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院校开展中医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19-01-29 09:53蔡小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中医学西医中医药

林 龙 蔡小华*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东 广州 510970)

西医院校开展中医学课程教育可以促进西医专业学生了解中医药技术、理念和文化,拓展医学视野,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奠定基础。由于中医药学和现代医院的思维、技术有很多的差异,因此在西医院校开展中医学课程的教学应当结合西医学专业特点因材施教。笔者曾在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中西医结合医教研工作,现于西医院校学生开展中医药学教育,针对两种教学存在的差异性,进行了中医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 以学生为中心 因材施教

1.1 针对西医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 西医和中医在临床、科研和教学中都有很多殊途同归之处,也存在很多差异,因此针对西医专业的中医教学有异于中医药专业学生,应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课程。中医学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是一门与植物学、哲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交融的医学科学。这与生物医学的范畴有所不同,西医学专业学生多为理科生,对于中医学的人文科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西医学的一些知识可能会对中医学的传统理念、经验的理解带来疑惑,因此要制定针对性的课程和教学,通过他们熟悉的西医学知识引入、对比中医学知识,进行深入的中西医结合思考。例如可以通过现代医学的个体化治疗、基因靶向治疗、精准医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中医的辨证论治和禀赋、体质学说,促进学生深刻认识中西医对临床案例差异化的理解:每一个病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一例病人的诊疗过程都是一次独特的科学研究过程;通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中医的整体观念、五行学说与五脏相关学说,探索人体各脏器、系统之间和人体与外界之间复杂的联系;通过现代人体解剖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中医藏象学说,通过对比分析中医藏象学说对脏器功能之“象”的阐释;通过流行病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中医病因与发病学说;通过病理生理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中医病机学说;通过预防医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中医的养生、治未病理论。综上,通过现代医学知识的引导、对比,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中西医结合和相互促进发展。

1.2 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互动式学习、探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和分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的探索兴趣。结合学生未来可能在中医院工作或者可能开展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工作,介绍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应用、科研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前沿进展;结合学生可能面对的生活问题,介绍中医药的养生、治未病理念和药食同源知识,让学生通过课程了解中医药行业、中医学思维、中医药文化,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同时重视学生的教学反馈和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学相长,共同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探索。

1.3 联系热点话题 拓展中西医结合思维 在教学中结合热点话题,进行案例教学,介绍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进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如在讲授中医药现代化中可以列举青蒿素、三氧化二砷、槐耳颗粒、康莱特注射液等临床疗效确切、被广泛认可的中西医结合案例;在讲授整体观念和子午流注、节气时可以联系2017年诺贝尔的昼夜节律控制分子机制研究;在讲授中医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和扶正祛邪治则治法时,可以举例现代医学的免疫学和癌症免疫疗法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免疫学和中医扶正理念的异同,激发学生对中医扶正祛邪理论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也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撰写中医药相关的论文,制作幻灯,将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展示。

2 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与运用实践相结合

中医药的知识体系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教学不能仅限于理论教学,还需要实践教学。因此需要原理性教学方法、技术性教学方法、操作性教学方法三者相结合。理论教学是基础,除了教材和课程教学之外,中医药学有众多的传统经典古籍,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参考其他中医学教材和《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典籍,通过原文的阅读更直接地感受中医药的源流。实践教学是将理论运用的重要过程,传统中医的“师带徒”模式、临床实习和带教、病例讨论、操作技能练习和考核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中医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时,可以通过具体临床案例,展示临床病例常常出现的兼病、兼症和动态变化的病情,让学生体会到临床病例的复杂性,通过病案思考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都有的标本缓急的理念,从而更加具体、深入的认识和运用中医药知识,探索中西医结合。

3 通过案例拓展学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思维

在中医药基础知识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应紧密联系临床见习、实习的实践运用,结合基础知识介绍优势病种的中医药治疗经验和研究进展[1]。例如讲授中医药治疗泄泻时,根据中医药传统治疗经验,可以按照传统中医药的教学,从泄泻的定义、文献记载、病因病机、中医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分型、分证论治、预防护理等内容的基础上,将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研究进展介绍给学生,并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

在关于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和经验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这一概念的阐释中,可以采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阿司匹林石膏汤,引导学生思考中药与西药的概念,也让学生重新用中医药传统的性味归经理念去探索西药。另一方面在这些中医药传统治疗经验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介绍《细胞》子刊等权威杂志的研究,证实生姜的类外泌体参与细胞的信息传递,能影响肠道菌群,完善肠道屏障功能,减轻小鼠结肠炎[2]。这也是传统中医药对生姜为“呕家圣药”的传统记载被现代医学证实的例子,可以拓展学生的中西医结合思维,提高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中西医结合。

4 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4.1 案例教学法 中医药的传统师带徒教育模式重视经验的传承和典型案例的深入探讨,现代教育理念也提倡通过案例教学联系真实情境。例如通过图片可以促进学生对望舌、望色泽、望神等望诊内容的直观印象,通过名老中医临证教学查房、门诊教学的视频展示四诊合参的临床运用,通过临床案例的分析、方药使用、疗效评估促进学生对中医药理法方药临床运用的学习。这些案例教学和临床带教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促进学生在思考病例的过程中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的分析和临床运用能力转化[3]。

4.2 小组讨论法 思想的碰撞有助于中医药临床思维的建立。小组讨论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增加学生对中医药知识的独立自主学习和交流。小组讨论的内容可以是理论探讨,如讨论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劣、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方式、中医治未病理念如何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的临床运用等等。也可以通过病案分析诊治方案进行讨论,中医药学科知识多、学术流派多,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基础上的诊治也常常会出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特点,通过对具体病例的探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4.3 其他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用各种教学方法。运用PBL教学模式围绕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进行讨论学习;运用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广泛、深入的阅读浩瀚的中医药典籍和文献;运用讲授法解释、阐述理论知识,寓启发于讲授之中,注意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学习兴趣、接受程度调整讲授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运用演示法对脉诊、针刺手法、推拿手法等操作性强的技术,让学生直观又清晰地感知这些中医药治疗手段;运用参观法组织学生进行临床见习、实习,在临床参观中中医药理论知识的临床应用;运用实验法让学生尝试现代实验技术对传统中医药的科研探索;运用练习法巩固临床基础理论知识,特别是对推拿、针刺、脉诊、腹诊等操作性强的技术。

综上,在面向西医专业开展的中医药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现代医学知识体系入手,从西医学的角度发现传统中医药在历史背景中产生的宝贵临床经验。提高学生对中医药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医药典籍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进展,拓展学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的思维。

猜你喜欢
中医学西医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