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自然构建
——由一堂课引发的思考

2019-01-30 04:37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中学唐爱民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15期
关键词:骨牌多米诺红球

☉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中学 唐爱民

张奠宙先生说过数学有三种不同的形态,第一种是数学家在创建数学结构过程中的原始形态;第二种是整理研究成果之后发表在数学杂志上、陈述于教科书上的学术形态;第三种是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在课堂上出现的教育形态.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把抽象的第一、第二种形态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的第三种形态,即教育形态,其中构建自然流畅的教学过程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关键.最近,笔者观摩了一堂关于“数学归纳法”的公开课,纵观整个教学流程,发现还是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的.

一、教学主要过程简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故事情境:从前有个财主,虽有万贯家财,但几代都没人识字.这年,他请来一位先生,在家教儿子读书.先生上第一课时,先教写字.他写一画说是“一”字;写二画,说是“二”字;写三画,说是“三”字.教到这里,财主的儿子就把笔一掷,兴高采烈地跑去告诉父亲,说:“我全学会啦,我全学会啦!爹你快把老师辞退吧,不要破费钱财呀!”财主听了很高兴,真的打发走先生.过了不久,财主要请一个姓万的朋友吃酒,他就叫儿子起来写请帖.谁知过了半天,财主还不见儿子把请帖写好,便去催促他.儿子抱怨那人说:“天底下那么多的姓,他什么也不要,偏偏要姓‘万’的,害得我从早晨到现在,才写完五百画.爹,你说气人不?”

数学情境:12-1+11=11,22-2+11=13,32-3+11=17,42-4+11=23都是质数,于是就有人得出结论:任何形如n2-n+11的数都是质数?你认为这个猜想对不对?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以上两个情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归纳法、归纳推理的特点;另一方面,通过运算让学生认识到归纳法存在的缺陷,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必要的思维铺垫.于是,教师就可以自然地提出“对如何优化归纳法”的思考.

2.动手操作,发现原理

教师为每个学习小组发放了一副多米诺骨牌,学生在“玩”的同时思考:多米诺骨牌全部倒下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提出了:必须有一块骨牌先倒下、骨牌的间隙不能太大、骨牌要排列整齐、骨牌要光滑等条件.

经过教师的引导,最后得到骨牌全部倒下的充分条件:第一块骨牌必须先倒下;前一块骨牌倒下必须能够碰到后一块骨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同时发现隐藏在背后的数学原理,这样的一种发现方式对学生来说是“有趣的”,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抽象类比,形成方法

类比“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充分条件,可以得到证明上述结论的步骤.

第一块骨牌倒下:n=1时,等式成立;

前一块骨牌倒下后一块骨牌也倒下:n=k时,等式成立→n=k+1时,等式也成立.

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最后得到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让学生经历感受、体验、领悟、深化的思维过程,从而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的升华.

最后,进入方法应用环节.教师布置两道例题(证明等式、证明不等式),让学生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通过纠正学生的错误,规范书写格式.

二、引发的教学思考

作为高中数学的经典课例,有关“数学归纳法”的教学探讨一直没有停止,如何让教学设计更加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一直是广大一线教师努力的方向.虽然本节课的设计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总体上还是不够“自然”.

1.“数学归纳法”不同于“归纳法”

本节课不是概念课,也不是习题课、公式定理课,而是“数学思想方法”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一种全新的思想方法,并认可其合理性、科学性,教学难度不言而喻.但不论什么课型,教师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那么“数学归纳法”的认知基础是“归纳法”吗?两者从字面上看就差了两个字,看似是同一回事,其实不然.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是通过特例来发现一般规律,它的适用范围不仅是数学学科,而是所有的科学研究.而数学归纳法仅仅是在数学中用来严格证明某一类命题的数学方法.归纳法是以获得结论为目标,而数学归纳法是以“皮亚诺自然数大理中的归纳公理”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数学证明方法,追求的是过程的严密性.因此,归纳法与数学归纳法是有本质区别的.在本课中,把数学归纳法作为归纳法的一种拓展或者优化是值得商榷的.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学生把归纳法与数学归纳法等同起来,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2.“多米诺”骨牌不是数学归纳法的本质

在很多课例中,都把“多米诺”骨牌游戏作为发现、提炼数学归纳法的情境,教材也是这样处理的.但实际上,“多米诺”骨牌现象并非数学归纳法的本质.数学归纳法的出现要早于“多米诺”骨牌游戏,也就是说数学归纳法并不是从“多米诺”骨牌游戏中获得灵感的,只是类比发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中隐藏着“从一到多,从有限到无限”的数学原理,于是,就把“多米诺”骨牌游戏作为揭示数学归纳法的载体.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也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正如本节课中所出现的,在探讨让“多米诺”现象成功发生的条件时,很多学生却提出了“骨牌要排列整齐、骨牌要光滑”等类似的“无效”条件,这就充分说明了从“多米诺”骨牌游戏中提出“数学归纳法”有多难.

三、问题驱动,自然构建

那么本节课该如何设计?关键是要明确数学归纳法的本质.数学归纳法的本质其实就是“递推”,其证明步骤呈现的就是一个递推的过程.它的教学难点是如何从“有限”上升到“无限”,而数学中往往用“任意”过渡到“无限”,这就是证明步骤中为什么有“假设k”,因为“k”是任意的,任意都成立,从而推出所有都成立.明确了上述两点,本节课的自然构建也就不成问题了.

1.直面问题,引发思考

问题:已知数列{an}中,a1=1,且满足N*),计算a2,a3,a4,由此推测数列的通项公式an,并给出证明.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a2,a3,a4的值,让学生经历归纳猜想的过程;猜想获得公式后,引发学生对于如何进行严格证明的思考.并且,本题原本就包含了一个明显的递推公式,其作用就是利用an可以求得an+1,即已知前一项可以获得后一项的结果,学生经过运算,不断地经历这样的一种“递推”的过程,然后教师再进行适当引导,类比就很容易从形式上与数学归纳法建立联系.

2.联系生活,发现原理

上述问题已经具备了提炼数学归纳法的基本要素,但要让学生直接从中得出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显然难度太高.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可以降低思维难度.

摸球问题:一个袋子里面装了很多球,如何确定里面装的全是红球?

问题1:摸1个球,发现是红球能否说明里面装的全是红球?

问题2:摸出2个球,3个球,4个球都是红球能否说明里面装的全是红球?

问题3:需要摸出几个球是红球才能说明里面装的全是红球?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生活例子,引发学生对于“数学归纳法”做出最原始的思考.显然,摸出“几个”球是无法得到“全是红球”的结论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球都确认一遍.如果球的数量很多,这种“枚举”的方法效率太低.但无论如何,第1个球必须是红球,如果不是就可以直接得出否定的结论.这就是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n=1”,这一步是证明的开始,是不可或缺的.

问题4:能否通过足够少的摸球次数就能确定“全是红球”的结论?

设计意图:显然,这种办法在现实中一般是不可能办到的,除非能够证明任意两个球之间都存在着某种“传递”关系,“前一个球是红色能够推出下一个球也是红色”,这就是数学归纳法中的“递推”关系.最后,回到“数列通项问题”,类比“摸球”现象,提炼出数学归纳法证明的一般步骤,这样的教学设计就会显得很自然.

教无定法,贵在“自然”.教学不是方法的灌输,也不是技巧的训练,而是在丰富的情境下,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出现,新知识、新方法的产生,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自然构建.

猜你喜欢
骨牌多米诺红球
一只苍蝇摧毁世界纪录
以用户为中心,加强服务投入
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一只苍蝇摧毁世界纪录
以反多米诺02号——木山
概率与统计高考解答题考向
创新以应用为本——2015多米诺NML4新品发布
骗人的抓奖游戏
如何避免骨牌式心理崩溃
不断延伸的骨牌“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