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文本 活用教材

2019-01-30 10:21阮丽平
名师在线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材数学教师

阮丽平

(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镇第二小学,福建福鼎 355209)

引 言

课堂教学以教材为载体,学生的学习以教材为依据。教师应该在读懂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力,大胆探索,科学灵活地处理和改造教材,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体验数学的内涵和价值,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标。

一、用“新”教材 有所感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要求[1]。用“新”教材的“新”指的是新颖有趣,这样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角》这节课的内容时,教材只是给出了几组生活中常见的包含角的图片,不能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产生兴趣。根据低段学生对形象直观知识更有兴趣、更易接受的心理特点,笔者精心设计了导入环节,具体如下。

师:同学们,你们爱唱歌吗?

生:爱。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好听的歌《小星星》。

(课件展示:天空闪着星星,小动物们在夜空下玩耍)

师:同学们从课件中看到了什么?

生:小动物、小星星。

师:这些星星是什么样的?

生:尖尖的。

师:尖尖的就是星星的角,今天咱们就和这些可爱的小星星一起走进角的奇妙世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一开始就用“唱歌”的形式引入新课,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本课的学习内容中,使他们对角的认识有了初步的感知。这样,使学生产生了渴望追求新知的欲望,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兴趣盎然地投入对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教学的成功已隐约可见。

二、用“活”教材 自悟自得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需要摒弃“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要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一)改变方式,充分感知

数学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而数学教材只是以静态的文本、图画形式反映出知识,毫无生机,学生直接看着这些抽象静止的画面,很难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如果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来辅助,展现其动态变化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形象感受其中的数量关系,就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例题。教材呈现的只有图1 中两张不规则的静止图片,让学生区分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时,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割补”这一动态转换,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当学生尝到“转化”策略的甜头时,便会对学习“转化”这一策略兴趣盎然,同时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图1

(二)领会意图,自主探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获得过程经验,从而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将教材内容组织成生动有趣的情景,以利于学生的探索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极构建数学知识,进而自悟自得。

例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清楚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区别,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段。

师: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玩个游戏。请你们从自己准备好的各种几何体中拿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柱体,把它们平放在桌子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推它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生:圆柱可以滚动,但长方体不可以。

师:那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会滚动吗?

生:球!

师:它和圆柱滚动是一样吗?现在大家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小球在桌子滚一滚,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圆柱只能前后滚动,小球哪个方向都能滚动。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笔者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实践及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景中经历着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操作活动中,学生始终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从课堂的学习氛围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他们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积极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因地制宜,适当修改

教材中的有些场景未必是学生见过或者熟悉的,所以就不适合作为教学资源,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文本进行再加工,真正做到“精读文本、活用教材”。

例如,关于“几和第几”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是学生不太熟知的排队购票的场景,所以有的学生很难体会到“基数和序数”的区别方式。因此,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排队,并让他们说说自己在队伍中所处的位置,之后问学生:“第3个是几个人?”让学生认识到不管是第2、第3,还是第几都表示“一个”。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得到顺利突破,教学目标也能有效达成。

(四)整合内容,促发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教好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多种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整理与复习》一课时,教材中只出示了单元练习题,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做练习题,就不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也达不到预期的复习目的。因此,笔者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先播放贫困山区小朋友学习、生活视频,之后利用这一情境展开一系列活动,包括“捐款——数出各组捐款数额——比较面额多少——分组制订购物计划——解决购物中的各种问题”。通过这几项活动,把《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的前后知识融合起来,使学生更加清晰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学生在“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买一买”等不同形式的训练中提高了运用能力。

结 语

总之,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静态的课本知识变得动态化、直观化、形象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猜你喜欢
教材数学教师
教材精读
最美教师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