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 姜晓红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生产关系的变更使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但随着加入WTO,中国农业经济受到冲击,农民从土地上获得的收入,与西方资本主义农业经济相比,微乎其微。中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业的反哺,依赖于城镇化水平的扩大等非农活动。且目前农村的生活水平仍无法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故相当大一部分农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农民,在当今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的驱使下,选择进城务工或者往返各个城镇间进行贸易活动,来保证生活来源。加上我国“人口红利”时代一去不复返,农村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进一步加剧了可用农业劳动力短缺以及自然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如何提高单一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如何让农民自农业活动中增收,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需要十八大提出的具有集约化和专业化特征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建立依赖于农业的全面市场化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已经逐步向市场化迈进,例如农村生产关系由计划经济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农民可自由买卖农产品,这些现象均表示我国农村经济已经开启了市场化模式。但是市场化经济在农村的发展仍不够深入,不够全面,致使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面临人均资源不足的问题,如何有效提高对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要在资源既定的情形下发展经济,只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率,只能借助全面深化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应该在实施多年的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农村产业市场化改革,实现农村产业由粗放型农产品销售向专业化农商一条龙服务转化,实现农村产业升级。通过专业人员对农村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运用技术及科学管理,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率,并增加最终产品附加值,建立全面农业市场化经营模式。全面农村市场化经营模式将融合以市场为导向的当地优势资源挖掘,借用新技术与科学规范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及以专业市场化营销方案为导向的销售策略。从而克服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进一步更好地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并以此为契机,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如上所述,为了扩大农业创收的潜在空间,进一步提高农民家庭收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采取整体农业市场化经营模式,优化乡村资源配置,释放农村经济增长潜能。
农村经济整体市场化模式,首先需要有一定市场敏感性,具有市场经济竞争能力以及对当地资源有科学认知的人才,如大学生村官或者当地政府委派的技术人员,到农村进行考察。经过科学严谨的考察,然后结合当地优势资源或者结合市场需求,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判断,后续按照该村的最优势项目进行规模系统化发展。对此,该规划团队需要首先对当地的优势资源进行挖掘。第一,是自然资源优势,当地的水土气候更适合发展哪种农林牧副渔产业。根据当地气候以及市场需求,贮藏期、运输途径等情况,综合考量,最终确定该地区一年各种农产业搭配。若无农业生产,可否借助地形,实行运输等非农经营。第二,若该地区无先天资源禀赋或者自然资源已经被前期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所破坏,那可以考虑挖掘村落的文化遗产或者利用无法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进行特色乡村旅游业规划。第三,若一个地区既没有先天自然资源优势,也没有后天文化旅游支撑,则可以通过非农经济的发展,来改善当地农民生活水平。如对当地农民进行手工业技能培训或者服务养老、月嫂等服务业进行知识培训,或者为相邻村镇农业发展,提供产业上下游的服务。以期当地农民在提供商业价值或者服务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通过全面市场化经营模式来发展农村经济,需要采用创新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以便从粗犷农业发展模式,到精细化农业发展方向过渡,而且该技术需要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大规模应用。创新的技术只有大批量成功地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才能够真正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劳动力利用率,实现农村产业全面市场化进程。
最后,实现全面农村经济市场化,需要农民以专业经济人思维分析市场需求,进行目标市场定位;还需要建立新时代市场营销方案,扩大当地农产品知名度,以便充分打开市场。而且农民的生产要根据市场周期性变化,去做适当调整,以期我国农业生产可以紧跟时代和市场的步伐。
1.2.1 人才引进与培养
如上所述,人才资源在农村经济发展极其重要。人才吸纳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当地人员进行培养或者从村外引进人才。众所周知,农村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由农村教育水平决定,故农村的教育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当地农民极其后代进行教育及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可以长远地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村人才资源匮乏的问题。
其中,对于农村青少年的学校教育是重中之重。青少年本就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目前,我国部分农村,由于经济原因及自然环境险恶,无法搭建校舍,无法吸引优秀师资力量进行任教。为实现贫困农村的自身造血功能,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如加大政府财政支出到农村教育这一领域;社会各界组织,比如学校、媒体,也应多鼓励优秀的教师或者大学生经常到农村进行知识传播。
针对农村的教育除包含农村青少年的学校教育,也包括对现役农民思想觉悟以及技能培训的再教育。现役农民由于当初缺失学校教育,想提高自身生活,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经济,但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或者有想法,又不具备相关操作技能。眼下,由于大部分务农的农民受教育水平有一定局限性,需要从外引进人才带领以及培训现役农民进行农村经济市场化发展。关于人才的引进,可由政府与高校进行联合,对经济型人才以及技术型人才进行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任用他们组建乡村经济发展规划。亦可通过引资招商,借用企业的知识人员,与企业联合开发本村资源,争取实现边际效用最大化,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该工作技能培训,可以是由政府定期举办的再就业培训;也可以是由本村的乡镇企业,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就地吸收农村闲散劳动力,统一进行技能培训,以提高产能、稳定社会治安。
1.2.2 运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经过一系列经济及科技因素分析之后,村子的优势资源得到确认,但资源毕竟有限,需要应用先进技术进行生产,以提高本村资源的利用率。之前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以大批量销售初级农副产品为主。现在需要调整农副产品经营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生产,转向运用先进技术进行深加工的集约化农业发展模式,或利用先进技术,来延长农副产品的贮存期,或利用科学管理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从而增加最终销售的农产品的附加值。如某村生产季节性较短且长途运输易损伤的黄桃,农民可以利用制作罐头的技术,将无法在当季售卖掉的黄桃,进行深加工,既延长了产品的保鲜期,又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使农民增收。
简言之,技术创新可以来源于高校科研成果;可以是农民多年生产经营实践中的经验;可以是为解决目前经营过程中的瓶颈,而进行的新技术突破;也可以是以增加附加值为目的的,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无论科技的创新来源于哪种途径,最终都是为了能够应用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当中。而将技术应用到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依靠村政府或者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辈的呼吁,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批量运用新的技术。技术应用效能的充分发挥,除了需要号召广大农民采用新技术之外,还需要将技术使用方法,通过科学管理,规范严格地落实到农业生产活动中。
1.2.3 市场化营销模式
在农村经济发展进行市场准确定位,农民应用新技术或者新技能对产品进行加工后,还需要搜索到对自己有利的潜在目标市场,然后对商品或者服务进行市场推广。
寻找适合的潜在市场,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查,然后做专业的市场分析,判断出显性市场和隐性潜在市场。做好市场细分后,以优势产品为中心,结合利润及其他收益,根据市场需求量,目标消费人群对产品的喜好程度及购买能力,确定最终目标市场,改变以往漫天撒网的销售模式。要长期地在目标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需要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变化,改进原有产品,研发新产品,且优化目标市场营销组合。
选定目标市场以后,需要研究符合市场的营销模式,包含两种模式:(1)实体营销模式,如进驻超市或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推广。(2)结合互联网经济时代的新型营销手段。如年轻一代的农民可通过微信或其他自媒体对自家产品进行宣传;可通过增强客户参与感的果园采摘,而且自行体验现摘现做等一条龙服务,甚至可以对家禽等进行认养,通过在当地口碑的积累慢慢形成品牌。
近年来,通过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我国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释放,农民的生活相较于以往有了很大提高。新时代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除依靠招商引资,借助乡镇企业之外,还需要全民通过自身造血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前进。农村经济想要实现依靠自身持续发展,需要有一套全面的市场化经营方案。
(1)首先进行产业定位。通过引进人才进行技术考察,对当地资源进行分析,确立优势资源,建立相关的全套发展模式。
(2)其次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大范围应用创新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3)最后,务必进行市场化营销。包含细分市场;确认目标市场;结合新时代互联网等营销模式,进行产品上市推广。
总的来讲,农村市场化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全面农业市场化改革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基础上,讲市场,人才与技术有机结合,深化到农村经济发展定位,农业生产,农产品推广的各个阶段,而这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才资源。所以想要实现农村产业真正的造血,需要加大对农村青少年及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