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肤子 呈扁状五角星形,直径约1~3 mm,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绿色至浅棕色,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背面中心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梗痕及放射状脉纹5~10条,剥离花被,可见膜质果皮,半透明,种子扁卵形,长约1 mm,黑色,气微,味微苦。
地肤苗 全草高0.5~1.5 cm,茎直立,分枝多,绿色,秋天采收者茎为紫红色。老枝光滑无毛,嫩枝具白色柔毛,单叶互生,几乎无叶柄,叶片狭长长圆披针形,基部楔形,全缘。花小,杂性,黄绿色,无梗,数朵腋生。花期7~9月,果期 9~10月。
历史上地肤子药用部位为全草或果实,或同时使用带花果全草,以新鲜嫩茎叶入药最佳。
果实入药:性寒、味苦,归肾、膀胱经。清热解毒,利湿,祛风止痒。主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血痢,风疹,湿疹,疥癣,皮肤瘙痒,疮毒等证。
全草入药:性寒,味苦。归肝、脾、大肠经。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治赤白痢,泄泻,小便淋涩,小儿疳积,目赤涩痛,雀盲,皮肤风热赤肿,恶疮疥癣等证。
关于地肤苗与地肤子临床作用差异,可参阅《神农本草经药物古今临床应用解读》地肤子条,可互参。