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2019-01-29 10:25丁衍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陈医生中医药思政

郑 磊 丁衍文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浙江 金华 321017)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都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以往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各走一边,各上各的课,大都未能有机融合。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没有正确认识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各门专业课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归根到底是“全程育人”理念没有树立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是说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抓住传统的思政课不放,而要放眼所有课程,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掘各专业课的思政潜力,着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的有机融合,努力将“全程育人”的理念体现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即寻求各科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汇于学科教学当中,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1]。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共同的课程目标,即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但是二者在课程讲授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课程思政往往采取一种比较潜隐的形式渗透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的熏陶[2]。

在我国,中医药不仅仅是与书画、戏剧齐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服务当今国民健康的一门重要的学科。虽然中医药文化在当今全球化、城市化的背景中并不为所有人接受,甚至反对者也不在少数,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中医药千百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文字、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等,并不是很容易就能抹去,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它依然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且,它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其对当代医学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因此,中医药文化是一种活的文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着的文化,是正在实践中的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不断创新着的文化[3]。中医药文化是鲜活的,是能符合时代发展的,中医药相关的社会热点也很多,同学们在平时的新闻中都能看到,这能提升学生对中医药的关注度。

《中医学基础》是高校中医药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无论中医学还是中药学专业一入学首先学的都是这门课。以往的教学主要强调实用性,即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但其中潜在的思政元素往往为我们所忽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总书记的指示更进一步凸显了中医药的重要性。作为中医教师,我们应努力发掘中医药中潜在的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将二者有机融合,确保实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要使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就要做到对本课程所有知识点烂熟于心,对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全面掌握,这样才能使思政教育入脑入心。例如:传统思政课程中的道德理论可与中华优秀传统医德的相关内容结合,通过一些医德典故的案例式教学,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传统思政课程中的文化强国的内容可与古今中医药学的成就结合,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怀,同时进一步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传统思政课程中的辩证法原理可与中医辨证论治的内容结合,通过具体的案例加强学生对辩证法及辨证论治的认识。

从课程自身特点及教学改革实践出发,笔者认为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中医学基础》教学改革应重点关注以下4个方面。

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实现以文化人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久远的历史,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先贤的价值理念及原创思维方式。中医药学在具体内容上一方面融合了中国古代各门自然科学的精华,另一方面凝聚儒、道、佛等多种文化的智慧,充分体现了实用性与哲学性的结合。因此,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药文化对于课程思政而言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深刻的民族文化特性可以挖掘、运用。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医药逐步走出国门,中医药文化也开始逐渐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与欢迎,中医药国际化已势不可挡。我们要在课程中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医学的博大精深,以激发起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本人指出取得这一成就的一个关键点是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书中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内容,由此她才认识到高温有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破坏,从而影响疗效,于是改进了提取方法而获成功。

数千年来,中医药为我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可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在工业革命之前,中医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临床疗效上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即便在西医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中医药不仅依旧顽强地存活着,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壮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而遍地开花。几千年来,中医药学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蕴含着潜力非凡的宝藏,对推动世界医学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十年来中医药领域取得了不少举世瞩目的成果。我们在教学中讲授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领域取得的成绩,也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的良好展示;讲授近代以来的中西医之争,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挑战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讨论中医药体制的改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意识到自己中医药事业接班人的历史责任。

2 培养仁心仁术 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专业人才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讲究的是“人”与“仁”:“人”是文化的中心体,“仁”是文化的核心思想。“医乃仁术”所体现的崇高医德需要也更值得我们去弘扬。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我们可以结合专业知识的讲授来达到课程思政教书育人的目的,如第六章病因中七情内伤相关内容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中医认为人的七情分属五行,如喜属火,忧属金,因五行学说认为火能克金,故喜能胜忧,因此对于过度忧伤而导致身心疾病者可以用喜的方法去刺激,有利于患者康复。举例如下。

当代沪上名医陈道隆常常仗义疏财,大方济困。一次,一位老太太因儿子外出谋生后久无音讯,为相思所苦而抑郁成病。于是儿媳便请陈医生出诊看病,陈医生到病人家中一看,便知家境清贫。在为病人诊病时,忽听楼下有人敲门同时高喊:“你儿子汇款来了!”病人一听儿子有钱寄来,不由得喜上眉梢。仔细的陈医生却从一旁儿媳强颜欢笑的脸上看出有问题。方开好后,陈医生悄悄问送他下楼的儿媳是不是真的丈夫有钱汇来,此时儿媳不由的悲从中来,呜咽着说适才敲门喊取款之事全是做给婆婆看的,希望老人心里好受些罢了。陈道隆听了十分感动,不但不收分文,反而解囊相助20块银元,配合儿媳“假戏真做”。不久,老太太痊愈,儿子恰好也回来了,全家三口一起给陈医生下跪感激他的大恩大德。

综上,这个案例的思政切入点在于:陈医生对这位患者慷慨解囊,雪中送炭,且配合家属“假戏真做”,尽显仁者之德。正如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3 结合中医学自身特点 尝试将有关知识点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中医学本身亦是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中医基础理论中有不少内容是与辩证唯物主义相通的。如阴阳学说中阴阳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的理论符合唯物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规律。

4 创新教学方法 让课堂氛围更有温度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授课过程中时时注意与学生互动,努力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渊博知识带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思想道德上的良性共鸣,让教学的过程更有人文的温度。

总之,我们作为高校专业课教师应持续探索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方法及路线,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努力实践“全程育人”的理念,为培养具有优秀专业技能与良好思政素养的社会主义中医药事业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陈医生中医药思政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古稀村医陈守田:健康扶贫路上的“老黄牛”
看我
思政课“需求侧”
列车上救人被索要医师证,这事儿怎么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