效果,并通过该评价再次验证学生所学知识,修正其不正确观点。其次,依据学习评价结果进行知识升华,即进一步凝练、探讨课堂知识,再次梳理、总结整节课所学知 识的脉络,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关系”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这些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圆柱侧面和高在生活中的运用。
通过调查问卷中问题1“学生能否顺利完成课前微课中的任务?”数据可知,全班40名学生均能顺利完成课前学习任务,但是学生的完成任务程度各异,批改学生提交的课前作业也印证了掌握学习论,即只要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最佳的教学,多数学生均能得到优良的成绩。通过分析调查问卷中问题2“课前微课学习花费多少时间?”数据可知,近50%学生课前学习微课所花时间为半小时左右,而学习前15%的学生和后15%的学生所花时间可相差25分钟,在完成课前学习任务方面所花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汇总40名学生的课前微课学习情况,发现部分学生在微课学习时,出现重复观看或者暂停现象,这也表明翻转课堂模式在分层教学中具备正向作用。
运用随即访谈和调查问卷形式了解本班40名学生对翻转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调查数据显示30%的学生认为在该模式下的学习效果很好,49.5%的学生认为效果较好,仅有20.5%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无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会使其学习效果变差;80%的学生喜欢教师继续运用该教学模式开展日常教学,无学生反对继续运用该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对教学流程进行再造,也称作“信息化教学前移”,即学生课前自行观看教师的讲授视频。然而,翻转课堂的核心应是“信息化教学前移”后教师和学生需要做什么、如何做,深层次的协作、互动和探究方为翻转课堂重难点。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教育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这一教育信息化目标,倡导在自主、协作和探究学习中综合应用信息技术。但是,这些“加法思维”引发了部分学生不能借助信息技术深入学习知识和过多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成效。翻转课堂重视课堂时间分配,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