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生成性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

2019-01-29 22:30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文山初级中学张建芬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18期
关键词:圆面积预设探究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文山初级中学 张建芬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则需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设计新颖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习的有效性则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思考和探究,有效地训练自身的数学思维,做到学有所悟、习得智慧.

所谓的“生成”可以理解为自然产生的意思.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积极交往、主动互动的过程,在持续的交往互动中,会激发各种生成性的资源.教师应创造、开发、积累和运用好这些有效资源,随时随地“收入囊中”,并将其巧妙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使其成为鲜活的资源,将生成和预设有效统一,为有效课堂教学点亮星星之火.

一、守着“预设”,期待“生成”

预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也是生成的首要条件,生成体现的是教与学的过程,又是对预设的突破和提升.为了让生成更具创造性和价值性,更富含生命力,教师需深度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设计教案,估计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充分思考、满怀信心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教学按照预设有效生成,等待生成之花的绽放.

案例1: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预设中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化曲为直,将圆活化为长方形进行推导,分析、比较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半径及周长之间的关联,逐步接近推导公式.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形成了逐步建构.教师此时还应诱导学生将圆等分为16份并拼搭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梯形,而后让学生尝试进行推导.学生很快可能产生以下生成:

(1)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πr2.

(2)三角形面积=底×高÷2;

(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面积=2πr·r÷2=πr2.

课前教师有了此番预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逐步生成;即便无法按照预设促成所有生成的产生,也可以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去经历、去探究、去思考,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感悟如何克服心理障碍,开阔思路,找寻解决问题的出口,为后续的学习添砖加瓦.

二、审视“资源”,实现“生成”

教学中的有效生成也就是动态生成,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掌握一些富含价值和思想的问题或想法,以这些鲜活的课程资源为契机,善待这些细节,适时改变预设,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进行再创造,让动态生成服务于课堂,让学生在建构中完善认知结构,获得成功.因此,教师需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之上,追求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用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实施教学,变化地关注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活动历程,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案例2: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笔者引导学生借助学具和沙子去实践探究,最终得出圆锥的体积为底和高都相等的圆柱体积的,并由此推导公式.在学生经历深入的思考后,一名学生提出了以下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老师,我感觉这个操作实践并非最适宜的.你们看,它所证明的结论是圆锥容积与圆柱容积的关系,并非体积啊!”学生提出这一富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后,笔者当机立断调整原有预设,拾级而上,问道:“那就请大家思考并讨论后,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学生热情很高,思维被瞬间激活,各抒己见,有学生说道:“我们可以用一个带有刻度的量筒分别测量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然后进行比较.”另一学生“脑洞”大开,接着说道:“你看,量筒的底面积是不变的,我们无需分别求出它们的体积,只需观察两者置于水中,根据水面上升高度的关系判断即可.”

这节课,通过对生成资源的合理运用,课堂发挥了超乎寻常的有效性,这是由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并领悟获取的,是学生对数学方法的感知和运用,更具深刻性和延展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突破“预设”,精巧“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富有价值的生成远远突破了教师的课堂预设,或是对预设的一种修正和补充,或是对预设的一种否决,充分展现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瞬间灵感,让课堂教学更灵动.

1.让“意外”演绎精彩

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过程,即使教师的预设再完善,也随时伴随着意外的出现.教师需随时捕捉和把握学生的精彩瞬间,发挥教学机智,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让“意外”生成更精彩.

案例3:教学“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这一内容时,笔者充分预设,在演绎分数化百分数的基本方法后,引领学生一起去研读教材中的结论.学生在读完后,立刻提出质疑:“这个结论中为什么有两个‘通常’,岂不是重复了?”笔者立刻抛开原先准备的教案,重新建构教学流程,抓住机会说道:“对哦,这里怎么会出现两个‘通常’呢?难道是编者的失误?”学生立刻展开了小组合作探究,教室里立刻沸腾了.

生1:结论中的第一个“通常”之外的意思就是将分母成倍扩大,刚好为10、100、1000等,则可直接化为百分数,例如

生2:还有,若是将分母成倍缩小后刚好为100,也可直接化为百分数,例如

生3:第二个“通常”是指分子除以分母无法除尽时,一般情况下保留三位小数;那“通常”以外便是有特殊要求时,要保留两位小数.

…………

这节课,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去分析、去解释、去例证、去再创造,从中获得创造性情感体验.

2.让“尴尬”呈现精彩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的,数学教材虽呈现静态化,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却是动态的.课堂中会产生教师预设之内的生成,也会有意料之外的精彩呈现,当然一些“尴尬”也是同样避免不了的.教师在面对“尴尬”时,是置之不理,或是敷衍了事,又或是牢牢把握这些千姿百态的灵动素材,使之成为有效教学的好素材?当然,若教师发挥教学机智,巧妙性地化解尴尬,使之成为学生思考的动力,则可以让教学更有效、更生动.

案例4:一位教师执教“直线、射线、线段”时,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三线”.一位学生脱口而出的答案,引发了以下精彩纷呈的生成:

生1:知识是直线,是永无止境、无限延长的.

生2:才不是呢!知识是射线,是从一个点开始朝着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的.

生3:知识应该是线段,因为学习是有始有终的.

师:你们的回答甚是精彩!老师认为,知识对于个人来说也许是有限的,如“线段”一般;不过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因此我们需牢牢把握有限的时间努力学习知识.

这个案例中,面对这一突然闪现的“小插曲”,教师没有回避,而是尊重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坚持民主化的教学过程,既巧妙地化解了尴尬,又融合了思想教育,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奠定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若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精心设计教案和教学过程,摆正师生关系,灵活机智地把握好各种生成性资源,尽最大可能去创设最佳教学效果、最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优良思维品质,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价值.

猜你喜欢
圆面积预设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六年级上册)如何让学生想到将圆等分成扇形来推导圆面积公式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试求证圆面积与周长的关系
我国退休法律制度的预设前提及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