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整合教育及其作用路径研究

2019-01-29 09:45李晓菲
中国音乐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京剧戏曲传统

李晓菲

传统艺术是每个国家都具备的文化元素之一,通过学习传统艺术,可以有效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然而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戏曲艺术在学校课程中却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在分科教学的教育体系下,戏曲的综合性特征被一定程度的忽视,戏曲课程也被分割化。本文首先对中小学戏曲普及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整合课程理论进行了归纳,在戏曲教育的需求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戏曲整合教育理论,并对其作用路径展开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在各学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举措,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视。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在传承文化、涵养道德、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以国粹京剧为例,自2008年起,教育部首次出台了《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将京剧纳入中小学音乐课程中,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之后,从《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到“戏曲进校园”“高参小”项目,使得像京剧这类综合性较强的传统艺术在基础教育中的传承成为国家艺术教育政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2018年11月,北京市丰台区教委印发的《丰台区戏曲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戏曲通识教育纳入课程,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探索有效模式和科学路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为将京剧纳入学校课程做出了许多努力。

如何在现有分科教学的体系下进一步普及京剧艺术,是当下必须面对的校园传承难题。中国戏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具有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三大特征。戏曲艺术的综合性不但体现在“四功五法”的浑然一体上,还体现在戏曲表演与美术、音乐、舞蹈、文学、德育等元素的整体融合上。对于包含综合性特征的戏曲艺术来说,仅仅在音乐课上学一两个唱段并不能促使学生对于京剧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在当今学校分科教学的现状下,分科课程注重系统知识的掌握,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与呈现方式(从易到难)、教学方式(灌输式)、师生关系(权威型教师)、课程评价(偏重记忆)等方面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学习的主动性。①人们确实需要重新考虑学校课程的结构,将综合化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它反映了人类知识增长的趋势,反映了影响人类知识增长因素的复杂性,也反映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关系的整体性。②

本研究依据课程整合理论,试图建构传统艺术的戏曲整合教育,为京剧课程的普及性推进提出建议,同时也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二、应用范式研究

课程整合(亦称为课程综合化),英语专用术语为“Integrated curriculum”或“Curriculumintegration”。从广义上讲,课程整合不仅是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还是一种课程设计的理论以及与其相关的学校教育理念;狭义的课程整合则是指一种特定的课程设计方法。③整合课程实际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被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它既是对分科课程的一种反叛和解构,也是对新型的整合课程(亦称为综合课程)的建构。它是当前我国正在着力建设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④

在课程整合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从戏曲艺术的唯一性与特殊性出发,提出以戏曲课程为基础,将音乐、美术、体育、语文、品德等多个学科进行整合,构建戏曲整合教育。戏曲整合教育面向基础教育阶段的非专业学生,通过以京剧艺术为本体的课程,建立多种学科的有机结合和交融,强调传统戏曲艺术形式的总体性认知,提升学生对于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戏曲整合教育的理念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为立足点,促进学生艺术能力的整体性发展;以戏曲整合的形式为平台,以传统文化为立足点提倡不同学科之间的全面贯通;强调学生对于传统艺术形式的整体认知,体验传统艺术的整体性魅力,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以戏曲的普及认知为目的,以艺术体验为过程,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戏曲整合教育的作用路径主要有两种范式:

(一)学科内整合

学科内整合是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以戏曲艺术的基本学习内容为依托连接不同学科。学科内整合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系统的思维方式,体验学科之间的联系。戏曲整合教育就是以戏曲艺术统领分科课程,以跨学科整合的方式,使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习得更具综合性与整体性。

戏曲整合教育的课程内容以戏曲课为主体,涵盖戏曲校本课程、戏曲社团、音乐课与戏曲课相结合等形式。戏曲整合教育涉及的学科内容分别有:以美术表现人物、行当的戏曲服装、脸谱、道具;以音乐体现的戏曲唱段与戏曲器乐伴奏;以体育(武术)体现的戏曲动作;以舞蹈体现的戏曲身段;以语文体现的戏曲念白与唱词;以品德体现的中国古代历史与传统文化,等等。戏曲整合教育提倡把握关键要素,必须以各学科中与戏曲相关的内容为切入点,强调整体性,力求使学生对戏曲的欣赏与表演建立在了解戏曲艺术综合性的基础上;提倡普适性,把握住学生对于传统艺术共性的欣赏和体验。

戏曲整合教育的实施方式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的,其形式多样:

1.可将两到三节课合并成一节整合形式的大课,将戏曲课、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等内容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设定,并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灵活的结合与整合。

2.以戏曲主题为有机整合点,在同一段时间内,将各个学科中与戏曲相关的教学内容围绕戏曲主题进行授课,不固定课程整合的形式与课时。

戏曲整合教育的评价内容关注学生对于戏曲艺术整体性的认知以及艺术综合素质的发展。其中,评价内容可以分为体验报告、成果展示;评价方式可以将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种方式相结合。如,让学生写参与课程的体验感想、举办戏曲文艺演出和组织学生参加戏曲比赛等。

戏曲整合教育中是多学科教师围绕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语文、音乐、体育、舞蹈、美术、书法等方面的相关指导。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全面了解了戏曲艺术,增长了各学科知识,领悟了真、善、美,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艺术审美、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

(二)学科外整合

学科外整合需依靠引入社会资源以形成教育合力,完善戏曲教育的支持政策,实现戏曲名家进校园指导、引领高校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协同发展机制。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来看,艺术教育离不开社会的参与。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应只局限在校园中,而应该参与到社会中去。戏曲艺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其剧本的内容来自社会生活,因而戏曲演出的舞台也应在社会中搭建。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将校内的学习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利用好社会资源。学校的课程设置要把这些密切相关的内容统一并整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欣赏戏曲艺术的能力。另一方面,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在学校教育之外,社会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应实现共同整合,形成教育合力。这样,戏曲艺术才能真正地传承下来,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所在。

三、戏曲整合教育的价值

(一)戏曲整合教育关注戏曲艺术本体

戏曲整合教育倡导,戏曲艺术应从音乐课堂回归到对戏曲艺术本体的关注中去。中国戏曲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唯一性,西方人无法真正理解戏曲艺术,在翻译时常常借助最接近戏曲艺术的西方艺术形式——歌剧。如,京剧被译为“Peking Opera”(北京歌剧),昆曲被译为“Kun Opera”(昆歌剧)。而在中国香港的外文文献中,戏曲则直接被翻译为“Xi Qu”。在学校分科课程体系下想要传承中国传统艺术,必须回到戏曲艺术的本体,对其进行完整的、全面的了解,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理解这门古老的艺术,之后才能谈艺术的传承。京剧进课堂,进的是音乐课的课堂。殊不知,音乐与京剧虽然具有比较近的学科血缘关系,但音乐课却不是教授京剧的主力课程。如果学生只在音乐课上学习几个唱段和几个动作,那么是无法理解戏曲艺术的完整魅力所在的。长此以往,戏曲艺术的普及就难以深入下去。在国家政策的推行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戏曲艺术的特殊性及分科教学的限制。如何将戏曲艺术的普适性落到“地面”上,就成为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戏曲整合教育的提出是关注戏曲艺术的本体、审视戏曲艺术的综合性的结果,提倡将分科课程以戏曲艺术为主题整合起来,让学生获得对于戏曲的全面认识。

(二)戏曲整合教育提倡学校课程形式的创新

以2008年的“京剧进课堂”项目为例,该项目从启动到现在,京剧师资问题在北京的学校中逐步得到了解决。为了进一步普及京剧艺术,应在课时有限的京剧课的基础上,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整合,在课程标准的范围内或者京剧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得对于京剧完整的概念。例如,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将京剧课与美术课进行整合,进行小学五年级教材《国粹京剧》一课的教学;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将京剧课与体育课进行整合,创造出校园京剧操的形式。学生在京剧课上习得的内容,在其他课上得到深化和应用,更加深了学生对于戏曲内容的理解。京剧课是学生学习戏曲知识的统领课程,通过其他学科对京剧知识进行分解与深化,使学生对知识有着深度的内化与整体性理解,从而形成学科合力,使学生全面体验京剧综合性的艺术魅力。

戏曲整合教育的提出,是面对与思考现实教育问题、关注传统艺术本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承的进程中对于戏曲艺术的学校课程形式的创新。

(三)戏曲整合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成为全面实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和基础。2016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中包括文化修养、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201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 中提出了“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 5C模型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合作共五个方面。其中,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置于核心素养的首要位置,其二级维度中还包括三个指向,分别为文化理解、文化认同和文化践行。由此可见,重视对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培养,对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都具有指导意义。

戏曲整合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体性的理解与传承,其内含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涵养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行为习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戏曲剧目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淀着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每一出剧目中都反映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文化思想与价值观。例如,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的“忠、孝、节、义”在戏曲剧目中均有体现,《精忠报国》中岳飞之忠、《李逵探母》中李逵之孝、《文天祥》中文天祥之节、《打渔杀家》中梁山好汉之义,等等。戏曲艺术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让中国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是体现族群个体身份的认同,是每个人融入中华民族之必要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是凝聚人心、共筑精神家园的基石。在当下基础教育分科教学的基础上,戏曲的普及具有片面性和功利性,只有将戏曲整合教育理论和实践相联系,让学生从整体性角度去理解戏曲艺术,才可以真正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传承传统艺术。

(四)戏曲整合教育促进学生多维能力发展

戏曲整合教育借助戏曲艺术本体的丰富性功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多维能力的发展。戏曲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同时具有娱乐、教化、传承等多种作用。在我国古代,普通民众在没有机会识字的时候,就是依靠戏曲的表演和传唱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道德准则、历史等内容。现如今,戏曲艺术依然具有多种教育作用。如,在文学方面,可以将戏曲中的故事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可有机地将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学相对应;在美术方面,可以让学生理解中国匠人精神、理解以戏曲文化为代表的“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传统美术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方面,戏曲艺术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乐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能力;在体育方面,学生对戏曲身段、把式和姿态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身体美学上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

结 语

本研究首先梳理了戏曲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学中的现状,对整合教育理论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归纳,在整合教育理论与戏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戏曲整合教育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建构。此外,本研究对戏曲在基础教育阶段中普及化教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意义,对戏曲进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变革,丰富了我国艺术教育领域的理论构建。

1.戏曲整合教育是对传统戏曲口传心授教学观念的革新。传统艺术中口传心授教学的观念早已不能适应现当代基础教育中戏曲教学的需要,在分科教学的困境下,戏曲整合教育的提出促进了传统艺术教学观念的转变和革新。

2.戏曲整合教育是在“戏曲进课堂”现状问题之下提出的切实的解决方法。戏曲在基础教育阶段分科教学中实施所面对的问题,在戏曲整合教育的指导下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戏曲整合教育将艺术教育领域的研究提升到了理论构建的角度。本研究运用科学的眼光和方法,脱离单一的教育视角,将教育问题引向艺术社会学的交叉学科范畴,突出学科整合与学校、社会资源整合的教育合力,并将其运用在戏曲传承教学之中的理论。戏曲整合教育是在时代浪潮中针对学校戏曲课程普及的难题应时而变的,构建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所需要的理论框架。

注 释

① Mason(1996)."Terrence C,Integrated Curricula:Potential and Problems",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4).

②石中英《知识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教育变革》,《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年第4期。

③韩雪《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④黄甫全《国外课程整合的发展走势及其启示》,《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

猜你喜欢
京剧戏曲传统
我和康爷爷学京剧
戏曲从哪里来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京剧表演开始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