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连州中学 林 莉
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就是历史学科素养的要素之一。统观高考全国卷试题,各套试题都不约而同地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可以说,所有试题全都要运用时空观,没有时空观的历史是不存在的。时空观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传统教学很重视历史时序的教授,学生的时序得到加强,但也让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空间了解很少,时空观念形成片面的、碎的、割裂的理解这一情况。
很明显,这本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蓝本图中,体现的只是历史发展的时序,无法体现空间的范围。历史的时空观是指历史时序观和历史地理观。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仅从图中,学生就无法了解古代中国几千年来的疆域变化,也无法了解哪些是发生在局部哪些是发生在整体,更别说中国古代政治军事中心和经济中心分离的转移轨迹。但是,很多一二轮复习的蓝本和教师的课件都反复多次的把时序等同于时空,这就极大的误导学生。事实是时空观念在高考题考察如下:
(2013·课标版全国Ⅰ卷)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高考题以汉唐地图为切入点,考查汉唐政治变化。解答这道高考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地图的信息。解答方法是根据地图先概括历史现象,然后说明现象体现的道理。东汉的十四州在黄河中下游就有9个,分布较集中;唐朝的十五道全国各地比较均衡;经济决定政治,说明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也可以从疆域的大小变化说明问题,唐朝疆域把昭南、流求、吐蕃纳入版图。也可以从名称变化说明问题,唐朝的道多以山川河流命名,体现了山川地理对政治的影响。
笔者认为解决学生有时间观没空间观的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治史的优秀传统“左图右史”,重视课本提供的地图,教学设计时精心挑选补充必要的地图。如时政热点“一带一路”,只要教师在上课时补充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学生就不会因为知识储备不足,而想当然的得出错误的结论“陆上丝绸之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社会动荡,战乱不休,断绝了。”
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表达地理位置的词句。高考题考察如下
(2017年全国Ⅰ卷 29题)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材料中“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直隶”等地开放较早、经济文化较发达,“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大多属于内地省份,通商口岸、新式企业较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留学跟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有关。
历史是发展的,复杂的。历史时空观念的更高能力要求是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发展复杂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我们可以理解为了解历史就要回到历史的现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阶段特征。
我们以2015·新课标全国 Ⅱ卷文综·40为例(题目略)
题目要求学生概括的是生活在战国时期孟子的法制观念,如果仅从今天的法制观来分析,很容易得出舜无法无天的结论。这种把现代人的思想行为标准,强加于古人苛求于古人,明显不可能做到在历史研究上,对古人抱有同情理解的态度。故学生必须回到战国时期,用当时的政治和法制规定的历史实际来分析概括,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它与学生的讨论,可参照的制度资源,只能是周礼宗法制度,刚刚创立的儒家思想,及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在第一个阶段舜作为天子尽了他应尽的,忠于法律,忠于国家的职责。尊重法律至上和司法独立的司法原则。从道德的层面上就是大义灭亲。第二个阶段舜,在忠与孝之间做出了选择,完全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不惜通过违法犯罪,把监禁的父亲偷偷背出来,远离文明社会流放到海边,乐意成为一个人之孝子。这说明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伦理高于一切,高于国,高于忠高于法。这便是古代的伦理政治,古代的伦理法。
其实历史不同时期的划分,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和标准不同,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术界看法就不一样,有明末清初说,这主要是受世界近代史划分的影响;有鸦片战争说,这是学术界的主流看法;历史系教授沈渭滨先生从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周近代史的开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首倡“唐宋变革论”,他把唐代视作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