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电视新闻在视听语言、叙事策略等方面借鉴了电影的创作手法,呈现出电影化倾向。它们采用了“快节奏的剪辑”“设置悬念”“故事化”等对观众极具吸引力的电影策略,剔除了电视新闻拖沓冗长枯燥等观众极为反感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电视新闻的大众化传播。这里以《全城搜索》和《我的妈妈被砍杀》为例,着重分析这些新式新闻运用了哪些电影化的手法?电影化的艺术表达对于电视新闻的影响如何?以及电视新闻如何在保有新闻客观本性的前提下恰切地从电影中汲取营养?从而为电视新闻的革新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于电影化,学界将其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电影化指的是运用电影固有的艺术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段来表达思想的非电影的艺术作品;广义的电影化是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理解的,指的是非电影作品“在制作、放映、运营和欣赏上全面借用电影的相关手段及模式、方法,或在某一方面,借鉴电影的部分因素,完善自身发展的一种发展方向和制作模式”。这里的“电视新闻电影化”,指的是电视新闻运用电影固有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主要体现在视听语言和叙事策略两个方面。
《我的妈妈被砍杀》报道的是芳芳跟妈妈在傍晚放牛回家的过程中,妈妈被邻居砍杀的新闻事件。导演在影像处理方面,借鉴了电影艺术化的表达方式,新闻画面精致、构图优美,渗透着创作者的主观意识。片中画外音谈到“而他们不知道此刻灾难正悄悄临近”时,导演采用了一个满天乌云的空镜头,并运用了打雷的音效,试图用乌云和雷声来隐喻灾难的来临。色彩运用也极具电影风格,区别于传统的电视新闻,在这里黑白不再表现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用于表现比如凶手拿刀砍杀母亲等恐怖和罪恶等负面内容,对于美好的事物,譬如小女孩记忆里的母亲、美丽的村庄、田野,导演则采用了彩色。在声音的处理上,导演采用了复调的手法,即对同一新闻事件的表述由旁白、女儿和邻居的同期声来完成。《全城搜索》报道的是警方全力搜索失踪男孩并将其从犯罪分子手里解救出来的新闻,该片采用了快节奏的蒙太奇剪辑手法,配以惊心动魄的音效,给人一种欣赏好莱坞大片的感觉。片头画外音报道孩子莫名消失时,编导以神秘但略有不安的音乐强调孩子的莫名消失,介绍小孩图图个人情况时,编导以温馨舒缓的音乐来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突显家人对图图的爱,反衬此刻孩子消失对家人造成的沉重打击。
传统的电视新闻大多采用画面加解说词的方式,画面展现的是跟新闻叙事内容相关的事物或者空镜头,叙事任务主要依靠解说词来完成。区别于传统的电视新闻作品,以《全城搜索》和《我的妈妈被砍杀》为代表的电视新闻,在叙事上采用了电影化的叙事策略,“即用电影独特的艺术手法及艺术观念叙事,即电影怎样讲述一个故事?谁讲述故事?以及如何运用时空、视听、蒙太奇语言、视点、剪辑等电影化叙事元素进行叙事?”[1]主要体现在叙事蒙太奇的运用、悬念的设置、故事化的讲述、角色扮演以及复调叙事等方面。
叙事蒙太奇,包括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连续蒙太奇等,是电影艺术常用的叙事手段。《全城搜索》中,导演运用平行蒙太奇来展现最为精彩的追凶段落,将图图爸爸在家与绑匪微信周旋的画面与警察高速追赶绑匪的画面并置,反复切换,单个镜头时长愈来愈短,节奏愈来愈快,有种观看警匪片的惊险与刺激。“高速追凶”段落颇有电影艺术家格里菲斯“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感觉,格里菲斯在《党同伐异》中运用平行蒙太奇,使妻子营救丈夫与丈夫被送上断头台的画面交替出现,并逐步加快节奏,从而将平行蒙太奇制造悬念、渲染紧张感的潜力充分挖掘了出来。
悬念是电影创作常用的一种编剧技巧和手段,往往通过设置一种悬而未决的疑问,来引起观众急切期待的心情。电视新闻《全城搜索》在整个节目中不断设置悬念,让观众对该新闻爱不释手、沉迷其中。希区柯克认为,悬念是一种“带有情感的疑问”[2]。新闻开篇,编导就抛出“房门紧锁,孩子为何无故消失”的问题,待揭晓孩子被人抱出的谜底之后,编导又接连抛出“抱走孩子的白色面包车司机是谁?”“他们为何抱走孩子”“孩子被绑去何方”“孩子是否能够得救”等问题。待犯罪嫌疑人骑车而逃,警方找到孩子和犯罪嫌疑人身份证件时,编导又抛出“绑匪张国庆是谁?”“为何犯下重案”等一系列吸引观众继续观看下去的疑问。
故事化的讲述意为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新闻叙述出来,它带有故事叙事的特征,即情节曲折离奇、矛盾冲突鲜明、语言生动形像、角色扮演等。《全城搜索》中当事人的孩子在大半夜不翼而飞,警察怀疑这是一起内外勾结案件,将嫌疑犯聚焦在家里唯一的“外人”保姆身上,之后接连出现的陌生电话与短信,又迫使其将调查的目标转向户主日常得罪的熟人身上,出乎意料的是绑架孩子的却另有其人。相比较同类儿童丢失题材的电影作品《亲爱的》《失孤》,电视新闻《全城搜索》的戏剧冲突更为鲜明。戏剧冲突,“来源于拉丁文conflitus,可译为分歧、争斗、冲突,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3]是电影常用的一种编剧手法。该片在讲述警方追查犯罪嫌疑人的同时,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户主与保姆之间、户主与嫌疑人之间的矛盾。当保姆被警方作为怀疑的对象时,保姆感到十分心寒,并嚷嚷自己“含辛茹苦三年,却被主家怀疑”。保姆被洗清嫌疑之后,警方将目标对准户主的仇人,将恐吓短信的人与户主的仇人联系在了一起。对于那些无法再现的情景,《我的妈妈被砍杀》的节目编导不再像传统电视新闻那样用空镜头代替,而是采用了“角色扮演”的策略。当女孩谈到自己的母亲被邻居砍杀时,画面中呈现一个男人拿斧子砍杀另外一个人的内容,这一策略的采用,在还原了当时的场景的同时,也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
毋庸置疑,电视新闻的电影化倾向,使电视新闻作品褪去了先前枯燥乏味的面貌,增强了电视新闻作品的观赏性。然而,电影艺术化的表达也同样给电视新闻客观、真实的本性带来负面的影响。
传播效果,指的是传播行为对受众和社会产生的影响,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指的是电视新闻的传播对受众态度、思想和行为的改变,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电视新闻历来担负的传递信息、引导社会舆论两大功能,新闻传播的目的在于引导受众和社会健康发展,这也是电视新闻应有的传播效果。
以报道儿童绑架勒索为内容的《全城搜索》采用了快速的蒙太奇剪辑、强烈的戏剧冲突、色彩的艺术化处理、多重悬念的设置等商业电影惯用的艺术手段,这种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创作风格使其比同类题材的电影作品譬如《亲爱的》和《失孤》①《亲爱的》和《失孤》属于文艺片,它们的市场竞争力相对弱于商业电影。,更容易得到观众的青睐。然而,快节奏的蒙太奇剪辑、强烈的戏剧冲突,一定程度上会使观众陷入观看好莱坞电影的幻觉,受众在观赏结束后,得到更多的是“影片”带来的快感,而不是对新闻内容的反思,从这一角度来说,电视新闻过分电影化某种程度上会使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如实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4],新闻的本性在于客观、真实,当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新闻虽无法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客观真实,但可以无限地逼近于真实。为此,我们除了保证新闻事件的真实之外,还需保证新闻报道结构的合理安排、新闻报道的素材恰当挑选以及视听语言的合理运用等。
电视新闻真实包括三个层面,即对象的真实、新闻内容的真实和新闻叙事的真实,电视新闻的过分电影化倾向很可能违背电视新闻客观真实的报道原则。首先,为吸引受众,电视新闻作品很可能过分强调戏剧冲突、过分突显具有吸引力的情节的同时,“腰斩”某些重要但不具吸引力的新闻事实。其次,为完整故事,电视新闻作品不可避免地添加一些情景再现的片段,“情景再现,其实就是请当事人或其他人重演事件进行补拍”[5],补拍或者摆拍的手段曾被学界一部分人认为是违背电视新闻真实原则的,譬如张红举认为受电影创作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电视新闻人产生了摆拍重演的错误制作观念。最后,为追求紧张刺激等商业元素,电视新闻作品可能会被过分运用电影化视听语言,掩盖或者扭曲画面内容本身。
传统电视新闻陈旧风格带来受众严重流失的背景下,电影化的创作风格不失为吸引受众回流的有效策略。在电影化倾向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把握两点:第一,把握好电视新闻的本体。电视新闻在吸纳借鉴电影创作手法的同时,不应失掉自身的本性。过度的电影化,可能会使作品主客体倒置,也就是说,电视新闻过度电影化倾向的结果可能是将电视新闻作品做成以电视新闻事件为素材的电影,譬如以1920年代著名杀人案改编的电影《阎瑞生》。第二,为重拾受众对电视新闻的信心,我们不仅对电视新闻作品本身进行革新,也可以在电视新闻的传播方面借鉴商业电影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