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 赵 超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 卞维刚
高效课堂、智慧课堂和生态课堂一直都是教师的追求.这样的课堂该如何打造呢?值得探究.笔者认为这样的课堂应该具有如下几个特征:从学生层面上讲,学习有动力;从课堂的表现形式上看,课堂有活力;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看,师生长能力.这样的“三力”课堂,才是最有效、最智慧、最具有生命力的课堂.那么,我们该如何打造高中数学的“三力”课堂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供同仁们参考.
学习需要动力,有了动力才可以激发学习的情感,学习数学也是如此.那么,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是什么呢?笔者曾经对所任班级的学生做过一次全面的调查,要求学生真实回答:我为什么要学习数学.调查发现,全班五十位学生中的四十几位学生不约而同地写出了同样的答案:为了高考.有的学生甚至在调查中附言:我从来不喜欢数学,我的数学中考成绩平平,但未来高考必须要考数学,所以我不得不学习数学,希望老师多多帮助我,让我顺利通过高考关.
“为了高考而学习数学”,很实际,也很现实,但又很无奈.许多学生正是在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悻悻心情中苟且学习数学,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高考要我学数学,假如没有高考,数学与我何干!这种心理如何纠正已成为数学教师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因为教师教得再好,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一切都是枉然.那么,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
首先,教师的数学课要吸引人,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数学是严肃的、严密的、严谨的,但数学教师却不可“数学化”.数学教师应该是数学文化的传播者.例如,在高一学习《集合》时,教师不能只讲“考试中的集合”,而是要讲广义的集合,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集合是如何产生的,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集合的历史,同时也了解了数学家康托.教师也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把学习内容改编成诗歌、小品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集合易错题的讲评中,笔者采用了让学生表演小品的形式,深受学生欢迎.该小品题目为《集合 说声爱你不容易》,摘录片段如下:
甲:金风送爽好逍遥,背着书包上学校.
乙:敢情这位是个学生.请问,今年上几年级呀?
甲:小生初中刚毕业,如今正在读高一.
乙:哦,是位高一新生.听说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可难多了.
机械电气设备电抗器故障问题较为常见,通常表现为电抗装置烧坏、冒烟及起火等。当电抗装置出现故障后,极有可能造成电抗器绝缘性能下降,电源泄露等,大大增加了维修风险,需相关维修人员对电抗装置进行及时维修,防止故障进一步演化为事故。
甲:的确如此!就说说刚学的集合吧.集合问题好“淘气”,说声爱你不容易.
乙:好“淘气”?此话怎讲?
甲:集合里面陷阱多,一不小心就出错!
乙:请具体说说!
甲:世上集合千千万,看清“身份”保平安.点集数集要分清,代表元素要看清!
例题设A={(x,y)|4x+y=6,x,y∈N*},B={(x,y)|3x+2y=7,x,y∈N*},则A∩B=______.
剖析:导致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集合中元素的含义,A、B中的元素是有序数对,即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故A∩B={(1,2)}.
甲:元素含义需把握,张冠李戴必致错!
乙:代表元素最重要,诸位你可要记牢!那么,集合里面还有其他陷阱吗?
甲:有!学习集合探元素,“一定二异三无序”:“二异”就是“互异性”,一山岂能容二虎?同一集合的元素,彼此不同和平处.
……
其次,要让学生知道,数学其实是很有趣而且很有用的.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高考为什么一定要考数学,以此来说明数学的基础性与实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处处让数学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与学生一起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还数学的本来面目,让数学“亲民”,让数学“可信”,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感.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它与世界人口增长问题联系起来,提出如下问题:
据世界人口组织公布,地球上的人口在公元元年为2.5亿,1600年为5亿,1830年为10亿,1930年为20亿,1960年为30亿,1974年为40亿,1987年为50亿,到1999年底,地球上的人口达到了60亿.请你根据20世纪人口增长规律推测,到哪一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到2100年地球上将会有多少人口?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学生必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为了解决问题去学习数学,他们会主动学习,而且学得轻松,必然学而有获.
教学,体现了师生的双边合作关系,没有师生互动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它只是教师“单纯的教”,或学生“单纯的学”,这样教学,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感受,学生也不知道教师接下来要讲什么,这种“教”与“学”脱节的教学模式,有悖于现代教学理念.现代教育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转变,摆脱死气沉沉的“教师教”的模式,转向活力四射的“学生探”的模式,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这时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改变,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与学生的关系是良师益友的关系.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只要教师正确引导,何愁数学课堂不会充满活力!
那么,教师该如何组织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呢?
首先,教师要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结构出发,将学习内容问题化,并将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来解决问题,人人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人人都能享受到成功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这堂习题课上,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
(1)什么是函数的单调性?涉及函数的单调性有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
(2)什么是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3)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一般会出现在哪些问题中?请举例说明.
上述三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有问题研究.通过合作探究,他们会发现许多问题,思维也会变得十分活跃,顿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此起彼伏,在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必然会收获满满.
其次,教师要敢于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一讲到底的教师,自以为讲了很多,学生也一定收获很多.其实,这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讲得再多,学生没有理会等于没有讲,反而是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实践证明,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给学生,这远远比教师“唱独角戏”效果要好的多.对此,笔者也曾经对任教的两个平行班做过试验,甲班的数学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师生双方偶尔互动;乙班的数学教学以教师抛出问题为主,学生自主探究,再次,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当学生无法解决有关问题时,教师加以必要的指导.经过半个学期的试验,两个班的学习气氛与学习效果产生了明显的差异,甲班上课波澜不惊,学习成绩平平;而乙班爱上数学课的学生成绩直线上升,他们喜欢讨论数学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数学成绩稳步提高,数学后进生没有了,数学尖子生群体是甲班的两倍.由此可见,要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更要把它落实到行动上,只有这样,才能真真正正的让学生受益,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
走进校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这样的横幅标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照亮了别人,却毁了自己.有人把教师比作铺路石,为了学生前行,宁可自己陷入泥里.这些说法唯独没有提到教师的权益.今天看来,这种提法未必科学,也未必可行.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同时也是为了教师的成长,教师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成就真正的教育,这样的教学才能做到“师生共赢”.
在数学教学中,师生合作的潜力时时有,处处有.关键看教师有没有开发的意识.如对于新授课,教师可以请学生根据即将学习的内容备课,从而使自己的备课更具针对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函数学习中的分段函数问题、抽象函数问题等,这些将成为教师备课的重点.对于习题课,教师可以与学生合作,共同提供例题与练习,再通过民主评议选定,从而使习题课更有效.甚至对于单元检测题组卷,教师也可发动全班学生组题,再选择其中的代表题型重新组卷,这样这份试题既有教师的辛劳,又有学生的智慧.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切陈旧的观念必将随风而去!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科学课堂观.“学习有动力,课堂有活力,师生长能力”或许就是科学课堂观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