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教授治疗老年性尿路感染经验

2019-01-29 05:59刘利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尿急尿频肾虚

刘 琼 李 蔚 刘利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江苏 南京 210029)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在机体内尿路中生长繁殖,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1]。细菌是最多见的病原体,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也可引起感染。本病好发于女性,10%~20%的妇女在一生中都得过尿路感染,尤其是婚育期妇女。但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进入老年期后,患尿路感染的机会均会增加。尿路感染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在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且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2]。导师孙伟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肾病工作 30余载,针对老年人尿路感染采取益肾健脾清利大法辨证治疗,在改善症状、减少复发方面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老年人尿路感染特点

老年人尿路感染临床症状不典型,没有典型的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有些以发热为起始症状,容易误诊或漏诊,导致病程延长而发展成慢性。老年人尿路感染发病率明显升高,考虑与老年人尿路感染的诱发因素相关,如膀胱防御机制减弱、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梗阻、留置尿管或泌尿系器械检查、糖尿病等等。同时,老年人一旦患有尿路感染,往往缠绵不去,不易治愈,严重者还可引起败血症、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严重后果。

2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尿路感染属于中医学“淋证”范畴,淋证始见于《内经》,《金匮要略》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少腹弦急,痛引脐中。”关于淋证的病因,《诸病源候论·淋病诸侯》载:“若饮食不节,喜怒失常,虚实不固,脏腑不和,致肾虚膀胱热,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小便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因此,淋证发病主要因“肾虚而膀胱热也”,本病的病位在肾与膀胱,与肝、脾、肺有关,其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证治准绳》曰:“淋病必由热盛生湿,湿生则水液浑,凝结而为淋。”故湿热下注贯穿疾病始终。病初多为邪实之证,久病则由实转虚或为虚实夹杂的证候。若久淋不愈,湿热留恋膀胱,由腑及脏,继则由肾及脾,脾肾受损,正虚邪弱,遂成劳淋;淋证的病理性质有实,且多见虚实夹杂之证。淋久湿热伤正,由肾及脾,每致脾肾两虚,常见阴虚夹湿热、气虚夹水湿等证型。

2.2 辨证分型 孙师从医30余年,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将老年人尿路感染分成以下常见证型。(1)气阴两虚:常见尿频急或有涩痛,滴沥不尽,小腹不适,遇劳加重,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口干,舌淡苔薄,脉沉细;(2)脾肾阳虚:常见尿频急,欲出不尽,夜尿较多,小便清长,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小腹凉,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弱;(3) 肝肾阴虚:常见尿频而短涩,灼热或有刺痛,腰膝酸软,两目干涩,五心烦热,或有便秘,舌红苔少,脉细数;(4)湿热下注:常见尿频数短涩,灼热或有刺痛,少腹拘急胀痛或腰痛,或有发热、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数或滑或濡;(5)瘀血阻络:朱丹溪曰“血受湿热,久必凝浊”,淋证日久,迁延不愈则易出现血行不畅,凝滞阻络,常见淋证病久,面色晦暗,尿频涩滞,血尿,腰部刺痛,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沉细或涩。

3 中医治疗本病经验

3.1 急则治标 缓则治本 关于淋证的治疗历代医家主张清热利湿通淋,《丹溪治法·心要》曰:“淋有五,皆属热,解热利小便为主……”。孙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多数尿路感染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多有气虚、阴虚、阳虚或气阴两虚的症状,故治疗不能一味清热解毒,明代张景岳亦指出:“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切不可因小便黄赤,一概皆从火治”。《医学正传·淋闭》曰:“肾虚极而淋者,当补肾精而利小便,不可独用利水药。”因此孙师在治疗老年尿路感染患者遵中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在尿路感染缓解期注重扶正祛邪,固本培元,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予以补气、滋阴、温阳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老年患者尿路感染急性期表现多以邪实为主,多选用:瞿麦、萹蓄、蒲公英、车前草、石韦、泽兰、泽泻、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紫花地丁等清热利湿之品,治疗时不可苦寒、清利太过,以免重伤肾气;而在慢性期则以正虚表现为主,但多有余邪稽留,治疗时不可一味进补,以免碍邪,须佐以祛邪之品,标本兼顾。

3.2 补肾益精充养先天 老年人易发生尿路感染主要原因是全身及局部免疫功能下降,尿路感染存在复发率高及反复感染的特点,《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肾中的元阴元阳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温煦濡养全身脏腑、经络等组织,保证脏腑功能协调,肾精充盈,则机体能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若肾精亏虚,正气不固,则易感邪气,因此治疗时需注意补肾益精,顾护正气,现代研究表明肾虚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一般认为肾虚是淋证发病的病理基础,亦是防治上的关键[3]。孙师在治疗尿路感染时常采用平补肾气法,临床常选用黄芪、黄精、生地黄、枸杞子、淮山药、杜仲、山萸肉、桑寄生、金樱子等,其中黄芪为孙师常用药物,《本草纲目》中云:“黄芪为补药之长”。孙师认为黄芪既能通过补中益气来补肾,又能益元气而补三焦。在临床应用时配伍理气药如陈皮,补气而不壅滞,补中有疏。

3.3 补中益气培补后天 《内经》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医宗金鉴》说:“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水谷精微不化,脾失健运,胃失受纳,精微不化,水液失约,致三焦水液运化异常,膀胱气化失司,且五脏之伤,穷必极肾,导致脾肾俱虚,水液失约。故治疗淋证应培土补肾,健脾补肾,顾护脾胃,临床常用四君子汤加减来调补脾胃,药如炒白术、潞党参、太子参、茯苓、淮山药、沙参、麦冬等。

3.4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淋证《证治准绳》曰:“淋病必由热盛生湿,湿生则水液浑,凝结而为淋。”老年人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期表现为尿频、尿急、小便短涩、灼热刺痛,苔黄,脉数等,为湿热下注证,治疗应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现代研究表明清热利湿汤治疗慢性尿路感染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补肾益虚、活血化瘀的功效,对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疗效确切,在杀灭病菌、抑制细菌黏附、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4]。孙师在老年人尿路感染急性期常用黄芩、瞿麦、黄柏、萹蓄、石韦、泽泻、蒲公英、车前子、土茯苓等清热解毒药,清热而不峻猛,解毒而不伤阴损气,中病即止。有研究表明车前子、黄柏、瞿麦、蒲公英等中药具有抗菌抑菌作用,对尿路感染有较好疗效,有利于毒素及病菌排出体外,可以抑制细菌生长繁殖[5]。

4 经典医案

2017年7月28日,刘某,76岁,既往慢性膀胱炎病史2年、左肾切除术病史10余年,主诉:尿频、尿急、尿不尽反复发作2年,加重半月。患者诉2年前来尿频尿急尿痛,外院查尿常规示白细胞3+,膀胱镜检查示慢性膀胱炎,诊断为“慢性膀胱炎”,予以抗生素等药物间断治疗,尿痛症状缓解,仍有尿频、尿不尽感,近半月感尿频、尿急症状加重,解尿不畅,小腹坠胀,得矢气则舒,肛门坠胀,大便稀溏,不发热,口干,纳可,寐安,舌暗有瘀点,苔薄少津,脉弦。查尿常规:白细胞+,余 (-)。

方药组成:生黄芪20 g,太子参15 g,炒白术15 g,赤白芍 15 g,老苏梗 12 g,青防风 15 g,广木香 10 g,台乌药 15 g,制黄精 15 g,肥玉竹 15 g,生甘草 4 g,炙乌梅 12 g,醋柴胡 10 g,石韦 20 g,土茯苓 30 g,金樱子 15 g,厚杜仲 20 g,菟丝子 15 g,益母草 30 g,猪苓15 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嘱平素服用鲜金桔果泡水

2017年8月22日二诊:患者一直服药,尿频尿急症状改善,小腹胀感缓解,大便尚调,纳可,寐安,舌淡胖,苔薄腻,脉细弦。

原方去肥玉竹、金樱子,加淡干姜 6 g,青陈皮各10 g,粉葛根 15 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后患者坚持服药,随诊半年,诸症平。

按语:该患者年老体弱,淋证日久不愈致脾肾气虚,脾虚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则见尿频尿急,大便稀溏;脾失健运,则气化失司,故出现小腹胀,得矢气则舒;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则直接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出现尿频尿急尿不尽。病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肾、脾、膀胱,辨证为脾肾气阴两虚、湿热下注膀胱,采用益肾健脾清利大法,治疗以补脾益肾为主,兼清热理气,遵标本兼顾的原则,以扶正为本,补益先后天之气,调补脾肾,兼以清热祛邪。该方以补益先天肾中精气,黄芪、太子参补脾气,益肾气,炒白术健脾利水,杜仲、菟丝子补肾精、强筋骨,黄精、玉竹、赤芍、白芍滋补肾阴,使肾之气阴始坚,下元得固,方可驱邪;乌梅、金樱子取其收涩之意,固精止泻,同时,补气不忘行气,补中有理,补中有清,加台乌药、益母草、苏梗、木香、柴胡行气活血,调畅气机,猪苓、石韦、土茯苓、防风清热利湿、利尿通淋,使补益同时而不滋腻恋邪,诸药合用,共奏益肾健脾,清热通淋之功。

5 预防调护

治疗老年性尿路感染,一般疗程较长,故治疗强调守方的重要性,在治疗有效的情况下,遵效不更方的原则,长程服用中药,巩固治疗3月甚至更长,防止复发。同时注意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勤饮水,多排尿,每日饮水量在2000 mL左右,不可憋尿,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对于留置导尿的患者,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猜你喜欢
尿急尿频肾虚
老了就应该尿频吗
“肾虚湿瘀”理论下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学研究
尿频都是前列腺炎引起的吗
别以为夏季饮水多尿频尿急就不当事
尿频、尿急 别轻易吃抗生素
“赶走”肾虚
膀胱的谎言——尿频、尿急、尿失禁
透视“肾虚综合征”
男女“尿频 尿急”科普书 9元领
妇科肾虚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