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拓展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

2019-01-29 12:46:04张颖娟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内容理论

张颖娟

(六盘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亲和力和针对性,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教育部将2017年作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年。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专题+拓展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为增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和吸引力,通过全方位的思考和探索,构建有效的教学体系。该体系一方面突出课程的内在逻辑,需打破教材章节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强化时代性、前沿性,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实施专题教学;另一方面,将“拓展实践”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即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下,以“活动”代替“灌输”,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独特的训练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其思维,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题教学和拓展实践模式在概论课教学中,两者缺一不可,实行专题教学,为学生拓展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拓展实践教学是课程理论教学的延伸和强化。笔者试图通过“专题+拓展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提升概论课的课堂实效性。

二、“专题+拓展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在于它的思想性、政治性与理论性。首先,教师要讲好课程,解学生思想之惑;其次,要把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最后,通过理论的讲述贯穿思想性与政治性,讲出理论的魅力,使学生真正内化于心[2]。专题教学突出问题意识,让学生从问题出发思考并探究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提升对理论的认同,以实现课程性质的目标。

(二)实现概论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题+拓展实践”教学模式的运用,一方面强化了理论,实现了课程的知识目标;另一方面突出强化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课程的能力目标。

三、“专题+拓展实践”教学模式的运用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

传统概论课的教学方式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获取知识。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性被弱化,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果不佳。而概论课教育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单方面的理论“灌输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要突破理论教学单向灌输的惯性与惰性。因此,教师不仅要熟练地驾驭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科学地整合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讨论法、情景模拟、师生角色互换、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方法。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概论课的理论知识体现了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与实践紧密相连。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四、“专题+拓展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突出问题意识,实施专题教学

科学整合教材内容,结合国内外热点事件,根据少而精的原则整理提炼专题。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从社会热点事件出发,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探究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理论本质,进而揭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专题教学,一方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另一方面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提供理论保障,同时有利于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切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否则,脱离了理论的实践,将背离教学目标而流于形式。

(二)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理论教学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师生换位、讨论、体验、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方法,使理论知识具体化,学习过程互动化,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体教学方式方法有以下几种:

1.案例教学法

教师精选与课程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案例,通过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探究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本质,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并给予正确引导,最后对案例教学全过程进行总结与点评[3]。

2.师生换位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教学任务,安排学生上台讲解。教师从选题、论述、与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分析问题的深度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对学生表现进行综合点评,引导学生掌握选题技巧,提升学生认识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对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采取多种方式。如:问题导入式讨论法;分组式讨论法;主题发言式讨论法;提问式讨论法等。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增强其对现实社会的感悟和认知,逐渐将教学内容呈现在问答之中,实现理论学习的自助化。

4.体验

学生在思考某一历史事件以及分析某一观点时,凭借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把自己放到模拟的历史事件中去感悟历史,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同。

5.翻转课堂

通过微课视频、慕课、网络视频课程等自主学习方式,打破传统的“课上学习+课下作业”模式,采用“课下学习+课上练习巩固”的翻转课堂模式。

(三)提升课堂实效性,拓展实践教学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界定,学界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理解。广义的实践观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课堂实践(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社会实践)两个范畴,课堂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4]。狭义的实践观则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仅限于社会实践[5]。社会实践主要通过让学生参与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直接体验和感知社会现实,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课堂实践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依托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设计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体验探究、实践成果的分享交流,达到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同,提升其观察、分析、践行等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方式。本文研究与探索的重点在于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其具体环节如下:

1.设置实践主题和形式

在理论讲授完成以后,教师结合所讲授的专题内容,拓展实践。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理论的认识,从而支撑和印证理论教学的基本观点;另一方面,通过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如研究成果分享PPT汇报、研究成果微视频展播、社会调查成果分享、情景模拟等,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思考的素养。

2.组建研讨小组

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推选一名同学担任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习讨论,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讨,确立研讨主题,各组围绕主题分工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研究成果。

3.成果分享

各组派一名代表分享小组研讨成果,时间为8―10分钟。

4.成绩评定

各组推选一名学生担任评委,组成学生考核小组。教师确定评分规则,成绩以小组计算,学生考核小组与教师现场评分各占50%。

5.教师点评

教师从旁听者、观摩者的角度对整个实践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对学生研讨成果的肯定与质疑、让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解答、对结论进行升华等。

(四)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与能力评价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张试卷,一个分数”的考核模式,注重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几个晚上“突击”出来的成绩,并不能检验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而“专题+拓展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关注过程评价与能力评价,探索考核方式“325”模式,即平时成绩占30%(考查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平时作业、考勤等),课堂实践成绩占20%(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期末考试占50%(既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关注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较之传统的考核方式更加全面与公正,更具针对性与激励性,更契合概论课的教学目标,其实效性更强。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学内容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